上海“最牛钉子户”,要6套房和1亿现金,霸路14年,现在怎么样了?(组图)
“不给6套房或一个亿,我们坚决不搬!”
说这话的人叫张新国,他是上海“最强钉子户”。
由于要求太过分,拆迁队只好将他们的房子空出来,在泸亭北路,你就能看到这样一幕:
14年后,补偿款和房子一点都没有增多,张新国却是同意了搬迁,甚至还对相关人员露出了感激之色。
这个反转出人意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切,还要从1996年说起。
1
1996年,上海松江区九亭镇。
张新国的一双儿女快要结婚了,但是家里的存款不够给两个孩子买房子。
他退休前是上海建筑公司的一名工人,公司待遇好,工资也高,这些年攒下了不少积蓄。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最后一致决定:
把房子改造成能够容纳三家人的小洋房,大家热热闹闹地住在一起。
说干就干,张新国花了大概30万,把旧房子改造成了漂漂亮亮的小洋房。
新建起来的小洋房,总面积达到了300平方米。
当时的九亭镇,大部分居民住的是平房。
这样一座仿欧式建筑的小洋楼一出现,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
街坊邻居羡慕的目光,这让张新国十分自豪,走路也比以前更有劲儿了。
不过,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2003年,上海市出台市政建设新规划,整个沪亭北路都将迎来拆迁。
张新国房子的这一排,需要被冲掉,用做修路。
此消息一出,整个沪亭北路的居民都兴奋不已。
这里的房屋大多数破旧狭小,搬走不但能换新房,还能得到一笔不少的拆迁款,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张新国也很高兴,因为高大的小洋楼,其实也不够住。
小洋楼一楼出租出去了,他和妻子住二楼主卧,岳父岳母住二楼次卧,女儿和儿子两家共用三楼。
两层住四口人,原本宽敞的房子也变得拥挤不堪。
再加上新一代孩子的出生,夫妻间偶尔还会闹个矛盾呢,更别提是小孩儿们。
看似光鲜的小洋房,背后却是苦不堪言。
所以,张新国巴不得搬出去。
他以为按照自家阔气的小洋房和人数,怎么也能分到比其他人更大的房子,赔偿款也会多些。
可当他看到通告中的赔偿标准后,却是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2
当时的政策,拆迁补偿是按照家中宅基地证书的数量及家中人口的数量来分配的。
一本有效宅基地证能得到大、中、小三套共计280平方米的房子。
按照规定,张新国能够分到大中小共计280平方米的3套房。
根据补偿细则,还可以加分一套120平米的过渡补偿房。
一共4套房,还有应得的拆迁款、装修补助费,这对他们来说,完全够住。
但是,张新国不满意。
他觉得政策没问题,但自己花巨资盖起来的三层小洋楼才刚刚7年,不能和邻居们的破平房相提并论,应该分到更多的房子。
“凭什么,凭什么我新盖的房子要和他们一样?”
张新国去找拆迁办,以新盖房屋和旧房屋不等值的理由,想要多要一套房子作为补偿,但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拆迁办明白,一旦开这个先河,再往后的拆迁项目中,就会出现更多的“张新国们”在拆迁之前疯狂加盖索要补偿,到了那个时候,工作还怎么开展下去?
拆迁办表示,政策是依据宅基地证书上的面积分配的,并非依据房屋新旧分配。
但张新国还是不甘心,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
他手里有两张宅基地证书,一张是1951年的临时证明,另一张证书是90年代新颁布的证书。
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多分一套房子?
他拿着泛黄的证书再次上门,没想到,又遭到了拆迁办和开发商的无情拒绝。
原来,1951年那张土地证明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青浦县开具的土地转让临时证明,上面没有土地局公章,所以不具备实际的法律效力。
两张证明上对应的是同一个宅基地。
张新国嘴皮子都说破了,这张证书还是得不到认可,这让他十分火大,不愿意在同意书上签字。
“不给一个亿或者六套房,我们坚决不搬走!”
3
要想富,先修路。
为了修路,全村的人都搬走了,唯独剩下了张新国一家。
修建公路不是你不答应就不进行的,一切如期而至。
为了避开这个拆迁户,政府直接改了规划,绕开了这栋小洋楼。
从此,张新国一家人就睡在了马路上。
张新国家的三层小洋楼,位于政府规划的沪亭北路的主干道上,是整个开发项目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正是因此,他才敢如此叫板。
但他万万没想到,政府宁愿绕开他们家的小洋楼,也不答应他的条件。
自己选择的路,能怎么办啊?
张新国安慰自己,住大街也没什么不好,出门就是大马路,胜在方便。
这样的安慰,终究是自欺欺人。
身在施工场,不管是白天不间断的噪音,还是晚上周围废墟的路况,都让这一家人苦不堪言。
那些搬迁的街坊邻居,则是欢欢喜喜地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这让张新国一家暗自羡慕。
张新国继续安慰自己,等路修完了就好了。
现实,又一次打了他的脸。
路修好后,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鸣笛声,吵得一家人不得安宁。
过路司机的心情也没好到哪去。
原本宽敞的马路,一到张新国家的位置,两路车就得并成一排才能过,尤其是高峰期,简直是动弹不得。
气得过路司机破口大骂:
“谁家这么缺德,把房子建在大马路上?”
张新国唯有苦笑,心下跟着升起一股不安。
他这样为了个人利益妨碍了大家的利益,是不是做错了?
先不提他错没错,妨碍交通是真的。
因为房子矗立在马路中间,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砰!”
深夜,原本在睡梦中的张新国一家被紧急刺耳的刹车声惊醒了。
又有车撞到他们家的大门了。
一次又一次地去交管部门配合调查,张新国不禁问自己,这样坚持下去还有意义吗?
儿女受不了这样的环境,纷纷搬走了,只有他碍于面子,说什么都不愿离开。
“早在政府施工的时候,我就不想住在这里了,但是没有人管我,为了争一口气,说什么也不能走。”
这口气一争,就是14年。
4
2016年,沪亭北路九里亭社区成立了动迁办,由陆辉担任动迁办主任。
陆辉上任后,经常走访“钉子户”、“老顽固”。
他和那些公式化的工作人员很不一样,为人和善,总是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听说张新国是这一块最硬的“钉子户”,并没有急着上门。
他把对方的资料全都找了出来,只有彻底了解,才能对症下药。
几个月后,陆辉登门拜访。
他登门,只是跟张新国聊家常,绝口不提搬迁的事情。
这让张新国心里直犯嘀咕,这次下来的人,怎么跟之前不太一样?
但不得不说,陆辉的处事方法,让他心里极为舒坦。
每次走的时候,就会紧紧握着他的手说:
“老伙计,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这样持续了大概一年,张新国心里的愤怒和不满,就这么奇迹般地被陆辉抚平了。
陆辉站在他的角度分析问题:
“你如果现在搬,还是享受和当年的拆迁政策,4套房以及拆迁款,一个都不会少;
如果再拖下去,等法院启动强拆程序,大概率只能分到一套房子,其他什么也捞不着。
现在上海房价这么高,老伙计,你好好想想吧。”
2017年的一个夜晚,张新国辗转反侧,横竖睡不着,当即做出了决定。
他同意搬迁了。
此时,距离初次拆迁,一过14年。
5
2017年9月15日,张新国叫来了自己的一双儿女正式准备拆迁。
走之前,他回头看了一眼房子,内心五味杂陈。
本该是美好的退休生活,全被他浪费在了一座早该拆掉的房子上,而且赔偿还是和之前一个样,真是太不值了。
这栋小洋房,两三天的时间就被拆除了。
那天下着大雨,尽管如此,还是来了许多居民。
他们撑着伞,身上穿着雨衣,看到房子被拆掉的那一刻,无一不拍手叫好。
而张新国,也算是解脱了。
新房子里没有汽车鸣笛,也没有漫天灰尘,一片宁静美好。
他终于能够开启惬意自由的养老生活了。
写到这里,故事也就结束了。
回过头来看看张新国,让人唏嘘。
当初的不愿意拆迁,是觉得不公;时隔十几年又同意拆迁,是彻底想通了。
但不管哪个时候的决定,都是他挑选出的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外人无法评说。
只不过对于张新国来说,假如14年前同意拆迁,得到的位置要比14年后好的多;假如14年前同意拆迁,得到的拆迁款这14年可以用来做好多事情,14年前后的货币价值差之千里。
不过,我想如果我是张新国,或许也会像他一样争取到底。但毕竟我们都是局外人,站在高处看问题时,才会轻飘飘地说一句咎由自取。
社会在不断发展,国家的动迁下,有人飞黄腾达,有人饱含委屈。
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毕竟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没有拆迁的命运,不也好好地活着嘛...
遇事不慌、处事不惊,用平常心对待每一天,才能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开花结果。
做人嘛,还是要保留三分糊涂,这样人生才能够更加顺遂,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