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5斤芹菜被罚6.6万,店主:得卖多少吨才能赚回来?(图)
- 1 -
今天又看到了罚款的新闻:
陕西榆林夫妇卖5斤芹菜遭罚6.6万。
原来这家店进了7斤芹菜,卖出去5斤,当地市场监督局抽查剩下的2斤,说这批芹菜不合格,要进货单据,店主找不到,最后罚了6.6万了事。
这个店主说,6.6万她要卖多少吨才能赚回来。
这事后来被督察,还上了央视,最后当地市场监督局表示,20块的案值罚6万6,确实存在处罚过当。
类似的处罚不止这一个,督察发现当地处罚小微个体户超过5万元的案子就有21起,嚯,真不少。
这种情况只有榆林才有吗?
好像之前还有卖拍黄瓜罚5000的,而且南方周末统计了2021年111个公布罚没收入的城市:
超过72%的城市呈现上涨趋势。
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发文,严格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2 -
了解过中国财政史的人对这种事情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或者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网友,都记得以前每到年关,各种检查和罚款都会变多,坊间把这种行为叫做:
过个好年。
原因出在财政上。
自从分税制实施之后,大部分财权和税源都收了上去,财权收紧了,但是事权没有减少,所以地方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财政困难。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预算外和非预算收入就成了地方无可奈何的选择。
其中,非预算收入就是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俗称土地财政,当然几十年之后,这块收入也要纳入预算管理了。
预算外收入就是今天的主题了,罚款,收费,摊派等行政收费。
这块不止是城市才有,当时财政困难最严重的其实是乡镇,所以农村的乱收费、乱摊派最严重。
后来,这一切,随着加入WTO以及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一一得到了化解,因为相比税收和土地收入,罚款简直就是毛毛雨。
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几个变化:
土地财政的形成,农村取消农业税,大规模的转移支付。
只不过,这几年,因为贸易摩擦、房地产下行、疫情影响、消费不振等影响,地方收入减少,但是硬性支出越来越多,所以财政重新吃紧起来。
这种行为,对亟待恢复和急需信心的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 3 -
结语
对于罚款行为,大家其实不必过分悲观。
这肯定不是国家授意,事实上国家已经再想各种办法保地方的三保支出,而且也三令五申不得以罚款来创收。
甚至我觉得可能也不是地方授意,而是有些部门自己在搞。
一些经济本来就不好,主要靠转移支付的城市,财政吃紧的时候,即使三令五申,恐怕少不了会有部门会动心思,特别是一些偏远城市。
所以,这种情况如何改善?
开源节流。
把经济搞上去,让税源活起来,把成本降下去,优化行政支出。
这个时候就要共渡时艰,不能把手伸向老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