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展开旋风式外交会谈,二十大后的中国将如何发展外交?(视频/组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上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第三个任期后,立即展开了外交攻势。
二十大后中国外交一波波攻势接踵而至。(CC: PPPSDavid)
中国官媒称,这是习近平“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体现。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陆风鸣博士认为,中国外交政策在未来的几年还会“延续相同的路径”,世界会继续看到中国外交战线里“敢于斗争”的论调。
他认为,中国的外交部不是决策部门,而是政策执行部门,因此“战狼外交的崛起实际上是外交系统对“敢于斗争”的响应。
“如果你能够在这个对外政策上敢于斗争,那么你就有很大的概率能够在外交系统里获得更好的升迁,更好的这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十大后,来自亚洲、非洲和欧洲四国的领导人密集访问北京,与习近平举行会晤。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也开启了旋风式会晤。
除了在刚刚抵达巴厘岛几小时内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面对面会谈外,习近平还会晤了法国总统马克龙、荷兰首相吕特、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塞内加尔总统萨勒、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会场外展开了外交攻势。(compilation)
据报道,习近平还计划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亚太经合会(APEC)举行场边会晤。
然而,习近平密集的外交活动中最受瞩目的还是本周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的一对一会谈。
这场会谈长达3小时,不仅是两国领袖新冠疫情后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习近平与拜登分别在国内完成任期调整后的首度会面。
这是否意味着习近平在他的第三个任期内将在外交政策上做出重大调整?它对目前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YOUTUBE视频:依然“战狼”?二十大后中国外交政策将会如何转变
中美关系为重中之重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报道中美领袖会谈的标题是《两国集团》(The Group of Two),而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陆风鸣博士认为,习近平在谈及中美关系时提出的“斗争”主要针对他认为的美方触犯到中方核心利益的行为。
“习近平强调斗争还有一个内宣上的动机,是为了加强党内团结,加强党内以他为核心环境下的凝聚力。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会在对外政策上一定采取鹰派的立场,一定采取始终抱着斗争路线的这样一个立场。”
他指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而“内宣会外溢到外宣”。中方一直使用“斗而不破”的外交关系理念,希望与美国不要完全撕破脸。
近些年来,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已变得越来越紧张。(AP: Andy Wong)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在二十大前离开美国首都华盛顿引发外界关注,中国驻美大使馆至今由代办负责一般性事务,官方没有公布秦刚返美的时间。
陆风鸣博士表示,尽管实际上驻美大使馆馆长变成了代办,但绝不意味着中美关系降到了“代办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系教授夏明博士认为,无论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如何,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夏明认为美中关系恶化,北京也需要认真反思一下。(CC: PPPSDavid)
他说共和党的特朗普前总统的对话政策犹如公牛进入了瓷器店,毁誉参半。而民主党的拜登总统这是绵里藏针。
“由于[拜登]他的经验,他对美国外交观察,对官僚行政运作的熟悉,所以我觉得他做的很多的事情做得绵里藏针、有板有眼,”夏明教授说。
“所以中期选举结果不太会让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很大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博士说尽管他不希望看到中美撕破脸,但是也无法完全排除。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庄嘉颖副教授指出东南亚(CC: PPPSDavid)
“就是要看他们双方怎么去控制这个升温的程度跟速度了,我不觉得任何一方能拿捏的准,这个要看有没有突发事件,看双方有没有在某些议题上卡住等等。”
“在二十大之后中国会变得比以往要更加积极,尤其是他觉得说跟美国处在这个竞争的状态下,清零政策两年多,可能对外的互动就少了一些,所以中国高层可能需要做的就是弥补这些失去的时间。”
中欧关系错综复杂
德国总理朔尔茨二十大后到访北京,成为疫情后亲自访问中国的第一个G7国家领袖。
德国总理朔尔茨二十大后携商业代表团旋风式地访问了北京,逗留时间不足12个小时。
尽管他访问后表示有所收获,但是欧盟内部对于他的此次行程却又很多批评之声。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与社会变迁系讲师陆风鸣指出中国的大国外交其实始于多年前,而并非二十大之后。(Supplied)
陆风鸣博士说,欧盟国家的利益各不相同,各国对与中国交往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立场。
“无论如何,中国和欧洲的几个大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是十分密切的。欧洲很多企业与中国的共同利益要高于美国企业的在华利益这,”他说。
“这意味着经贸关系是双方外交关系的一个锚。”
他认为,无论是朔尔茨还是马克龙,他们有着很强的动机和中国搞好关系。
“他们需要去维护跟中国的关系。更何况他们也需要争取中国在乌克兰之类的议题上做出相对于欧洲来说更加有利的表态。”
习近平和普京曾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区域峰会上会过面。(Reuters: Jason Lee)
自从今年二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除了呼吁俄乌两国保持克制、呼吁和平谈话以外,中国的宣传机器曾表达亲俄立场,态度微妙。
陆风鸣博士指出,习近平会出于自己的想法对俄乌战争抱以较为正面的看法。
“但是,随着最近几个月乌克兰战争形势的变化,最后,俄罗斯很可能要在乌克兰战场上不说失败,至少是讨不到什么好处,”他说。
“而这样的一个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他势必要多多少少调整与俄罗斯的政策。”
然而,利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时机,中国在中亚和中东地区获得了一定的外交机会。
亚洲成为中国的后院吗?
一个月前,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Faisal bin Farhan)向媒体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访问该国。然而直到今天,中国外交部尚未证实此消息。
陆风鸣博士指出,现在中国面前的一个指标是金砖四国峰会是否将把沙特拉进圈子。
“如果沙特加入了金砖四国,那么从中国的立场上来看,中国能够在各个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是非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这些国家获得一个更大的影响力。”
不过,他也指出中国毕竟还是对沙特这样的国家存在戒心,因为从沙特王储这几年掌权的过程来看,他更多的是想在“中国或者说新兴大国与西方阵营之间走一个左右逢源的路线”。
“他要全面倒向中国,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夏明教授指出中国寄希望通过沙特实现石油人民币可能也只是空欢喜一场。
“如果人民币没有自由化,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话,那么我觉得不管他做什么,最后了都是口惠,都不会真正的落到实处。”
东盟成为中国大国外交新时代的新基石吗?(Reuters: Lim Huey Teng, file)
经贸也是中国联结亚洲其它各国的重要议题。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等多个地区自由贸易协议的实施,中国与东盟诸国的经济联系,甚至贸易往来也将愈发紧密。
这种联系在政治与外交上就体现在了东盟成员国不愿意在美中两个大国间选边站。
庄嘉颖副教授指出,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与中国的是十分奥妙的。越共总书记阮富仲的北京之行虽然充满了象征性意义,但是越南越需要顾及内部的情绪。
“一方面越南本身内部有着民族主义,在领土主权上有坚持,所以如果摆出一些比较软弱姿态的话,它内部的领导层也会受到批评。民众或许也会对他们多多少少施压。”
他认为,中国与新加坡的关系“时好时坏”。
“新加坡主要是希望能避过中美摩擦,这是其一。第二就是它希望说坚持国际法,因为作为一个小国,你没有太多的保障,国际法是唯一一个,所以它会坚持而各国,尤其是大国遵守国际法。”
澳中关系
在今年稍早工党上任以来,澳中关系近来似乎有了巨大起色。(ABC News: Graphic by Jarrod Fankhauser)
在G20巴厘岛峰会期间,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与习近平首次见面,会面持续了32分钟。
澳大利亚媒体和评论界普遍认为,“阿习会”的象征性大于实际涵义。
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院的卓少杰博士说,与美国相比,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意义差别很大,因此“习拜会”长达3个多小时,“习阿会”只有30多分钟。
“接触了之后才会有更实际性的动作,来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外交事务记者Stephen Dziedzic分析道,两国外交冻结真正结束了,这具有重要意义。但除此之外呢?他说不清楚。
尽管如此,很多媒体报道的标题都是“重启”、“解冻”、“再造”来形容这次两国领袖的会晤。
稍早,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就曾多次与中国外长王毅,而阿尔巴尼斯总理也在东盟峰会上与中国总理李克强有过简短交谈。
卓少杰博士认为,澳中关系走向不完全取决这会对缓解澳中关系提供一个新机会。”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