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在打造全球影响力上做了多少努力(图)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张冬方:欧盟并没有直指中国的“一带一路”,但大家心知肚明,这是一项决意与“一带一路”一决高下的欧盟计划。
二十年前,政治学者Ian Manners将欧洲定义为 “规范性力量”(Normative Power Europe),指的是推进欧盟标准和价值的力量。2014年,政策研究学者Merje Kuus在其关于地缘政治的书中,将“地缘政治”比作“一位死去的亲属”,而在欧洲谈论“地缘政治”就好比追问一位死因不明的亲属,显得古怪,这样的语境表明,欧洲融合其实是一个反地缘政治工程。而这些年来,从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容克开始,“地缘政治”却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到冯德莱恩2019年上任后,地缘政治的议程开始得到提速,假若延续Merje Kuus的比喻,这位死因不明的亲属逐渐在欧洲死而复生了。
从最近的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说起。2022年底,欧盟在亚非拉地区进行基础建设、构建全球互联互通的全球门户倡议董事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冯德莱恩说,全球门户首先是一个地缘政治项目,欧盟寻求的是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中的位置,鉴于地缘政治的中心集中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该项目是一个关键手段。
2021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全球门户倡议,目标在2021年至2027年动员3000亿欧元投资建设全球基础设施,涵盖数字、气候与能源、交通、健康、教育与研究五个领域,实现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欧盟并没有直指中国的“一带一路”,但大家心知肚明,这是一项决意与“一带一路”一决高下的欧盟计划。冯德莱恩强调和伙伴国家建立联系,而不是制造依赖性,影射的也是“一带一路”。
在过去的一年,该倡议经历了很多质疑:它真的能与“一带一路”相匹敌?它真能动员到它所承诺的3000亿欧元投资?它真的能给基建建设国提供更好的选择?它真的能助力打造欧洲更强的全球影响力?它真的不是欧盟对已有项目的重新打包和重新兜售而已?
从资金构成来说,全球门户确实脱不了新瓶装旧酒的嫌隙。该3000亿欧元资金包括欧洲可持续性发展基金+(EFSD+)的1350亿欧元、欧盟国家金融机构的1450亿欧元和已存的InvestEU、Horizon Europe等项目。资金主要以贷款和担保的形式出现,而赠款只限于180亿欧元。至于成员国真的能奉献多少,还是个未知数,各成员国的政治意愿有多大,也是未知数。
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起倡议,即使它只是重新打包,但重新打包也意味着整合,若在整合的同时,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运作它,这恰恰表明了欧盟正在凸显的战略意识和竞争意识。
随着欧洲大陆难民和移民的问题化,以及全球格局的转变,尤其是中国的崛起,欧盟的路线正在发生转向。2016年,欧盟在发布的全球战略中,呼吁一个更战略性的更强大的欧洲。战略文件称,“全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包括一系列政策和工具,战略将重点放在军事能力和反恐,同样也放在创造就业,也包括社会事务和人权。欧盟一直以自己的软实力引以为傲,但欧盟仅仅作为民事力量(civilian power)已不适应正在演变的现实。战略强调要增强在安全和防务上的可信度。
冯德莱恩时期,地缘战略已经不是一个避讳词。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兼欧洲委员会副主席博雷利(Josep Borrell)曾在2020年时称,欧盟需要培养一种对力量的欲望。他指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还在于在国际事务和危机中做出行动的的能力,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兼具的力量,而不是只是发表意见和表达担忧。
以非洲为例,鉴于欧洲在非洲的殖民历史,以及地理位置关系,非洲一直是欧洲对外关系中的重点。对比2000年签署的、欧盟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的《科托努协定》和2020年的《对非洲的全面战略》,前者的主要议题是消除贫困,以及让这些国家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而后者所公布的欧盟十大行动中,投资成为反复强调的话题,虽然民主、人权和性别平等等价值也被提及。
在2020年的《对非洲的全面战略》和2022年2月第六届欧盟-非盟峰会上发布的《非洲和欧洲:2030年共同展望》中,欧盟方都特别强调在非洲外商直接投资中,来自欧盟的企业是绝对主力,远远高于美国和中国。在欧盟看来,因为缺乏品牌营销,欧盟并没有得到伙伴国应有的认可和政治信任度,认为欧盟给对方带来的价值是被低估的。
欧洲发展政策管理中心(ECDPM)的研究者也曾指出过类似的问题,欧盟在非洲面临着接受度的问题:一方面,欧洲身上背着历史包袱,另一方面,欧洲援助往往被诟病为苛刻的标准和条件,一种家长式和后殖民式的干预非洲国家内政。
Afrobarometer2021年底发布的非洲34国民意调查显示,在最佳发展模式上,美国以33%排首位,中国以22%居其次,而昔日殖民国(英、法,或德等)以11%排第四。63%的非洲受访者认为,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为“有点正面”或“非常正面”,14%认为为“负面”。但因为债务问题的担忧,中国在非影响力在过去的五年间有所下滑。但是,对于非洲来说,他们欢迎与他们的优先项契合的外来参与力量,不管该外来力量来自中国还是美国。
冯德莱恩不满于欧洲缺乏存在感和被低估。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包括非洲在内的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样的此消彼长让欧洲十分不安。当然,欧盟追求的不仅仅在于给第三国带来价值,在全球门户上,欧盟并不避讳自己的目标:通过加强双边和地区伙伴关系,在地缘竞争激烈的世界格局中将欧盟的利益和位置最优化。
还是以非洲为例。2022年非洲欧洲峰会宣布了在数字转型和绿色转型的1500亿欧元投资计划。2022年11月,欧盟委员会和纳米比亚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其中所涉及的发展绿氢生产基础设施和原材料产业链,正是欧盟在寻找更多可再生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一步,也是符合欧盟利益和需求、带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的战略性投资中的重要一步。全球门户战略中的两个关键词就是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而关键原材料将在两个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些恰恰是欧洲本土所缺乏的。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曾警示过,要想真正实现欧盟的战略自主,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外部伙伴关系来保障原材料的供应。
欧盟和投资目的国虽说努力建立符合双方战略利益的关系,但在重要议题上往往会面临阻力。在覆盖效力过二十年的《科托努协定》的后科托努协定2021-2041上,欧盟和非加太集团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谈判已经四年有余,新的协定迟迟未能敲定。在欧盟方,特别是在安全和移民问题上,欧盟内部遭遇包括匈牙利在内的阻力。而在非加太方面,南非宣告离开OACPS集团引发非加太国家不安。另外,关于性别平等和LGBTI少数群体权利的问题也存在差异。据EURACTIV报道,来自乌干达议会的一位发言人在提到后科托努协定谈判中的问题时称,“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做好接受同性恋和堕胎的准备。”在目前联盟显得尤其重要的地缘政治背景之下,这些阻力给欧盟和非加太国家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
这些年来,欧盟打造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意识和决心越来越强烈,至于它作为一个整体能否真的如其所愿地团结所有力量,从而最大化其战略目标,则是另一回事了。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