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抑郁倾向的人,会常说4句“口头禅”,若你身边有,给点关爱吧(组图)
在经历长期的身体不适、情绪折磨后,小杨(化名)终于鼓起勇气,独自去医院看了心理科。
「你患上了抑郁症」——医生的诊断让他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不想再伪装了,不想再一个人对抗疾病。
然而,当他把消息告诉父母时,得到的却是他们的说教和嘲讽:
「抑郁?真是瞎扯!」
「还是醒醒吧!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态,什么抑郁症,都是你懦弱的借口!」
「凡事谋定而后动!端正三观,正确人生!」
对小杨而言,是一种绝望的感觉。
一、抑郁的“魔爪”,已伸向青少年儿童
WHO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抑郁症患者数量已达5400万。《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约四成是抑郁症患者。调查显示,我国的抑郁症患者中,约一半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青少年占30%,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为什么抑郁的“魔爪”会伸向青少年儿童?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是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正视并表达负面情绪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大多选择将“不高兴”埋在心里,导致情绪压力得不到化解,增加抑郁风险。
其次,家庭环境是更重要的“导火索”。调查显示,69%的学生患者容易因家庭关系而抑郁,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忽视、缺乏关爱、控制、严苛、冲突和家暴。
当孩子出现异常表现时,很多家长“看”不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和精神因素,认为孩子只是在青春期叛逆、意志力薄弱、不爱学习,这种不理解让孩子与父母疏远,甚至诱发抑郁,出现自残、自杀等意念或行为。
国家心理督导师武自存在接受《现代教育报》采访时表示,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被隔断,是许多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心理层面上讲,这些青少年患者跟父母的关系是陌生、疏远的,部分患者还与父母有过严重的冲突,造成他们长时间孤僻、心理痛苦,不愿意向人求助。尤其是那些正在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群体,在高压之下,更容易出现错综复杂的心理危机,进而患上抑郁症。
二、嘴上常说4句话,别以为很正常
抑郁症患者有时会故作坚强,有时会戴上“微笑面具”,让人难以察觉。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的想法早已藏在话里面了。如果你身边有人常说下面4句话,建议留个心眼,多关心ta。
1、“我怎么又吃那么多”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身体感官度会下降,因此,他们会用其他方式来寻求感官层面上的刺激,一般味觉器官是首选,通过暴饮暴食的过程来获得满足感。
但在暴饮暴食过后,抑郁症患者又常会陷入自责之中,心情低落,食欲下降,减少进食,进而形成“暴饮暴食-绝食”的反复循环。
2、“你刚刚说什么?”
在抑郁症发生时,许多患者会出现思维缓慢的症状,例如说话速度变慢、说话量减少、反应迟钝等。随着抑郁症病情的发展,患者的大脑受到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逐渐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忽视或忘记别人说过的话。
3、“我不想出门”
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回避社交,不肯与他人沟通,甚至连亲友都疏远,总喜欢闭门独居。病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行动缓慢、整个人呈现出木僵的状态,可以长时间躺在床上几乎不动。
如果没有及时改善和治疗,患者还会开始抗拒周围的人和事情,甚至连曾经最爱的东西也失去了兴趣。
4、“睡不着,浑身哪哪都痛”
除了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外,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容易疲劳、睡眠差(失眠、早醒)、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头痛、关节痛、肩背痛、内脏痛)等躯体症状。
三、面对抑郁症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对许多青少年来说,家庭是他们唯一的港湾。在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和情绪时,父母要及时关注、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脱离抑郁的“苦海”
1、不要一味觉得孩子叛逆了
许多叛逆和不健康的行为,都可能是抑郁症的前期表现,比如厌学、逃学、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手机成瘾、离家出走、行为鲁莽、暴力倾向、亲子或师生冲突增多等,此时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觉得孩子叛逆、不听话了,甚至批评、打骂孩子。
2、带ta去看病、治疗
如果孩子出现抑郁症的相关症状,父母应正确看待,自己要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陪伴、鼓励与支持。在家人的帮助下,部分青少年患者可在数周内自愈。
但如果孩子的抑郁症状明显,持续超过6周没有好转,父母应及时带他们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治疗时,尽量选有专业背景的医生,积极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停药,否则容易复发。
3、做好安全保障
确保孩子有在接受治疗、按照医嘱服药,抑郁症治疗通常在开始几周后才起效,而青少年患者可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在药物的副作用下出现心情不振的症状;
把家中的酒精、药品、有害化学品等危险物品放到安全的地方,给孩子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关注孩子的自杀预示,包括孩子当面或网上谈论自杀、赠送他人财物、滥用药物、列出各种跟死亡相关的念头和可做的事件等;
给孩子列出一份名单和电话号码,鼓励孩子寻求帮助,尤其是在情绪恶化时,名单可以包括家人、朋友、主治医生或治疗师、当地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热线电话。
在治疗过程中,父母给予孩子支持是很重要的,父母要多理解孩子,与孩子一起参与治疗,同时保持耐心,这样更有利于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