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死1800伤!战火连天、 炮弹直击民宅、残骸遍地!华人亲历枪林弹雨“充满死亡味道”(视频/组图)
谁能想到,2023年了,还会战火连天
一场突发暴乱,搅乱了一座城市,成百上千条生命被无情地剥夺,明明是和平年代,却枪林弹雨,无辜平民遇袭身亡!
苏丹暴乱进入第3天,死亡人数再一次上升,至此有约180人惨死,包括平民在内上千人伤亡!空无一人的街道,枪声密集响起,没有人敢出门,只能瑟瑟发抖躲在家里!
不仅是加拿大政府紧急发布警告,还有当地华人遭受攻击,已经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联合国和白宫发生呼吁停火!
4月15日,苏丹突然爆发武装冲突,首都及附近地区遭遇空袭和炮击,就连飞机都没能躲过。
经过2天的发酵,战况不经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到处都是急促且持续的枪击声,白烟冒出。
首都喀土穆居民柯克表示,“外面到处都是枪声和炮击,”昨天邻居家的房子被一枚炮弹击中,里面至少3人惨死,但可悲的是,周围的人都不敢出门,“我们甚至无法将他们送到医院或是埋葬他们。”
当地居民全都被吓得疯狂逃命,生怕下一刻炮弹就落在自己头上,“没有人留在这了地方,战火很激烈,人们不得不逃离家园,我们很害怕,到处都是噪音、房子也在颤抖摇晃。”
“我们已经24小时没有合眼睡觉了,也担心会断粮,我的父亲有糖尿病,也怕断药。”
白天炮火冲天,夜幕降临也不得安宁,战斗机从人们头顶俯冲而过,战火照亮夜空。逃不掉的平民百姓,就这样被困在战区,在家里吓得尖叫。
别说是民居了,炮弹不长眼,就连政府大楼、联合国大楼、央视分部、医院,无一幸免,照炸无误!
苏丹医生协会表示,首都和其他周边城市的几家医院已经“严重受损”,无法正常运作,即便上千人被送来,也无法救治!
“医院成了袭击目标,重型武器直接打击产科病房,我们只能抱着产妇和婴儿一起躲在病床下。”
“你能相信,我们作为医生,能把孩子留在保育箱里面,把病人丢在重症病房里面嘛?!我简直不敢相信,这里到处都充满了死亡的味道!”
不少当地华侨已经接到大使馆的通知,说是警告所有人不要出门,全部呆在室内,等待进一步指示。
目前,战火最集中的地区还是在首都地区,南郊交火尤其严重,已经造成上千人伤亡。
战火一来,整个城市都被迫停摆,进入避战状态,有华人接到公司的紧急停工通知,“枪林弹雨飞到公司屋顶,”甚至还有货船漂在海上了无音信。
一名在喀土穆工作8年的华人表示,现在公司已经完全停工,大多数人都在家躲避战火,就连出门采买生活日常必需品的人都很少。
“枪声就像是在炒豆子的声音,炮声和雷声差不多,离我们很近。”
暴乱刚发生的时候,他突然听见“轰”的一声巨响,第一反应还以为是打雷了,结果走出门才发现是炮弹。
这位华人和10几位同胞同事第一时间就爬上了员工宿舍大楼的顶层,只见空中有战斗机在盘旋,有炮弹掉落在不远处的国际机场,战烟四起,到处都是子弹壳。
中国驻苏丹使馆已发布紧急提醒,提醒在苏中国公民和中资机构密切关注形势,保持高度警惕,严格避免外出,加强安全防范,尤其注意远离临街房间或窗户,防止被流弹误伤,保护好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收到中国公民伤亡情况报告。
在苏丹亲历冲突的华人表示,他们离国际机场比较近,好多飞机被炸了,看见坠落的飞机冲向民房,街上有巷战。
住在喀土穆的32岁美国女子表示,“外面的枪声把我们都吓到了,打开窗全是枪声和烟雾,有人在逃命,战争全面爆发,这绝对是一次可怕的经历。”
一位来自美国波士顿的软件工程师兼旅游博主Parthasarathy在几周之前来到这个国家,前几天才抵达首都,住在一个距离市中心不到1英里的民宿,没想到一落地就碰上战争,家人十分担心。
激战第二天,不仅是子弹了,步枪、大炮、坦克、战斗机接连上场,短短24小时之内,冲突再一次升级,市中心随处可见都冒着战火和烟柱,大街上都是手持武器的作战人员,丝毫不见往日一派和平的景象。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消息,这场武装冲突已经至少造成180人死亡、1800人受伤,部分设施遭到趁机洗劫和破坏。
当地时间16日上午,苏丹武装部队和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苏总统府附近的交火仍在激烈进行中,数百米之遥的央视电视台大楼也被牵连,地下室的屋顶被打穿,工作人员避难,被迫断粮。
冲突双方一度同意在昨天和今天实施“短暂停火”,但最终破局,在“休战期”结束之前就重新开火了。
事实上,苏丹这个国家自上世纪50年代独立以来,就始终难以摆脱由乱到治、由治到乱的怪圈。
2019年,苏丹军方推翻巴希尔政权后,政局陷入不稳定状态,层多次发生小规模冲突和动乱。
2019年“粮食荒”“燃料荒”“现金荒”等生活必需品短缺造成的民生危机,导致民众走上街头,压垮了巴希尔政权。直至今日,这些民生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联合国难民署今天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有苏丹难民因冲突爆发而逃往邻国的报告,但已作好准备应对相关情况,并在苏丹及其所在地区有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持。
24小时全天的爆炸和枪声传来,谁也不敢相信,这是和平年代会发生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