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从深圳专程赶来香港,就为看个三级片(组图)
本文转载自香港体验官,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这个春天,大家心中牵挂着一桩骇人听闻的碎尸案。愿逝者安息,坏人早日受到法律的审判。
而影院里,一部讲述类似故事的律政悬疑犯罪片《正义回廊》接连打破记录,成为港产三级片票房冠军。
在香港这个电影重镇,年满18岁的观众可以堂堂正正进入影院观看三级片。
以下,就是我在香港观看三级片的体验(严肃脸)。
01
三级片观影初体验
一年之计在于春,看电影,正当时。
2015年春天,《Fifty Shades of Grey》在香港上映,做足宣传,吊足胃口。
影片关键词是:浪漫、SM。
这两个并不太相关的词,电影会如何演绎?好奇如我,前往观赏。
片名译为《格雷的五十道色戒》(内地译名《五十度灰》)。
这个翻译比《皇上无话儿》(《国王的演讲》)和《史密夫决战史密妻》(《史密斯夫妇》)好些,但不多。
购票并无身份限制,只是会有大字提示你这是三级片。
检票入场时,我有点小激动。检票员看看票,又看看我,没有查身份证,挥手放人。
假如你被抽中,又无法证明自己年满18岁,会被拒绝入场。
所以,看三级片切记带身份证。
影片放映前,除了常规的观影提示,比如手机静音、不要说话,大银幕也会说明本片是“十八禁”,其余人请离场。
工作人员还会进场扫视,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据说未成年人“浑水摸鱼”看三级片可能会被院方诉讼。
看片有风险,越界需谨慎。
环视四周,观众以中青年人为主。隐约听到,有些观众是从深圳专程赶来。
终于,在一片暧昧的漆黑之中,电影开始了。
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情节实在乏善可陈,引发观众的窃窃私语和笑场。
大家期待的“动作戏”在片中占比其实不多,多数只是点到为止。
不过,偌大的银幕上玉体横陈,高清无码,并配以环绕立体声,还是很震撼的。
随着情节推进,场内低分贝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绳子、皮鞭、蜡烛、冰块等特写镜头,在银幕上放大数倍,暧昧而香艳。
只是,电影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戛然而止——男主大力抽打女主一番,女主梨花带雨,落荒而逃。
电梯关门,“轰”地一声,银幕出现大字“The end”。
意犹未尽的观众们异口同声发出一声:“啊?(就这?)”
待我和大家回过神来,片尾字幕已在滚动。观众纷纷扫兴离场。
这就是我第一次在香港看三级片的经历。
总的来说,虎头蛇尾,勉强值回票价。
之后又在影院看了一些三级片,不是冲着三级片去的,而是它们恰好是三级片。
02
你可能也看过三级片
说到三级片,不少人会邪魅一笑,对“咸片”或“一脱成名”的明星如数家珍。
的确,情色片属于三级片。但三级片远不止情色片。
三级电影必须在海报中加以标识
实际上,“III级电影”或“限制级电影”种类繁多。
血腥暴力、犯罪行为、含有不良价值观、不当或危险行为(比如自杀)的影片,同样是三级片。
《古惑仔》系列是不少人的青春回忆。
其中黑社会掀桌打架讲粗口的镜头比比皆是,所以归为三级片。
《古惑仔》名场面:跟着乌鸦混,三天饿九顿
当年17岁的谢霆锋出演了《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
但因电影是三级片,未满18岁的他甚至不可以进入影院参加首映式。
惊悚类三级片也不少,比如90年代初的《人皮灯笼》,涉及爱恨情仇、血雨腥风、回魂转世。
梁家辉一人分饰两角,邱淑贞我见犹怜,总体是个浪漫故事。
两人很快又合作了一部古装三级片《慈禧秘密生活》,你侬我侬,也不算露骨。
三级片也可以充满“正能量”。
比如讲述中国海军英勇突袭海盗、解救人质的《红海行动》,浩然正气。
但恐怖犯罪、暴力打斗元素令它归为三级片。
漫威的动作大片《死侍》在香港热映,荣登三级片票房之首。
《死侍2》上映时,更是做足宣传,票房排第二,《色·戒》紧随其后。
《死侍2》在红隧入口的广告
更粗(鄙)、更长(气)、更大(牌)、更硬(净)
以上这些三级片你都看过吗?
先别急着说自己很纯洁,有一部热门的三级片大概率你也看过。
没错,《志明与春娇》是三级片!
片中甚至一个接吻镜头都没有,乍一看相当纯洁。
但烟民聚众“吞云吐雾”、脏话连篇、二人去情人酒店……三级片石锤了。
当年电影在内地也大受欢迎,但很多推动情节发展的镜头被和谐了。
比如影片开头,志明前女友摇晃酒杯,大家继而私下调侃:她的手镯里夹了一根弯曲的金色毛发。
内地公映版则是大家交头接耳:这个手镯一看就是志明买不起的。
这样一改,就很突兀。
本片导演彭浩翔在另一部三级片《低俗喜剧》中,生动地将电影监制比作某种毛发。
以解释这个角色在剧组中缓和人际关系,减少摩擦的重要作用。(彭导为何如此热爱毛发梗?)
在内地版中,毛发被替换成一碗陈醋。
吃牛欢喜、与驴互动等关键剧情也被改动,剧情因此局促扭捏,可谓驴头不对马嘴。
03
为什么电影要分级?
曾经,香港电影的“十八禁”没有明确标准。往往有电影上映后被投诉,紧急删减后再次上映。
为了让电影适合所有人,而进行一些可能不太合适的改动,这件事是否合适呢?
1988年以前,反映日本731部队恶行的电影《黑太阳731》送审。
审查团队犯了难:假如要做到老少咸宜,这部电影会被剪个精光。
但不上映吧,这又实在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
以此为契机,香港法例第392章《电影检查条例》正式将电影划分为I、II、III三级。
分别适合所有人、11岁以上、18岁以上人士观看。
《黑太阳731》因此成为第一部华语三级片,首次在海报上出现三角形和III级标志。
新规例初生效,香港电影业沸腾了,三级片如雨后春笋,占了送审影片一大半。
观众也纷纷涌向戏院,看了个够。
同年,一部集影帝、影后、歌神和名导演的三级片《旺角卡门》上映。
鬼才导演王家卫的传奇由此起步。
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梁朝伟、梁家辉……
很多影帝影后都出演过多部三级片
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三级片数量慢慢回落,香港电影业逐步回归正轨。
1995年修订时,第II级(辅导级)再细分为IIA和IIB两个级别,电影分级模式沿用至今。
现行电影分级制度
电影分级会在电影票中标出
比如周星驰的《长江七号》是IIA级,11岁以下儿童不宜。(但主角都不到11岁?)
《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片,因为打耳光、讲粗口等各种原因,全都被评为IIB级。
建议15岁以上人士观看,或是小朋友在家长指引之下观看。
如果电影分级能让电影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汁原味,那么对业界和观众都是好事。
不过,法律只禁止未成年人观看Ⅲ级电影,其他级别只是劝你别看,看或不看随便你。
电影分级制度出炉后,业界大洗牌。
考虑到排片场次、观影人数和票房因素,所以有些电影从三级强行降到二级。
比如捧红了舒淇的王晶导演中后期拍了很多二级片,口碑嘛……
读书时,一位研究香港影视文化的老师说:
现在的电影为了卖座,黑社会大佬不吸烟、不讲粗口,真是离谱!
当然,也有些影片情节很一般,只好加上三级片元素,以“十八禁”作为噱头吸引观众。
就好像新鲜的海鲜只需清蒸就很美味。海鲜不鲜了,就加重口味的佐料爆炒来掩饰。
看完了,你可能会大呼上当,就像当初懵懂走进影院的我一样。
有些三级片、甚至二级片为了打入香港以外的大市场,进行了大量删改,甚至设置了“双结局”。
比如犯罪片《神探》,历经一番血战,神探撑到最后,换枪伪造现场。
这个场景将人性的阴暗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内地版中的神探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良心发现,报警自首。
再比如《无间道》第一部结尾,刘德华饰演的假警察杀了真卧底梁朝伟,成功逃脱。
内地版改为:他一出电梯,就被一群蹲守的警察逮捕归案。
此类改动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来几级片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天网恢恢,邪不压正。
疫情过去,香港电影又要拍起来、看起来了。
那么,已满18岁的你,会在香港看三级片吗?
本文转载自香港体验官,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