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预测6月底到来!“二阳”可怕吗?(图)
中国的“五一”假期过后,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就是“二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表示,中国国内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在6月底。新的疫情高峰有何特点,如何应对?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
民众大量出行的五一假期过后,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较多关于“二阳”的讨论
(德国之声中文网)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一个论坛上表示,根据模型预测,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会在6月底,届时新增感染约6500万/周。2023年5月底最高峰的感染人数为4000万/周。他说:"一个奥密克戎感染者可传染30多人,我们的疫情防控战略已经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调整为现在的预防重症,因为感染是很难预防的。"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向德国之声也认为,"新冠病毒会找到每一个易感者,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除非反复接种高效疫苗或者完全与世隔绝,否则都可能被感染。"
不过,对于模型预测数据,金冬雁认为,是否准确将由实践来检验,但由于中国的检测量太少,监测网不够密,公布也可能要时间,“所以即使发生,第二波数据也可能反映不出来或严重滞后。”
至于如何才能预防重症,金冬雁教授指出:"防重症两大武器一是象辉瑞莫德纳同样高效的mRNA疫苗,高危群组建议反复接种。二是大量储备并公平分配Paxlovid及其他药给高危人士。”他建议,高危人士一旦感染应“马上服药,越早越好,也可以加强个人防护。”
”健康青壮年二阳症状多数轻微“
据《中国新闻周刊》5月23日的一篇报道,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初次感染,二次感染免疫反应时间会更短,症状也较为轻微。他说,一部分人的二次感染或不可避免;中国也要面临第二三波疫情,但是由于人群已有基础免疫力,感染波峰不会太高,而且感染时间会被拉长,不会发生第一轮感染那种6 ~8周内基本所有人群都被感染的情况。此外,大多数人病情会在几天内好转。如果有人出现持续高烧等严重症状,及时就医可以避免严重后果。
据澎湃新闻报道,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介绍他观察到的情况说,"二阳"患者主要是18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青年人,"二阳"患者总体症状比第一次感染要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因此,"二阳"患者人数上升对医疗资源的影响较小,"整个医疗状况、救治能力远远好过年初的感染高峰时期",他说。
《科技日报》报道说,5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表示,从当前疫情的统计数据看(以北京为例),此轮疫情走势图较缓和,大概率不会出现今年初那样的疫情形势。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也指出,“二波是地方性流行。以香港及欧美的数据,有效繁殖率Rt都在2以下,多数情况在1.5以下。健康青壮年二阳症状多数轻微,效果如疫苗加强针。”他同时指出,新冠低度流行有利于群体免疫的补充。
《自然》杂志今年5月4日发文称,新冠病毒虽有复苏之势,但再次出现让医院不堪重负的井喷式疫情的可能性不大。各国现在经历的是频率高但致死率更低的感染潮,特征为相对高比例的轻症感染。
新冠病毒仍是威胁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他同时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不再是一个全球卫生威胁。
流行病学家:中国跳过了防疫“缓冲区”
金冬雁教授5月24日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香港在去年二至四月出现疫情海啸后,分别在去年9月及今年1月出现第一及第二波。”目前正处于第三波,已接近顶峰。每天累计至少3%到5%人感染,就是21到35万人。这是根据每天万人随机抗原抽查得出,过去四天分别为4.81%、3.25%、3.16%和3.62%。“他还表示,”国内新冠死亡率多少不知道。香港在0.1%左右。在相同时间区间内死于季节性流感的与死于新冠的差不多或更多。“
金冬雁教授认为,“新冠以后隔几月会有小波。绝多数人症状轻微。重症死亡率极低,但绝对数字仍会不少。海啸或井喷不会再发生。除非出现新的类似病毒这样的极低概率事件,海啸与井喷应该永不再来。世界上经历过大海啸的国家与地区都没有过二次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