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恒大”?万亿金融帝国崩塌,“隐形大佬”的传奇往事(组图)
最近,万亿金融巨头中植集团爆雷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起因是中植旗下四大财富公司的理财产品传出了逾期兑付的消息。
更有一封自称是中植集团旗下恒天财富公司内部员工的自白书在网上流传。文中提到了几点:中植系要爆雷了,手上都是高净值客户,单个购买300万以上理财理财产品的有15万人,涉及金额2300亿,单个客户最大投资额50多亿等。
该文内容非常劲爆,也把中植集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更是有小道消息称,2021年因突发心脏病离世的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并非心脏病突发离世,是“上吊”的。信息真真假假,扑朔迷离。
明哥就来聊一聊资产过万亿的金融帝国中植集团。
神秘低调的“隐形大佬”
提起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他的名字经常能登上娱乐新闻的版面,毕竟他的老婆是我国著名歌星毛阿敏。可在金融和时政新闻里,你几乎看不到他的名字。
▲在解直锟身上唯一有话题度的就是他的明星老婆。
由于解直锟本人异常低调,几乎不对媒体发表言论,也从来不谈自己当初创业起家的经历。从目前媒体们公开曝光的有限信息中,我们只能看出一丝不寻常,但没有证据。
据相关媒体报道,解直锟起家的地方是黑龙江省伊春市。80年代,解老板是伊春市五营区印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后来工厂改制,解成为厂长,带领工厂扭亏为盈,迅速盈利,挖掘了其创业的第一桶金。
不过《新京报》也曾披露过,真正让解直锟翻身上岸的是当年在东北地区林场做红松木材生意。解老板把那些红松倒卖去南方,由此拿到了其人生的第一桶金。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无论哪种说法,都能看出一个核心问题。在80年代创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信息差。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传递速度很慢,市场也不像现在这样公开透明。尤其还是在伊春这种东北的四五线城市里,信息更是封闭。
假如解直锟真的是一名“普通”工人,凭什么只有他能带领工厂盈利,而前一任厂长不行,其他的普通员工也不行?此外,假设解直锟当年做红松生意发家,那就更不用说了,能解决红松从东北地区运往南方的所有手续,这就不是普通人能办成的。
▲即使有现成的木材,怎么运往南方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难题。
根据解直锟在1995年,投资5000万(当时注册公司都要实缴)创立中植集团可知,他在1995年时,资本积累至少达到了5000万以上。那个年代万元户都是一个很牛的成就,更别提千万级别的富豪。
▲换言来说,在90年代中期解直锟就已经是千万级别富豪。
这个财富积累速度,你说像部分媒体写的那样,靠开面食厂、服装厂、水泥厂、养殖场就能做到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明哥是不信的。毕竟是在黑龙江的四线城市,还是在80年代这个特殊时期,有过开厂经验的朋友,应该能理解明哥这句话的里的意思。
总而言之一句话,解直锟的快速崛起,必然不同寻常,背后没有“仙人指路”,甚至“仙人”们直接下场参与,帮助他崛起,几乎不可能。这些内幕又怎么可能对外说呢?
当然,解直锟早年的时候还是暴露了自己背后最重要的“仙人”,自己的三哥解植春,一个横跨政商两界的超级大佬。我们只要对照解植春的履历和中植集团的发展轨迹,实际上是能看出有非常“巧合”的重叠。
▲复盘中植的起盘轨迹,能够看出很多解植春“指路”的蛛丝马迹。
以金融和房地产做大做强
1997年,中植集团进军黑龙江的省城哈尔滨,成立了中植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始进军房地产和基建领域。咱们只需要注意一个时间节点就可以了,那就是1997年,那一年香港回归,而在地产界,记住那一年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
▲地产和金融界刻骨铭心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到1997年10月底,全国累计商品房空置面积4904万㎡,比1990年同期增长30.5%。这说明,1997年的国内楼市非常惨淡,数据比1990年还要惨淡。
然而,就这个行情下,中植集团居然跨行业,选择在市场最动荡的时候进军房地产,这个操作放在现在来看都是“神来之笔”。假如1998年,楼市继续拉垮,中植的这笔投资必将血亏。
然而,1998年6月,中央出台了最重磅的房改政策取消福利分房制度,改为全面市场化货币支付。商品房的时代全面来临,同时释放了大量的购买力和消费基础。
▲1998年下半年开始,楼市从此全面进入商品房时代。
中植集团这波进军房地产行业的操作时机简直拿捏得恰到好处,早一点不行,晚一点更不行。
▲这一手踩准时机的操作,又让中植集团狠赚一笔。
随后就是2001年,中植在房地产赛道之外,同时押注金融赛道。参与重组了当年的哈尔滨国际信托,并改名为日后名声大振的中融信托,拿到了一张最关键的金融牌照。
▲从此中植集团变成了地产+金融双轮驱动的公司。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中融信托只是作为中植的融资通道,辅助中植的地产主业,其他作用并没有发挥太多。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和后来中国4万亿的刺激政策,中融信托才算带着中植集团真正起飞。
在4万亿政策的刺激下,中融信托承接了大量的资金,并开始投资收并购和不良资产盘活。中植在这个时期,第一次尝到了投资有潜力的实业公司,帮助其上市,能够获得10倍以上的回报(也就是PE+上市公司模式),这可比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更加暴利。
有意思的是,这种操作手法短平快,收益高,还不用每天苦哈哈地蹲工地。中植从此收缩了房地产业务,彻底转型为金融公司,并开始在金融市场上纵横捭阖,四处收并购优质项目。
中植集团也由于这样的收并购操作,把自己的经营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像充气球一样,膨胀成了“中植系”。
中植的没落有迹可循
中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恒天财富、高晟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这四大财富管理平台,还有中融信托和香港的中植资本管理公司募集。
其模式就是通过高息吸引市场上的有钱人,认购这几大财富管理公司的理财产品,拿到大量资金,再把这些资金用于投资,赚取到的收益分给那些认购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们。
2015年是中植系的分水岭,此前的中植总能逢凶化吉,越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越能找到投资机会,用最恰当的时机,最低的价格完成收购,并在之后获得巨额的收益。
可2015年,解直锟的三哥解植春从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汇金公司总经理的任上辞职,开始自主创业。从这一年开始,中植系的投资仿佛失去了魔力,再也没有了此前的精准投资。
之后的中植不断为获取全金融牌照而努力,大肆收购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期货等公司的股权,获得他们的金融牌照。但是其主业投资端,中植系投资的乐视、康得新、康美药业、长生生物、中弘股份、东方园林等,后来都成为了大雷。
很多人以为,中植系爆雷是因为其重仓了房地产,但在明哥看来并不是。如果中植投资房地产,可能还不会出现这么大的风险。中植最大的风险是短融长投,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一些长周期才能出业绩的实体公司中。
这些实体行业受到中美贸易战和疫情三年的双向叠加,导致中植投出去的资金很难快速回收回来,自己又面临着理财产品到期的刚性兑付,导致自己没有钱兑付给投资人。
▲中植的现金流就是这样断裂的。
这才引发了如今的中植集团资金链危机。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中植系如果在2020年后,再进场收割,现在一定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没有了“仙人指路”的中植集团,也不过就是泯然众人的普通投资公司而已,他们犯的错误跟恒大们一样,误判了这轮周期。
写在最后
中植集团是一家典型的靠信息差挣钱的投资公司,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中植的投资失误率照样高得离谱。
中植系爆雷带来的影响:大量中产阶层的财富损失,大家不再相信金融公司的兑付能力,进一步降低了资金的流通性,大家更没有主动消费的资源和通道。如果说恒大系断了房地产的投资通道,那么中植系断的就是私募理财公司的投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