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数字点火:为了这一秒浪漫,他和团队写下超20万行代码(组图)
开幕式“数实融合”点火 吴煌 摄
9月23日21点55分,随着第一棒火炬手叶诗文入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最大悬念开始揭晓:上亿火炬线上传递参与者如星星点点的火苗,在杭州汇聚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字火炬手”,它踏浪过江,从“大莲花”上空“跃”入现场的立体网幕,与第六棒火炬手汪顺相汇,共同点燃了主火炬塔。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的点火仪式,成为本次亚运开幕式的经典记忆之一。
圣火点燃,光芒四射的火焰将奥体中心体育场内的热情推向高潮,杭州西溪路上,支付宝亚运专班“23号项目”方凯团队紧绷了数月的神经也在此刻放松下来。从“亚运数字火炬手”推出,到线上火炬传递启动,再到如今数字点火成功,一场长达10个月的技术“马拉松”,他们终于抵达终点。
“能以这样的方式在家乡参与服务亚运会,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方凯说,杭州亚运是一届智能的亚运,这种智能不仅体现在科技的硬核上,更体现在科技的普惠上,“让人人成为‘火炬手’,留下属于自己的亚运时刻,这就是我们希望通过技术的能力和努力去做到的。”
没有PlanB的数字点火仪式
正如方凯所希望的那样,无论是线上还是现场的观众,都对开幕式当晚亿人助力主火炬点燃的神圣一秒印象深刻。回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的数次彩排,不断地调整、计算、训练,方凯感叹,“值了”。
方凯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 黄云灵 摄
“观众在现场通过AR能看到那样一幅场景,其实背后有三个比较大的挑战。”方凯向潮新闻记者透露,这三大挑战包括超大用户并发的网络挑战,暗光环境的AR定位挑战以及最终影视级呈现效果的挑战。
面对网络挑战,方凯和团队通过自研Web3D引擎Galacean,极大压缩了数据包体积。“其实在前置数字火炬手环节,我们就将一些资源做好缓存了,以此确保现场只需要占用少量的网络消耗就能体验AR玩法。”
解决复杂暗光环境问题,则需要从一次次彩排、采集数据和反馈调试中实现。方凯说,传统的AR玩法一般会在亮光环境下扫一个平面标记物,例如五福扫“福”字。但此次方凯团队需要挑战的,是大莲花的3D场景叠加暗光或闪烁的舞台灯光,难度大大加强。据他统计,从8月29日开始的五次彩排,他们共派出了工作人员百余人次,分层分区矩阵式踩点,累计采集了超过40万张图片,交由算法做训练,以确保AR能达到360度快捷、精准识别。
呈现效果方面,得益于该自研引擎实现的球面透明视频结合3DoF空间定位的组合渲染,自称“非专业影视公司出身”的这支团队,最终为现场观众献上了影视级的AR效果。
“整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没有planB,只许成功。”方凯说,即便中间经历过不够完美,但在大家的一次次合力下,想象中的那一幕还是照进了现实,“大概9月15日的那次彩排,我个人认为已经到了可上线状态,从那以后更多的是一些细节上的微调和现场的应急。”
用20万行代码写下答案
实际上,开幕式当天的工作只是方凯和他的团队为此次亚运所做的技术准备中的一部分。从2022年初构思数字火炬手项目开始,“方凯们”已经写下了超过20万行代码。
“这些代码主要是服务于4大应用,基本每个应用都在4-6万行之间。”方凯向潮新闻记者解释,除了“23号项目”,还有底层引擎Galacean针对性优化,数字捏脸以及数字火炬传递“薪火相传”应用,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圣火传递数字化表达。也即,对方凯来说,“数字点火”早在这个概念确定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中间经过数字火炬手在各个国家和不同人之间传递、接力,最终有了点燃主火炬塔的高光一秒。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在9月21日的开幕式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曾透露,很早之前他们就在考虑,点火应该回归体育本身,成为全民参与的事。“如果只是几十万人或几百万人,就无法支撑这个创意的存在,‘全民’至少也得是大几千万人。”
不同机型的测试手机 黄云灵 摄
为了搭建这个“大几千万人”参与的亚运数字世界,方凯团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如何让不同系统、不同性能的手机用户都能通过小程序成为数字火炬手?为此,他们设立了一个大型测试机房,放置了数百台不同年代及型号的手机,并进行了超10万次的测试,“哪怕是8年前的老旧手机用户,也能成为数字火炬手。”
又比如,每一个真实用户对应着一个数字人,如何让数字人独一无二,“一人一面”?方凯团队从个性捏脸、动作捕捉到服装配置,利用AI等技术设计了两万亿种亚运数字火炬手形象,甚至考虑到了眼睛旋转程度的精修尺度。
数字火炬手动作捕捉 黄云灵 摄
最终,基于自研的Galacean引擎、区块链、AI算法、Oceanbase数据库、小程序云等复合技术的能力,上亿用户可以流畅地在智能亚运一站通支付宝小程序上完成线上火炬传递。亚组委官方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亚运数字火炬手”参与总人数已突破1亿人。
据了解,在开幕式点火仪式结束后,这1亿余名数字火炬手都会收到一张数字证书,镌刻着每位数字火炬手独一无二的形象。这张证书及其信息利用分布式技术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寓意铭记人类历史上超1亿人共同点燃亚运圣火的荣耀一刻。
全民亚运和普惠技术
眼前的方凯穿着支付宝亚运专班定制的上衣,身材匀称,精神奕奕。一年之前,他还在为自己过大的体重和由此带来的健康隐患而苦恼。
“如果要说杭州亚运给我带来了什么,运动健康肯定是其中一个。”方凯说,大半年来,他坚持每天7点到公司晨跑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体重已从年初的86公斤减至不到72公斤,各项指标也恢复正常,“本想着做‘23号项目’减23斤,没想到超额完成了。”
亲身践行着“运动健康就是福”的方凯想通过数字火炬项目将这个理念传递给所有人。方凯告诉潮新闻记者,时至今日,亚运在他的理解中已从少数人的竞技转变成带动全民强身健体的盛事,这也正契合了本次数字点火的创作设想——回归体育本身,让全民参与其中。“这既是亚运的精神,也是技术的精神。”
更幸运的是,身处杭州让方凯和团队有足够的数字技术积累和数字经济基础来支撑这个大项目的实现。“我们为数字火炬手护航,杭州为我们护航。”方凯说,数字杭州的发展,支撑起的不仅有点火的浪漫一刻,更有智能亚运一站通便捷的集成式服务,有智慧场馆的实时数据分析和指挥决策提供,有5G-Advanced万兆网络,有自动驾驶AR智能巴士……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左)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 图源:新华社
“在我看来,杭州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代理主席拉贾·兰迪尔·辛格此前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说,他见过美丽的西湖,这一次,看到了城市更现代的那一面,“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应用都非常好。”
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将同辛格一样,看到一个“全民亚运”的杭州。“赛事的举办让市民都参与进来,这让整个城市更加鲜活。”比如突破一亿人参与的“数字火炬手”,即是例证。本届亚运会从报名规模、项目数量到覆盖范围,都创了历届之最,这让辛格感到不可思议,他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
可以说,在亚运这一场数字化治理水平校验中,杭州答得从容,让世界更直观地看到了多元杭州的日新月异;而通过亚运的校验,杭州这座城市也必将乘着东风,飞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