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香港2023施政报告:投资移民金额出炉,进入“拼经济”时代(组图)
本文转载自无忧说出国,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10月25日11时开始发布任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这也是广大香港市民乃至全球关心香港的朋友期待已久的。它即是对去年香港发展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一年“香港要向何处去”的提前预告。
本次施政报告的主题是“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所出台的政策也都紧紧围绕着拼经济和惠民生这两点。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和解读一下本次施政报告的重要内容。
首先最为重磅的一个政策,要属推出了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普通人一般称之为“投资移民”
这是香港时隔八年之后重启投资移民,之前我在其他内容里也都提到过,这一次是由李家超在施政报告里正式确认了。
新的投资移民规定:在香港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房地产除外)3000万元或以上的投资者,可以透过计划申请来港,以增强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金融及相关专业的发展优势。
也就是说,通过投资3000万港币到港股等金融市场,来换取香港身份。
八年前关停的旧版香港投资移民的门槛是1000万港币,这一次直接翻了3倍。而当时申请这个移民项目的90%来自内地。这一次我依然看好香港投资移民对于内地富豪们的吸引力,大量的内地资金将涌入港股,对于现在低迷的港股将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一个政策是关于人才引进的,香港将扩大“高才通”计划大学名单。从11月开始,将有八间内地名校和海外院校入围,到时候一共有184间名校的本科毕业生将获得申请“高才通”的资格。
“高才通”签证是香港去年12月推出的人才引进计划,面向三类人才:
A类是高收入人士:年薪超过205万港币的人士。
B类是高学历且有工作经验的人士: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有至少3年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士。
C类是高学历但工作经验不足的人士: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的人士。这一类人有限额,每年10000人,先到先得。
“高才通”的平均审批周期是四周,有的甚至当天申请当天就能获批,是目前拿到香港身份最快的方式。
从开通以来到今年7月底,香港高才通一共收到了约12万份申请,超过7.5万份获批(数据来源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这12万份申请里,95%的朋友来自内地。
可以说这个签证的实施是相当成功的,为香港在短期内吸引了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如今港府继续扩大申请名校的范围,说明香港还有很大的信心和空间,能够接纳更多的人才来港。而通过“高才通”这种快速获得香港身份的热潮,在明年还将持续。
下一个政策是开放“一签多行”的政策:
《施政报告》里是这么说的:为吸引更多外国公司来港成立,便利其人员北上洽谈商务,发挥香港联通世界与内地的角色,明日起,香港注册公司的外国人员可在港向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申请2年或以上的“一签多行”签证到内地,并会加快处理申请。
这个政策就有些鸡肋了,因为外国公司愿不愿意来港成立分部,有没有“一签多行”的影响并不大。更为重要的是看重香港作为内地窗口和金融中心的属性,这个属性会不会改变才是关键点。
然后是放宽越南、老挝、尼泊尔等国家的人来港就业和留学,尤其是放宽越南公民来港商务“一签多行”的申请门槛,
过去香港对于这三个国家的人员签证审核非常严格,很多人才引进计划都将其排除在外。但现在这些国家,尤其是越南的经济发展迅速,香港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也在与时俱进。
然后是成立“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和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香港的教育体系。这个也是在与时俱进,毕竟现在时兴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香港作为特区,更要抓紧学习。
还有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
“要大力推动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促促进香港股票人民币计价交易,丰富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这一条如果成功推进,大家以后直接投资港股将会越来越方便。
以上这些政策都是围绕第一个主题“拼经济”。
我们可以把这些政策总结分类一下,看看香港经济未来将“向何处去”。
所有“拼经济”的政策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抢人才的政策“比如高才通的合格高校扩展。
第二种是吸引外资的政策,比如重启投资移民,“一签多行”等等。
第三种是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属性的政策,比如强化离岸人民币中心业务。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全球70%以上的人民币支付通过香港进行结算。离岸人民币的诞生,是因为境内有外汇管制。
外商在中国进行贸易和投资时,他们会担心人民币不好使,转出转进限制太多。于是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应运而生,外商不是担心吗,那可以去香港用人民币自由兑换。离岸人民币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最为重要的基地,也是香港能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属性的关键。
与新加坡相比,香港还拥有“背靠大陆”的优势,不管是“窗口”也好,“跳板”也罢,可以看出香港是在坚定保持自己的这个优势。
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唱衰香港”的声音,乃至于出现了香港沦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言论。其实香港是否成为“遗址”,要看两个因素,一个是钱能不能自由流动,一个是人能不能自由流动。目前来看,香港外汇自由;人的来去自由,香港特区护照依然是全球含金量排名前列的。
除了“拼经济”的政策,后面的就是“惠民生”的政策了。
有增加土地供应,让香港人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房屋买家的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减半;向每名今日起在港出生的父母为香港居民的新生婴儿发放一比超过2万元现金奖励,为期三年等等。
这些政策,有的立马就能让香港居民得益,有的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看到惠民效果。
总体来说,香港在三年疫情之后发布的第一份《施政报告》,还是有很多重磅的利好政策。在摆脱了疫情和社会动荡的困扰之后,香港的经济引擎重新加足马力,进入到一个“拼经济”的新时代。
在国际局势如此紧张的今天,香港这座中国唯一的“自由港”,需要我们更加珍惜。
本文转载自无忧说出国,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