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报点名的河北富豪去世:年入200亿,却不给子女1分钱(组图)
那个让于东来都敬佩不已的人,走了。
10月7日,信誉楼百货官方网站发布讣告:
信誉楼百货创始人、老董事长张洪瑞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8岁。
提到张洪瑞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说到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大家一定有所了解。
他和于东来一样,是百货界的传奇人物。
河南胖东来 = 河北信誉楼。
张洪瑞创办的信誉楼,6年零利润,却在39年后营收破200亿,堪称商界神话。
而更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是,拥有泼天财富的他,却没留给子女任何财产,而是把企业股份授予了7000多位老员工…
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一个作为中国企业家的良心和智慧。
01
1946年,张洪瑞出生在河北黄骅的一个小村庄里。
在这个小村子里,他从小展现出了过人的学习天赋。
初中毕业考试,5门功课有4门都考了满分,总分495。
然而,由于家穷,他作为家中长子,只能被迫放弃学业,早早扛起生活重担。
他种过地,在煤场送过煤,还在食品厂杀过猪送过肉,可以说什么粗活累活都干过。
后来,他为了照顾母亲,转回农村务农,从小队委员一路干到了生产队长。
张洪瑞是出了名的干活勤快,但更出名的是他的“傻气”。
生产队长大小是个官,能指挥别人做事。
但他却总是干最苦最累的活,挣最少的工分。
队里分瓜果蔬菜,他也总是先紧着大家伙儿挑最新鲜的。
不过,他也不是那种只懂得闷头蛮干的人。
相反,他很讲究策略。
比如秋收割麦子,他会把麦田分成块儿,每人负责一块儿,谁先割完谁先歇着吃饭。
那些习惯了偷奸耍滑的人,也被他给带动了起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当队长那几年,他从不吃公家白食,从不投机取巧,更不徇私,堪称一股清流。
在他的带领下,生产队改头换面,年年评第一。
1984年,张洪瑞所在的县准备迎接新时代,鼓励农民进城经商。
一个老前辈看中了张洪瑞的人品,劝他开商店。
但张洪瑞很茫然,他问:
“无商不奸,我不会说谎骗人,怎么经商呢?”
说来也巧,有个过来人听见了这话,提点道:
“社会上是有‘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但那是说小商小贩的,大商不奸。
越是大商人,责任越大,更要守法经营、坚守经商之道。”
也就是这番话,给了张洪瑞从商的动力和决心。
02
1984年,张洪瑞拿身家性命担保,四处凑钱集了10万块,带着十几个农民,开了个280平方米的商场。
商场名为"信誉楼",经营原则是“讲诚信,买卖不欺”。
信誉楼刚开业不久,他便推出了“售货信誉卡”。
洗衣机、电视机、收音机等电器,顾客可以免费试用几天;
小到几元钱大到几万元的商品,售出后均可退换。
这比国家的“三包”政策整整早了9年。
人们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
“哪有真这么做生意的,这不是傻吗?”
更令人们想不到的是,张洪瑞还真就把这个“傻子”做到了底。
有一年,信誉楼进购了一批甩脂机。
当时正值热销季,卖得特别好。
但张洪瑞意外地了解到,这批甩脂机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从自己手里卖出去的商品,非但没有造福顾客,还可能影响到顾客的健康,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在顾客还没有一个提出退货的情况下,张洪瑞果敢决定,召回已售出的甩脂机,并由公关部经理亲自上门将货款退回,并向顾客致歉。
价值13万元的商品,就这样被拆卸成零件卖了废品。
这样做的后果是,信誉楼差点倒闭。
但张洪瑞却一点都不后悔。
在他看来,如果不召回,后面的隐患或许更大。
凡事只求心安,问心无愧便好。
03
1993年年底,信誉楼进购了一批西装,进价远低于其他经销商。
这批货来得不容易,是负责人找到生产厂家周旋良久才换来的。
业务主管还按照市定价格出售,这事儿被张洪瑞知道了,大发雷霆:
“你们这是砸我们信誉楼的牌子啊!”
业务主管感到委屈,他辩解道,买家又不知道我们拿货便宜,再说了我们也没有卖得比其他商家贵。
张洪瑞摇摇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咱也不该赚这个钱,这是昧心钱。
做生意,监督咱的靠的不是外人,而是咱自己的良心。”
等他平复过情绪后,又对业务主管们缓下了语气:
“你们的辛苦我理解,但我们做生意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现在,你们马上把定高的价格降下来,并且尽快在电视台做致歉广告,明确表示退还多收的货款。”
那天晚上,黄骅电视台播出了一则令观众惊讶的致歉广告,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黄骅信誉楼不慎售出了一批加价过高的西服,总经理张洪瑞特向广大消费者致歉,并请买到西服的顾客前来商场领回多收的退款。”
也就是这次的“西服退款”事件,让当地人们记住了信誉楼。
可记住归记住,该赔的钱一分都没有少。
开业前6年,信誉楼账面上的利润为零。
干部职工大会上,大家一个个如丧考妣,表情愁苦。
唯有张洪瑞,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自豪宣布:
“咱们的信誉楼,大获全胜啦!”
一毛钱没赚,怎么还大获全胜了?台下职工满头问号。
张洪瑞笑着说:
“我们创下了一块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确实讲诚信的牌子,这怎么不算是大获全胜呢?”
后来,这个不足30人的县城小卖场一路发展为营收200亿的百货商场,无疑向我们印证了张洪瑞的话。
讲信誉是有代价的,但这种代价所换来的顾客信任以及这份信任所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04
除了对顾客诚心诚意,张洪瑞对员工也关怀备至。
他说:“对于信誉楼来说,员工的口碑和用户口碑一样重要。”
早在1988年,张洪瑞就开始了"劳动股份制"模式,是河北省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
他不允许个人控股,专门制定了规章制度,不允许子女继承和转让他的股份。
而他的股份,也不过5%。
其他的股份,全都授予了老员工。
也就是说,在信誉楼绝大部分的股权是由7000多名老员工持有。
就在其他商场利用假期搞促销,让员工疯狂卖货的时候,信誉楼却大手一挥,宣布每年春节关门歇业,让全体员工带薪休假7天。
就连中秋节、元宵节等销售黄金期,也要关门半天给员工放假。
不为别的,只为让员工和家人团聚。
有员工表示自己结婚的时候,公司一条龙服务。
布置新房、包饺子、接新娘、主持婚礼…
就差给新婚员工买喜烟、喜糖了。
张洪瑞是真的把员工当人看待。
就像他说的那样:
“我办公司是搭台让大家唱戏,让每个员工唱得大红大紫。”
05
如今,信誉楼信誉遍天下,在全国一共有43家连锁店,年入200亿。
这是张洪瑞白手起家,创造出来的商业奇迹。
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百亿富豪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并不讲究,甚至可以称得上节俭。
他有记录天气预报的习惯,一张纸正反面都要写满才会扔掉;
穿衣从来不讲名牌,舒服透气就好…
张洪瑞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适度消费,不能浪费。”
他对自己和家人非常节俭,对朋友却很大方,每年还能砸下上千万给员工做培训。
有一年年底,他竟然说:
“我可能钱不够花了。”
家人和他开玩笑说:
“我借给您吧,不要利息。”
为什么会这么说,这是因为有一次他的儿子要买房跟他借钱,张洪瑞答应的很爽快,但把丑话说在了前头。
他说亲父子明算账,按江湖规矩,要算利息。
回头儿子跟媳妇合计了一下,发现给的利息居然比公积金贷款高出整整一倍。
考虑到性价比,最后他还是没跟父亲借钱。
2008年,62岁的张洪瑞确诊肺癌。
前前后后做了好几次手术,从鬼门关走了好几遭,但他从不向儿女抱怨,还乐观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那个。
他对儿女们说:
“感恩生活的人,生活会给他丰厚的回报。”
06
回看张洪瑞这一生,开局就是超级困难模式。
穷苦出身,还是长子。
早些年,为了家庭四处奔波,各种粗活累活都干过,但他从不计较得失,是别人眼中的“傻子”。
可谁又能想到,这个人人不理解的“傻子”后来会成为商业巨佬。
人民日报甚至曾大篇幅刊登过一篇文章,郑重的向世人介绍张老先生的高风亮节。
这篇文章的标题只有七个字:《黄骅好人张洪瑞》。
可惜病魔是无情的。
62岁,身患肺癌,无数个日夜被病痛折磨醒来,但他却从未有过不满,觉得自己已经比很多人幸运。
10月7日,张洪瑞过完了人生中最后一天,留下遗言:
“丧事从简、不设账房、不收礼金、不给街坊邻里添麻烦。”
他是实干主义者,也是乐观主义者,永远相信理想终将成为现实,活得通透,活得敞亮。
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只要有底线有原则,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也没有跨越不过去的寒冬。
正如老话常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人的福报,其实都藏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中。
往后的日子里,请务必好好做人,认真做事,其他的上天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