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14日 19.4°C-20.9°C
澳元 : 人民币=4.52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2023-10-31 来源: 金融八卦女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金融八卦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少年得志易翻船,一度建立起传媒王国的他,又输光1亿美元,在所有人以为翻身无望时,年过四十后东山再起,从商经历大起大落几十年。如今,于品海再被申请破产,他能三度翻身吗?在能人辈出的香港商界,他是如何白手起家,又获得金庸青睐,成为香港传媒界“神奇大亨”的呢?

金庸接班人,身价十亿的香港传媒大亨,要破产了?

近日,“香港01”的母公司“南海控股”主席于品海,被建银国际海外有限公司起诉到香港高等法院申请破产。据悉,破产聆讯将于12月19日下午举行。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1

要知道,于品海曾是名震香港的新千年富豪,被誉为“香港的默多克”。

年轻时,他巧施计谋夺天下,因以小博大的连环收购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传奇人物,又收购了金庸老爷子的《明报》名震香江,1993年时身价已高达13亿港元。

但少年得志易翻船,一度建立起传媒王国的他,又输光1亿美元,在所有人以为翻身无望时,年过四十后东山再起,从商经历大起大落几十年。

如今,于品海再被申请破产,他能三度翻身吗?在能人辈出的香港商界,他是如何白手起家,又获得金庸青睐,成为香港传媒界“神奇大亨”的呢?

1.

 穷小子巧施连环收购,

名震香江成金庸接班人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于品海年少得志的经历,传奇已经不够准确,更贴切的应该是“神奇”!

于品海出生于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 上学时,他就展现了自己在媒体上的经商天赋:19岁创办了加拿大三省惟一的一份中文手抄报纸。

大学毕业后,于品海找了一份正式工作,从此白天上班、晚上写作。他给一家报社做兼职编辑和翻译,经常写稿到深夜,第二天还要一大早起来赶公交车上班。

四年后,于品海攒下了20万,决定出去闯一闯。27岁时,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智才管理顾问公司,专为房地产、酒店提供咨询服务,开始了自己“神奇”的淘金之路。

复盘“穷小子”于品海发家史,会发现他有一个杀手锏——“杠杆收购”,即通过高负债、高风险的方式,尽可能低成本的完成收购。

对于如何以小博大,于品海颇有心得,他曾说:

“在香港做生意,必须学会‘杠杆效应’,你的资金总是有限的,你必须更有效率地运作自己的钱,利用各种资源撬起更大的市场。”

而正是通过巧施连环收购,于品海在资本市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第一次收购时,于品海“零成本”收购了马尼拉希尔顿酒店——菲律宾联交所的一家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名声大噪。

那是1988年,当时收购马尼拉希尔顿酒店资金总额大概是1400多万美元,原本银行提供贷款900多万美元,钱不够,怎么办呢?

于品海马上制定收购计划,他利用利用菲律宾时局、汇率等变动,向银行借贷900万美元,并与日本一家公司做了“高风险的财务安排”,即通过换出外汇操作,即沽出美元、买进日元,以谋取日元升值带来的盈利。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于品海对这次收购也颇为志得意满:

“那个酒店是用1400多万美元收购的,有一家银行提供了900多万,还有500多万是股东们出的,实际上我一分钱也没出。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和价格总是有差异的,你必须善于利用这种差异。”

1991年时,这家酒店已经为于品海赚到了不少钱,他杀回香港,又收购了港股上市公司“南海发展”(后更名“南海控股”)。

此时于品海对于收购已经轻车熟路,但他很快就干了一件轰动香港的奇事——收购《明报》!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2

要知道,《明报》可是金庸老爷子的心血,当时想收购这家公司的都是大佬中的大佬,比如英国报业大亨麦士维、香港首富李嘉诚、传媒大亨默多克等,但出乎意料的是,最后金庸选了并非出价最高、年纪轻轻的于品海做“接班人”。

当时流传了不少小道消息,比如他为了套近乎陪老爷子看戏、食大闸蟹、谈办报理想等。还有一则传闻是,于品海长得像金庸的的儿子查传侠。被记者追问时,金庸曾说:

“理性上我没这样想。但他跟我大儿子同年,都属猴,相貌也的确有点像,潜意识上不知不觉有亲近的感觉,可能有。”

当年还有媒体曾计算过,于品海若想要收购明报50%的股权,需要付出4.53亿港币,凭借他的经济实力几乎不可能达成这一目标。

出手相助的无疑是金庸。1991年1月23日,“明报企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两个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市值接近10亿,1991年度盈利约1亿元港币。金庸则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

随后,于品海与查良镛共同组建明智控股公司,由于品海担任大股东。1991年12月,双方首次交易,明智控股收购明报超过50%的股份。此后,双方不断互相收购,自1994年12月起,分五次将明报转让给于品海。

如此一来,于品海仅从银行贷款1.13亿港元便成为了明报的大股东。有媒体报道称,查良镛仅其中两次注资金额就高达3.4亿元。2003年,于品海接受专访时曾提及这次收购:

“最有趣的就是,……本来我们估计要支付点现金,后来整个(收购)完成之后,不但是我们没有支付任何现金,还能够手上多了9000多万的现金。”

一分钱没花,还“白赚”了9000多万,于品海的“神奇”财技可见一斑。

2.

十亿富豪输光1亿美元,

东山再起转战内地 

由于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段,市场对于品海的连环收购颇有争议,但他却不以为然:

“事实上,收购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工具,是为我所从事的知识产业服务,我从来不去做没有必要的经营收购。我做房地产业,同样也是为我的知识产业服务。最现实的问题,它能为我投资知识产业提供资金。”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3

1993年,《明报》先后在多伦多、温哥华;同年,美国时代华纳的《亚洲周刊》也被他纳入囊中。11月,于品海创办了《现代日报》。

1994年,于品海申请了香港第一块ISP(互联网接入商)牌照,同时创办了全球首个24小时华语卫星电视-传讯电视(CTN),在俄罗斯、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记者站,基本实现了全球覆盖。

报纸、电视台全面开花,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于品海就从一个白手起家的毛头小子,成了香港最负有盛名的传媒大亨。曾有媒体报道称,1993年时他身价已高达13亿港元!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4

收购《明报》后,于品海彻底在香港商界扬名立万,还被推举为香港报业公会主席。

但正当他意气风发时,1994年10月,香港经济日报揭露了他在加拿大留学期间曾犯偷窃、冒签支票、非法使用他人信用卡、私藏枪支等7项罪,被判入狱两年。

这一消息震动了香港传媒及商界,于品海发表声明承认此事,并在一片骂声中卸任明报企业、报业公会、南海发展主席职位。

此后,于品海的事业一落千丈,先是接连投资失败,又挪用明报贷款投资他业,违反与银行之间的贷款协议。1995年10月,他不得不将《明报》卖给大马富商、“大马木业巨子”张晓卿爵士。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5

除此之外,被他寄予厚望的传讯电视也卖给了台湾的辜振甫家族,短短一两年时间,于品海的传媒帝国就土崩瓦解了。据他透露:

“输光了一个亿美金。”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6

1997年之后的两年,年少轻狂且成就斐然的于品海几乎销声匿迹,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从此沉寂后,他又东山再起,并将商业触角更多伸向内地及台湾:

1999年,收购中国企业网,成为国内最大企业IT服务商;2000年,收购群思实业,重组之后,成立中国数码、南海控股两家企业;2001年,斥资2亿收购世华国际金融信息有限公司,成为内地金融信息服务主要供应商。

其实早在1993年前后,于品海就想在内地媒体市场分一杯羹,当时他派了得意干将分别在北京、广州两地商谈合资办报事宜。

在北京,于品海的合作对象包括《中华工商时报》、《三联生活周刊》,他还曾试图让《中华工商时报》成为内地第一份合资报纸。但北京之行并不顺利,上面两次合作都以失败而告终。

好在广州成了于品海的福地,1993年8月,广东现代人报业经营有限公司被批准成立,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报业经营企业。

这次卷土重来后,于品海在内地的业务更多的转向了影视行业,他在武汉投资有线电视光纤,开巴士公司,试图控制中国二三线城市影院的大地院线、电影《孔子》的投资方大地传媒等。

2017年时,于品海控股的南海集团,更是通过大地影院集团,接盘橙天嘉禾旗下全部内地影城,媒体也把于品海此举看作是和万达影城去争夺市场份额。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7

这些年,于品海个人又成为了一个媒体人,经常撰文分享房地产、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观点,网上有不少于老板的“大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台湾商界,于品海近几年也由于台北火车站地标“双子星”颇受关注。

2018年年底,历经12年、五次招标失败的世纪标案“台北双子星”开标,得分最高的就是由于品海旗下南海控股与马来西亚马顿集团组成的财团,取得了最优申请人资格。

据报道,于品海和大马合作伙伴准备了300亿元,再加上银行融资300亿元,共将投资600多亿元到“双子星”,得标后能够打造继信义、南溪、诚品以外的24小时商圈。

但2019年6月,于品海的“双子星”开发案申请被驳回,他也在台湾商界狠狠跌了一个跟头。

3.

 被追讨4.1亿港元,

两家港股公司退市……

“香港传媒大亨”栽了? 

从收购《明报》、成为金庸接班人,再到收购《亚洲周刊》、创办传讯电视,然后试图收购内地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华工商时报》、《现代人报》等,于品海在媒体圈闯下了赫赫威名,被誉为“香港默多克”。

但如今,这位昔日的十亿富豪,似乎陷入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险境地。

一年前,于品海旗下“多维新闻”,宣布停止运作;紧接着,招行深圳分行将美视角有限公司、南海控股、于品海告上香港高等法院,追讨所欠贷款5340余万美元,并要求法庭宣布将作为抵押品的“橙禾影城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归入招行。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8

去年6月初,香港《大公报》曾报道,于品海旗下的南海控股传出陷入财务困境,建银国际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称,其购买于品海间接全资拥有的Pippen Limited(BVI公司)债券后,该公司未能届期支付到期报酬3亿8400万港元,到期日后只分期偿还共3716万港元,故入禀向Pippen Limited、债券担保人大地控股及于品海及其名下的公司,连本带利追讨至少4.1亿港元。

今年5月,于品海持有的45.82%股份,已遭债权人建银国际接管。在更早之前,联交所披露的股权变动资料显示,于品海前妻龚爱明及儿子于本熙两人共同持有约9.41%被抵押股份也遭转移。

到了6月,入禀追讨连本带息共约4.1亿港元的案件开庭,建银国际一方申请解除扣押于品海旗下一家公司CIM Company Limited,当时法院批准并要求于品海一方承担诉讼费。

最近这件事儿又有了新进展,据《香港商报》、大公文汇网报道,于品海遭建银国际入禀香港高等法院呈请破产。香港司法机构网页显示,于品海的破产聆讯将于12月19日下午举行,但入禀文件尚未有显示详细内容。

当然,于品海的麻烦远远不止被入禀呈请破产。

10月16日,港股公司南海控股公告称,接获香港联交所函件,告知上市委员会于本月12日根据相关法规,决定取消南海控股的上市地位,股票最后交易日为10月30日。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9

要知道,自2022年4月1日停牌起,南海控股停牌时间已经长达18个月,启动除牌程序也是预料之中的事。停牌前,其股价为0.035港元/股,总市值为24.03亿港元。

祸不单行,于品海掌控的另一家港股公司——中国数码信息(00250.HK),也遭联交所上市委取消上市地位。

金庸接班人破产?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十亿,“香港默多克”栽了(组图) - 10

辛苦搭建的传媒帝国土崩瓦解,接连两家港股公司本月底退市,一代传媒大亨又遭入禀呈请破产,令人不禁感慨,从谷底爬起、大起大落几十年的于老板,还能第二次东山再起吗?

本文转载自金融八卦女,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hyy0810
hyy0810 2023-10-31 回复
香港传媒大亨于品海遭追讨4.1亿入禀呈请破产,又该销声匿迹了
文森特Chou
文森特Chou 2023-10-31 回复
于品海年少得志的经历,如果用“传奇”描述可能不够精切,用“神奇”会更贴切一点。年纪轻轻成为香港第一大报《明报》掌舵人的于品海,据说当年也是未花分文成了“南海发展”大股东,他用了包括现金、股票、旧厂房和酒店之间资产移位等技法。从金庸手上收购《明报》,他施展出什么惊人的财技,迄今仍是个谜。
大鼻子妖妖
大鼻子妖妖 2023-10-31 回复
建银国际追讨4.1亿港元,于品海被入禀呈请破产
吴尐洋
吴尐洋 2023-10-31 回复
少年得志的于品海,一度因狂妄导致事业挫折,数年前他又东山再起,现如今,此位香港传媒界传奇人物再遇挫折,而且被申请破产,恐怕又该销声匿迹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