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之都”完了?芭提雅将被抹去“女性卖淫、夜店酒吧”所有形象(组图)
芭提雅的天敌,名叫“新官”。
因为每一位“三把火”一上来,第一件事就想瞬间掐灭芭提雅所有红灯区色情产业链。
比如前总理巴育:外媒只要将芭提雅称为“性爱之都”,他就会火冒三丈要求彻底铲平这一“旅业特色”。尽管当时不少军警都是妓院大股东和虔诚保护伞。
如今,这事又被当地某领导提起,口号还从“铲平”变成了“抹除”。
但同样,这口号比“概念”还“概念”——既没有性工作者的失业安置措施,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引导细则。
这位领导最厉害的主张是:既然新冠已经重创芭提雅酒吧行业了,那么,重建芭提雅形象的最佳时机到了!
据泰媒消息,近日,泰国区域旅游联盟会(TFOPTA)下属春武里府联盟会会长透露,称他被选为会长的首个任务便是提议芭提雅有关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一同合作改变芭提雅的形象,抹去“女性卖淫、夜店酒吧”的形象。
他表示,该提议并非自毁“饭碗”,而是为了迎合外国游客已经改变的旅游行为,且如果芭提雅不改变形象,收入只会持续减少。
过去,80%的英国、德国、欧洲游客均前来此地酒吧玩乐,但现如今几乎都已消失了,新一代游客群体行为发生改变,尤其新冠以后,酒吧生意受到重创。
同时,俄罗斯游客作为芭提雅目前的主要游客群体之一,他们表示仍对该地区存在“夜生活区、男性需单独前来”等印象,导致许多家庭式旅游群体纷纷转向普吉,尽管现在芭提雅已经有很大改变。
因此,他称是时候让芭提雅得到改变了,并将就此邀请5-6家大型旅行社前来体验了解,并从中寻求答案,找出芭提雅受欢迎程度下降的原因,及还需要做些什么。
而这也必须了解每个国家的需求,无论是中国、韩国、俄罗斯、印度、还是英国及德国。
因为芭提雅现在有便捷的公共设施、有许多旅游景点可接待各类团体,许多大型酒店都有水上乐园和水疗中心,但全球的游客对芭提雅的形象仍停留在过去。
最近,关于泰国“各地萧条”的视频在海外TikTok不断出现。
例如有博主拍摄曼谷市中心最近连“逛街人群”都快没了....
原本的热闹,如今冷清得让人害怕。
无数网友抱怨:现在钱真的很难“找”,有很多人很努力,但就是赚不到钱,债务还越借越多,感觉经济真的越来越差了,世界好多地方都一样。
而另一批反击的泰国网友则表示:
泰国目前极度繁荣,准备变成“超级发达国家”了,全球也是,没有出现任何萧条情况,满地都是钱,随便捡都能亿万富翁,所以那些拍视频说泰国萧条的博主,分明是凌晨或清晨故意抓拍的!居心不良!
随后,被骂得最惨的那批网友,显然不是“萧条派”。
因为泰国无需统计,肉眼可见的已经在萧条了,虽然各地区程度各异,但疫情过后的泰国,并没有恢复如初,可能某些方面更惨了。
11月28日,泰国总理兼财政部长赛塔宣布将着手解决非正规借贷债务问题。
泰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秘书长达努查透露,2023年第二季度泰国家庭债务达16.07万亿泰铢,增长3.6%,占GDP比重为90.7%。
据泰国PIER经济研究所的调查发现,非正规债务往往会给债务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且对12个府的信息搜集中发现,非正规债务人每人平均背负有54,300泰铢的债务。
不仅如此,20-24岁和25-29岁群体,尽管没有收入或收入不超过5,000-10,000的群体,负债率达34%,平均负债6,500-7,500泰铢。
于是回到今日的新闻,那位为了“形象”(也就是“面子”问题),要抹除芭提雅夜间产业链的会长,实属千年难遇的“人才”。
在泰国高度负债的情况下,在找工作非常困难的形势中,“扫黄”还真不是什么光荣的主意。特别是从古至今延续而来的产业链,在泰国当局的半闭眼状态下,已经接待了无数外籍游客。
性工作者赚的钱,芭提雅的纯洁形象,当局全要。
但对于近期“上涨的电费”,会长们又全闭嘴了。
因为“改善卖淫形象”符合政绩方向,而“号召压低电费”属于跟泰国上头作对。
并不是泰国不该“扫黄”和抹除“卖淫”形象,而是要做就认真做完,不要让全球都知道你在演戏,结果你还要演戏。
演戏的结果,是一群之前被默认卖淫的性工作者被砸了饭碗,接着一群外国游客来到芭提雅以为进了寺庙,连酒都没了.....
等风头一过,军警保护伞又把性工作者放出去,又开始按规矩“分TA们的钱”,拿到钱后回去写报告——芭提雅治安不好,全TA们干的,打游客,全那群搞夜店的罪魁祸首,芭提雅有着卖淫形象,也都一样。
在泰国,仿佛所有的缺陷都能归类为单一的“个体”,而整体的“格局”,跟上帝一样,没有一点过错。
真实情况是,远道而来的游客,并不清楚所谓的“泰国特色产业”到底水有多深,也只是外部听闻的传言让他们有了影响。
在此期间,只有泰国自己在“内耗”,开始在乎起为什么芭提雅被称为“性爱之都”。但结局,泰国往往只反击那个“看似不公平的称谓”,而绝不放弃“又当又立”的手段。
说实话,泰国扫黄对外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笑话,更是一种“麻木”。
因为连泰国自己都不知道,性工作者对他们而言,该偷偷用来赚钱,还是该让TA们转行去修复所谓的“良好旅业城市形象”。
所以,泰国在很多事情上,都在“骑墙”。
它拿着一把“万能钥匙”,在微妙的时刻,能将某些“禁忌”关进去,也能突然再放出来。
这份“善变”,成了“去泰国避风头”的电影素材,也成了现实不变的铁律——不管你在泰国犯了什么事(不是轰动那种就行,或者轰动也行),等领导一换,没人认识你....
你能坐飞机去国外熬过诉讼期再以想家为由回来,也能花钱偷换概念,把50大板的处罚更换为饭后散步5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