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后,我对这个世界祛魅了不少(组图)
2023年的年度关键词我愿称之为“祛魅”。
今年,各种意识之觉醒,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现象被“祛魅”,
对高学历祛魅,对名人的祛魅,对父权制的祛魅,对异国文化的祛魅,对留学生活的祛魅…
于留学生而言,身处异国他乡后会历经许多微妙又有趣的现象,而「留学祛魅」是留学生涯中必然经历的事情,新文化可以非常有趣,但同时兼具挑战性。
有人滤镜破碎,
有人坦然以对,
有人享受其中,
大家在探索新文化中获得成长。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故事,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新的视角来看世界,并喜欢这个世界。
01
出国留学后,我对这个世界祛魅了不少
交换日记|出国几个月后,我对欧洲祛魅了
@小红书 x饼干
新奇感和陌生感交织的四个月时光被无限拉长,恍惚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这里有欧盟学生免票或优惠的博物馆,被带上任何交通工具的小猫小狗,总能遇见路人和我碰面时热情的打招呼说早晚安,以及说走就走的跨国旅行。
欧洲很好,也有很多地方让我“祛魅”。
在路上要随时提防财物被盗窃,夜晚街头不善意的眼神,肮脏的地铁座椅和麻味骚味混杂的街道,随时罢工和不按路线走的公交车,以25rmb一瓶冰红茶为代表的高昂物价,打不到的出租,送不到的快递和迟到的外卖,在医院等上十几个小时的急诊...
当然如果我欧洲挣钱回国花,享受着高达45天的年假时,上面的缺点都可以忽略到最小的范畴,但无论如何,欧洲的生活一定不适合每一个人,在生活便利程度,娱乐活动和文化归属感上,国内一定是吊打任何欧洲国家的。
但我不后悔这四个月的交换之旅,因为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不会留下任何遗憾,而我的快乐也是远大于痛苦的。
在西班牙生活四年,治好了我的自卑与拧巴
@小红书 simpplyyyyy
我们生来热烈而自由,束缚我们的不过是那些所谓的功成名就指指点点。
18岁出国时,我很拧巴,因为缺少自信。
初中一直有人说我黑,给我取不太友好的外号。在西班牙,没有人说我黑,老外崇尚健康自然的美,而不是“白幼瘦”,当外国人问我为什么总喜欢在大夏天穿长裤时,我说我很黑,不想晒黑。她们只会震惊说:Oh,天呐,可是你并不黑啊,甚至挺白的,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所以我的拧巴,在欧洲,消散了。
这里,没有身材焦虑。我不再费力讨好某种具体标准,转而追求起基本共性比如健康光泽的头发与皮肤,自信的体态与神情等。我学会了欣赏自己和每一个人的与众不同。
课堂上,外国人总有很多问题向老师提问,她们不会觉得问问题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而我总是会羞于提问or找老师。但慢慢的,我明白,这都是我的自由,我可以去问,与老师沟通,并不是一件坏事。不用害怕,觉得不好意思。
我很庆幸能来到一个新的充满自由与自信的国家,让我形成新的三观,让我不拧巴,充满面对新鲜事物的勇气与激情,不会害怕面对一些事情,这也是一种自我成长吧,最主要的是,那份来自小县城的自卑,在西班牙,得到了良好的救赎。
出国后,我对这个世界祛魅了不少
@ 小红书GGB
我的荷兰同学问我,为什么亚洲人喜欢学理工科商科这种实用主义的学科而很少选择艺术人文法律?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上大学也不是那么重要,既不卷学历也没有什么专业鄙视链,碰到自己喜欢的学一学不喜欢的不学也没有关系。
一开始听到这种观点是非常震撼的,毕竟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任何事情都要有强目的性,达不成还有惩罚,于是所有行为都变成了机械的执行而不带有任何个人的意愿,这就导致了我们对待每件事情都是毫无激情和麻木的。
所以最后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我们成为不了自信的,骄傲的,精神富足而又勇敢的人了。
那种舒展不开,浑身被禁锢的感受,更多地是自己给下的套。是自己永远不够好,配得感太低,而所谓配得感高的这群人有一圈光芒在我的假象里,越来越亮,亮到让自己窒息也不敢抬头看一眼。
其实没什么,流浪汉也会在月色好的Darling Harbor下唱歌,在国外实习的时候,公司的CEO也会在下班时候去买打折的面包(小姐姐还会给他留他喜欢的口味),西装革履的人会和电车上high唱的高中生一起合唱。
没有什么自我优越感的东西在这种氛围下滋生。更多的是包容与融合。
留学是一个祛魅的过程
@ o1iii
伦敦这座城市就像你的toxic lover,每一次落地都会有一种阴冷气息扑面而来。白昼太短的冬天。
凌晨街头的酒鬼,合作不愉快的groupwork,家楼下的袭击事件,都带给你无尽的虚无与不安全感。
在这里你学会了和自己相处,学会了不为表象地努力,自信野生的路人让你开始学着放下一切刻意制造出来的紧绷住的“精致”,学着去观察那些鲜活又有生命力的东西,不再轻易被那些虚无缥缈的光环所吸引。
下课后和好朋友去公园里野餐,爱牛津街上那家专做酸奶松饼的早午餐店,爱在小屋的窗前写字听歌看外边淅淅沥沥的小雨。它像亲近又不完美的恋人,你懂它的糟糕,也见识了它真实的样子,但比较之下觉得它带给你的快乐比眼泪多,你能接受它的糟糕,所以愿意去磨合。
你也懂了远行的意义大概就是不再被远方所诱惑,你能更清楚你生活的阈值,什么能滋养你,你适合什么样的环境,看遍糟糕之后明白自己更能容忍哪一种糟糕,直面自己的亲身感受做选择,最后越来越接近完整的自我。
还是希望你能永远带着开心和希望去新鲜地方。扑灭那些彩色泡泡也是一场好玩的游戏!
起初觉得,不管是留学,还是去很多地方旅行,都是一种开拓,是找寻一个更好的出口,是别人望向你时眼底的艳羡。你好奇其他角落的样子,向往新的生活方式,所以你乘上了去往大洋彼岸的航班,万里奔赴。
后来当你与各人各地产生故事与羁绊,你越发觉得,这更像是一个逐渐祛魅,拆解美好,打碎重建的过程。小时候外面的世界类似于一个玫瑰色的天堂,自由,轻松。长大之后泡泡破灭,灰尘扑面而来,你发现万般景致不过如此,每个地方都会有灰尘,有乌云,有坏天气。
那些幻象大多都会被打碎。大家都有糟糕的地方,有的糟糕超出你底线,没法承受的你选择放弃并远离,能承受的糟糕你接受,适应,磨合,然后你长大。
02
写在最后
这段时间互联网上一直流行着一种说法:长大就是一个对世界不断祛魅的过程。
去留学、旅游也好,生活也罢,走出国门才发现,外面不一定就是天堂,国外的月亮也没有那么圆,而是一个打碎滤镜祛魅再重构的过程。
没出去前,
觉得伦敦红色双层巴士悠悠开过,穿梭在天使灯亮起的街道,太浪漫了。
巴黎的时尚艺术巴洛克建筑,令人向往!
……
出来之后才看到拥堵的交通,糟糕的卫生情况和混乱的治安等等。
转了一圈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还真是一个草台班子,但是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祛魅的过程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一面,世界没有那么完美。从而重建自己的评判体系。能看到最美好的,也能接受最糟糕的。
祛魅意味着旧有价值体系的崩塌,新的价值体系构成。
但是,祛魅不代表对世界失去好奇心和热爱以及期待!
希望,大自然、日月星辰、山川大海、广袤森林,
希望,人间烟火、健康与快乐、勇敢与良善、以及热烈的生命力依旧是我们魅着的对象。
漂亮的落日、斑驳的树影很美好,市井烟火、家长里短也有趣。
希望我们对于新的价值体系是乐观期待的,
希望我们在精神时代都能活得更加健康快乐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