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妻子发文称孩子遭欺负,50万一年的精英私校,逃不掉的校园霸凌(组图)
大家好,我是卷卷兔。
昨天,一则「校园霸凌」新闻冲上热搜第一:根据明星郝劭文妻子发布的微博,三年级的女儿偷偷告诉了她一些事,令家长「惊讶和害怕」。
而当她向校方转述孩子的遭遇时,校方说这是「朋友之间的游戏」,让家长非常愤怒,「给孩子造成了二次伤害」,选择在微博发声。
双方各执一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目前暂无定论,等待最终调查结果
虽然调查结果还未出炉,但因为孩子读的是一所学费超20万的国际化学校,已经在网上掀起了一阵讨论:怎么花这么多钱,读了「关注每个孩子」的学校,还是会遭遇霸凌呢?
身为资深行业从业者,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沉重的事实:
就连在我们羡慕的西方精英私校里,校园霸凌也都普遍存在,并没有随着全人教育的发展而消弭。
而且,从肢体霸凌和故意孤立的社会霸凌,到针对性别认同的身份霸凌,再到网络霸凌,孩子们面对的霸凌越来越隐秘,难以被成年人察觉。
这个隐秘的角落,令人触目惊心。
轰动美国的霸凌事件
时间拉回到2022年4月30日。
一位名叫Jach Reid的17岁男孩,将一本《圣经》塞进了他的短裤口袋,同时在口袋里放入一张留给父母的纸条,让他们去查看一份谷歌文件,里面写着他的绝望经历。
然后,Jack在宿舍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年仅17岁的Jack
Jack为什么自杀?
2020年秋季,Jack来到美国新泽西最为知名的私校劳伦斯威尔读10年级。
这所学校是最古老的私立寄宿高中,距离普林斯顿大学只有短短5分钟车程,学术成绩卓越,被誉为「普林斯顿预备校」,学费加上食宿费用高达一年7.6万美元(约54.3万人民币)。
刚来到学校时,一切都很顺利,Jacn还登上了校长荣誉名单。
直到2021年春天,有人无端传播关于Jack的谣言,说他是强奸犯,越来越多同学开始在私下骂他。
这年秋季暑假结束后Jack回到学校,被选为舍长,然而谣言并未停息,反而加剧了更多同学对他的敌意。
谣言从线下转为线上——
关于Jack的匿名强奸指控迅速蔓延,圣诞节学生之间交换礼物的时候,Jack甚至收到了一个防范强奸的哨子和一本关于如何交朋友的书。
一波又一波有形和无形的霸凌,开始击倒Jack。
他回家过圣诞节时,变得很孤僻,并问父母:「这一切都会消失吗?」
■Jack和父母
Jack的妈妈是临床心理学家,深知校园霸凌的危害。
他们积极联系学校,要求校方干预。学校发布了声明「这些说法是未被验证的」,开除了一名参与传播谣言的学生。
学校从未公开说过:关于Jack是强奸犯是谣言,是完全是错误的。
也许,学校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并未让传播谣言和参与霸凌的学生引起重视,这位被开除的学生去宿舍收拾行李时,还有人给他办了一场告别仪式。
正是这场仪式,成为了压垮Jack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指责Jack,认为是他小题大做导致同学被开除,学校的寄宿管理人员也没有给Jack提供足够的保护和关注。
回到宿舍后,Jack告诉朋友,「我不能再经历这样的事情了」,随即选择了自杀。
■Jack的父母接受ABC电视台采访时呼吁:这件事发生在我们儿子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我们和学校必须更加认真地对待欺凌和网络霸凌。
Jack的父母说,直到孩子自杀之前,一直都在接受心理治疗,但他并没有向心理医生透露过一丝自杀的想法,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有风险的潜在因素。
甚至他去世前和父母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爸爸,我感觉好一点了,我爱你」。
一条生命的消失,才让劳伦斯威尔校方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们授权律师事务所展开Jack死亡事件的调查,并与Jack的父母谈判达成和解,发表了一份声明,公开承认「校方意识到杰克受到其他学生的欺凌,但遗憾地未能履行义务保护Jack」。
学校还承诺采取一系列纠正措施,包括任命新院长,重点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成立预防欺凌的基金会。
但无论如何弥补,一个17岁的优秀大男孩,就这样因为同龄人残酷的欺凌,校方一连串的疏漏和不作为,过早离开了世界。
■校方官网的声明,承认欺凌和不友善的行为以及学校采取或未采取的行动,可能导致了杰克的死亡。
最幸福国家的霸凌
无比相似的霸凌事件,正在全球各大精英私校上演。
2020年6月,毕业于英国顶尖名校威雅公学的英国女孩Soma Sara分享了自己关于Rape Culture强暴文化的经历。
什么是校园里欺凌里的的强暴文化?
这包括性骚扰、性侵害和性羞辱。如13岁女孩被强迫发裸照给男同学接受打分,有亚裔女性被侮辱长得像「成人片的女主角」,还有各种形式的派对上的性骚扰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Sara创办的Everyone's Invited网站上,短短一时间,超过50000条关于性暴力的投诉喷涌而出,涉及各大名校。
整个英国也掀起了一场抵制校园欺凌的行动。
让我们将视线从英国转向位于北欧的丹麦,国民幸福感排名第一的国家。
在媒体上,丹麦学校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教会孩子关心他人、识别情绪,提升同理心和道德感。讽刺的是,就在丹麦最著名的私立寄宿学校,发生着骇人听闻的严重霸凌。
2022年5月,丹麦TV2播出了一部纪录片,采访了当地最负盛名私立寄宿学校Herlufsholm的50多名校友。
他们指控学校不作为,营造了孕育霸凌行为的环境,导致低年级学生经常半夜遭到突然袭击,甚至有高年级学生在一群同学面前对另一名学生进行性虐待。
有校友说,学校的文化就是对低年级有破坏性、压迫性、排他性」。
这所学校一直是丹麦王室和精英阶层的首选,在丹麦这个教育基本免费的国家,它的学费是每年6000-2万美元。
事件发生后,丹麦王子克里斯蒂安迅速转学,王室还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深感震惊」。
■丹麦王子身穿Herlufsholm学校的校服
纪录片播出两天后,丹麦首相称虐待行为不可原谅,解雇了校长。与此同时,丹麦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一项详细的调查报告,敦促学校偿还从政府收到的资金。
但令人玩味的是,校长不但不同意还回资金,还认为学校文化没问题,这「只不过是一些学生的亚文化」(是不是和「这只是一场朋友间的游戏」一个逻辑?)
事实上,这并不是这所学校第一次曝出霸凌丑闻。
有媒体深挖后曝出,不仅出现过多起强奸案件,还有家长提交了一则视频,显示低年级学生被迫喝高年级学生的尿液,以及一名学生被打窒息后拖到地板上。
■瑞典、芝加哥精英私校也曾曝出过严重的霸凌
隐秘角落的微亮
在互联网时代,
从肢体霸凌和故意孤立的社会霸凌,到针对性别认同的身份霸凌,再到网络霸凌,越来越隐秘,难以被成年人察觉。
同时,对「霸凌」这一词的不同的理解,也有着文化和个体的差异。
比如在一些人眼中,前辈对后辈提出的要求并不是霸凌,只是一种「权威的管教」。有人认为只有造成了身体伤害才是霸凌,其他都是「自己想太多,不要理他们就好了」。
然而,有研究发现:
身体霸凌并没有像想象的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反而是隐形的身份霸凌、社会霸凌和网络霸凌,更容易让孩子生出自杀自残的念头。
■韩剧《黑暗荣耀》,讲述了一个被霸凌的女孩多年复仇故事。
由于霸凌行为混杂着侮辱、造谣,对受害者会产生毁灭性伤害,他们担心告诉长辈后,反倒引来「受害者有罪论」——
为什么欺负的是你呢?你肯定做错了什么?于是,他们更倾向于保持沉默,不主动告诉校方和家长。一环又一环的不利因素,就这样成为压倒受害孩子的重重大山。
精英私校还有着特殊性。
精神分析学家Joy Schaverian写过一本书《寄宿学校综合症:「特权」儿童的心理创伤》,在富裕圈子和社会上层,一项精英传统就是把孩子送进精英私校,它被认为是一条特权之路。
孩子或许并不想过早离开父母,但她们却没办法、也没有权利感受和表达疼痛。于是,在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他们患上「寄宿学校综合症」,长出了一套盔甲来隐藏脆弱。
他们展示出极高的自我防御性,隐藏情感,假装成熟,坚持己见,通过统治和压迫弱者来维持自己的强大的形象,这样就不容易被欺负和嘲笑。
或许还有一些更隐秘的原因——
老师和学生权力的错位。
在精英私校里,许多学生和家长不把老师看作教育者,而是他们缴纳高薪养着的服务人员,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错位:
对个体学生来说,学校是权利支配者,但对一些老师来说,部分学生才是真正拥有权力的人,这就导致了老师的不敢作为或不愿作为。
我想起一个老师朋友曾经跟我说这样说过,或许能代表一些为什么「老师难作为」的原因:
当我想去介入时,有同学说我没资格:你不过是个靠我们交学费养着的人,有什么资格教育我?
对学生来说,欺凌的伤害不仅来自未成年人之间,更来自成年人的视而不见、偏心偏袒和不作为。
很显然,这不可能靠孩子一个人去解决。
2023年一项来自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研究发现,若老师能营造一个「反霸凌氛围」,比改变学生个体的行为有效得多——
被老师倾听和支持的感觉,会让学生们互相支持,人际冲突也变少;当有学生被欺负时,他们会更勇敢地面对欺凌,寻找成年人的帮助,更多同学也会为他挺身而出。
「有爱」的学校,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彼此之间不再是「有你没我」的竞争氛围,让校园成为一个良性系统,让有形和无形的霸凌失去扎根的土壤。
好在,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好的教育不只关乎升学、名校、成绩,更关乎学校的管理、体系和文化。
而写出这篇文章的我,也仍旧热爱着精英私校特别美好的一面:我们还有讨论的可能,有改变的空间,有努力的方向,有选择的机会,这不正是其价值所在吗?
走进隐秘的角落后,才有让亮光照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