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轰动全国的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28年后怎么样了?(组图)
1994年盛夏,在北大西门口,蝉声聒噪。
几位外籍学生兴冲冲地朝北大校园走来,正在值岗的保安小伙立刻起身敬礼,用蹩脚的普通话劝阻对方:按照校规,没有证件不能入内。
其中领头的同学立马变了脸色,他操着一口英语,叽里呱啦地数落了一通,另外几人也跟着七嘴八舌。
然而无奈的是,保安小伙一句也听不懂,不明所以的他只能坚持原则。
无奈之下,那些老外只能折返。
哪料想,老外们穿过大街,冲着保安小伙一声大吼,然后一字排开,齐刷刷地向他比划拇指向下的手势,然后扬长而去。
保安小伙内心一片悲凉,他冲出岗亭,扯下手套,甩掉圆帽,跑到传达室,拨通了长途电话。
听到母亲的声音,他再也克制不住了,略带哭腔地说:“娘,这活不干了,俺天生种地的命!俺要回家!”
“你闯出人样了吗?没闯出人样不许回来见娘!”
话音刚落,电话那头只听到挂断的嘟嘟声……
这位保安小伙,名叫张俊成。
母亲的一句话让张俊成一下子惊醒,对呀!“不闯出人样不回家”,这不正是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么!
也正是这一句誓言,像一粒种子,从此在张俊成心中生根发芽。
01
他出身寒微
骨子里却透着一股狠劲儿
1976年冬,山西省长治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寒风萧瑟。
窑洞里,一声婴儿的哭声划破了这一派荒凉。
他,叫张俊成,家中姊妹七个,他排行老幺。
因为家境贫寒,家人常年缺衣少食,晚上睡觉时,父亲都还得带着张俊成去邻居家蹭床位。
张俊成从小机灵,上学后更是学习优异。
知识改变命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一件小事却浇灭了张俊成求学的热忱。
那是初中时,张俊成发现每次上学前,父亲总得去别家借钱借粮。
父亲寡言少语,但从他佝偻的背影和酱紫的脸上,少年张俊成读懂了父辈的无奈与心酸。
他偏执地认为,是上学让原本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
于是,初三时,他就义无反顾地辍学,坚持要下田种地。
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张俊成坚持了两三年。
在闭塞的村庄里,对于外界的信息,只能来自村里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以及在外打工的三哥。
那时,外面的世界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张俊成年轻的心。
人这一生,总有机会不期而至。
有了三哥的牵线搭桥,张俊成谋得了一份汽修厂的小工。
有一天三哥又告诉他:一家北京服务公司到长治招保安。
一听可以去首都闯荡,张俊成喜出望外,他坚定地对母亲许诺:“不闯出人样,俺就不回来见您!”
很快,成功报名的张俊成被安排到北京昌平,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
由于机会难得,张俊成非常刻苦。
他坚持早睡早起,别人练一个小时,他要练两个小时,别人看一遍的理论知识,他早已背得烂熟于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五百多名学员中,张俊成的综合考核成绩名列前茅,这让他信心倍增。
1994年5月25日,是张俊成满怀憧憬的好日子。
这一天,几十辆大客车载着500多个热血青年,浩浩荡荡地驶往他们要服务的学校。
张俊成等人所在的那辆车,径直从北京大学西侧开了进去,看着偌大的校园,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将在这里完成人生的蜕变。
上班第一天,张俊成身着保安服,头戴大圆帽,腰扎武装带,英姿飒爽、无限风光。
张俊成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
凭借这股冲劲儿,张俊成干得兢兢业业,两个月后,他就被破格提拔为保安队班长;
一年后,他所在的北大保安队被评为北京市十佳模范示范岗。
然而,正当张俊成自信爆棚的时候,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给了他当头一棒。
张俊成挂断母亲的电话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那一刻,舅舅的一句话萦绕在他的耳边:有理没理,先管自己。
这八个字像一记重拳,直击要害。
路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命运。”
对于张俊成来说,此刻的觉醒,恰是他逆天改命的契机。
02
北大校门的内与外
他实现了人生的跃升
清晨,北京大学对面的早市人头攒动。
被外国人羞辱后,张俊成心里憋着一股狠劲儿——
一定要学英语!他跑到早市,在地摊挑了两本外语入门书籍。
买书后,他就一股脑学了起来。
休息时,他认真看书,站岗时,他反复琢磨。
有一位阿姨路过西门口,问他:“小张啊?你在看什么?”
他回答:“阿姨,我学英语呢。”
几天后,阿姨发现他还在埋头苦读,终于忍不住说:“小张,那书哪是英语,分明是德语呀。”
语音刚落,张俊成的面颊通红,从未有过的无助和迷茫瞬间攫住了他。
几天后,张俊成便接到热心的阿姨的电话,叫他去一趟英语系办公室。
到了英语系,张俊成才发现,帮助他的阿姨,居然是英语系主任曹燕玲老师。
更让他惊讶的是,曹老师专门为他办理了两本听课证,分别是英语强化班和成人高考辅导班,并鼓励他说:
“既然想学,那就好好听课,进了成人高考辅导班,说不定还能考进北大呢。”
彼时,张俊成不知如何是好,激动、喜悦,还有几分怯意,他低声地问:“曹老师,请问学费多少啊?”
“英语一共四个学期,每个学期是800块钱,强化班四个月学费1500块。”
得知学费,张俊成兴奋的神经仿佛被泼了一瓢冷水。
他小心翼翼地将小本本推回去,说:“阿姨谢谢您,可我上不了了。我一个月挣214块钱,家里揭不开锅,我每月只剩160多,我基本上吃饭都不够……”
曹老师打断张俊成的话,连忙安慰道:“傻孩子,阿姨跟他们说好了,不交钱,免费听!”
张俊成内心更是五味杂陈,他捡起桌上的小本本,向曹老师深深鞠躬。
曹老师和蔼地拍着他的肩膀:“小张,我不要你感动,我要你行动!拿上北大的毕业证,才是你对我最大的回报。走吧!”
去北大上课的第一天,张俊成特意换上白衬衫,兴奋不已。
从此,他书不离手、夜夜苦读,为了不耽误学习进度,张俊成经常与同事们换班,超负荷的在职学习压力,张俊成咬牙坚持。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1995年,张俊成不仅英语成绩优异,而且还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
在随后的三年里,张俊成更是奋起直追,啃下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
1998年夏天,当朗润园的荷花盛开的时候,张俊成的人生也迎来了绽放。
他的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顺利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
知识改变命运,张俊成从北大的门外步入门内,成功实现了人生的跃升;
同时更让张俊成欣喜的是,他也在这一年收获了爱情,并与爱人喜结连理。
很快,“北大保安成人高考第一人”的事迹传遍了京城。
在后来的20年间,在此事迹的激励下,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
03
不忘恩情
他活成了心中想要的样子
成功之路从来没有坦途,越是陡峭,越要攀登。
自助者,天助之,人助之!
正如张俊成这沉甸甸的收获,不只浸透了他辛勤的汗水,同时也凝聚着北大人的博爱。
在北大求学的三四年间,张俊成不仅遇到了恩人曹老师,而且还得到了多位教授的帮扶。
未名湖畔,时常看到一位老者拉着保安小伙遛弯的情景,他就是西语系的张玉书教授,张教授尤其喜欢这个“脑袋瓜灵光”的保安小伙。
他经常耐心地给张俊成讲马克思理论、黑格尔哲学,并推荐一些书籍。
在北大教授们的影响下,张俊成开始广泛阅读,他的见识大大得到拓展。
这为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北大保安张俊成成为高考第一人”,这条新闻一度冲上热搜,一时间,张俊成在京城小有名气。
碰巧的是,张俊成的劳动合同刚好到期了。
对于张俊成来说,一边是北大老师们热切挽留,希望他继续工作;
一边传来妻子怀孕的喜讯,希望他尽快回家。
张俊成踌躇再三,他想,报答恩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留校还是归乡,都想凭自己所学之长,去帮助更多的贫苦家庭的孩子。
深思熟虑之后,张俊成毅然告别了燕园,回到老家长治,他计划在家乡重新开辟一番新天地。
回到长治的张俊成,顺利应聘了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但是张俊成心有不甘,正如他说:
“唯有教书育人,才能传递更多的爱与责任。”
于是他开始尝试教授法律、哲学等课程。
当他站上讲台,张俊成的使命感更强了,他严格要求自己,每次在上课之前,总是认认真真吃透教案,然后自己反复推敲打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随着业务水平的精进,张俊成丝毫不敢松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他将终身学习视为自己从教的最高准则。
除了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张俊成也很擅长跟孩子们打成一团,孩子们有了老师的爱与鼓励,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在全体家长、老师,以及孩子们的高度认可下,张俊成不仅担任科任老师,还相继担任了学生科科长、政教处主任和常务副校长,他的事业风生水起。
在北大,张俊成刻苦钻研改写了命运;在长治,他站上讲台,传授知识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或许,这才是他对恩人最好的报答,这也正是张俊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
04
因为淋过雨
所以更懂得为别人撑伞
每当夜深人静,张俊成总是回想自己因辍学而走的那段弯路。
他不由地想,要是在人生重要的关卡上,能有一个贵人点拨,那人生就会躲避很多磨难。
于是,2015年,张俊成放弃了副校长的职务,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所新的职业学校。
张俊成认为,成绩优异的孩子,可以做白领搞科研,但是成绩平平的普通孩子们,只要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也同样能立足社会。
所以,张俊成的中等职业学校,格外注重职业教育。
没有师资,张校长亲自去做老师的动员工作;
没有资金,他寝食难安四处筹款;
没有生源,他跋山涉水为贫困家庭疏解和开导……
在张俊成的努力下,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顺利落成。
张俊成亲自打造了一支精通技能培训的教师队伍,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备,开辟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带着孩子们围在机器人周围,通过数字输入操控着机器人完成一系列的生产动作。
有的是抓举,有的是组装,有的完成扫描,还有的实现激光雕刻……大家都聚精会神。
不仅如此,在老师的教学中,还植入了机器人的运营、维护、维修,甚至机器人研发。
一句话,孩子们不仅要学会操控,还要明白原理,不仅要精通优化,还要尝试新发明。
这所职业学校开设有了航空服务、机器人、动漫设计等十几个专业,短短几年就为社会和院校输送了数千名专业技术人员,赢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张俊成为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加快提升人才就业率,他还专门走访各种大型企业,与大型企业达成一对一人才输送的共识,他专程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亲临学校,不定期进行手把手教学。
在工作中,张俊成难免会遇到家庭陷入贫困的孩子,他总是不辞辛苦,上门去做家长的工作,大部分时候自掏腰包……
张俊成感慨地说,刚入学的大部分孩子底子薄、基础差,但是通过学校三年的栽培,他们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还学会了为人处世。
许多孩子隔三差五都会回校看他,拉着他说:“如果当时您对我们不那么严,不那么狠,我们可能就没有今天!”
每每听到孩子们的心声,张校长都无比欣慰。
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懂得为别人撑伞。
2021年,张俊成受邀参加湖南卫视跨时代人物回访暖综《再次见到你》。
当他打开珍藏多年的旧相册,重新怀念起北大教授章学诚夫妇写给他的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时,他泪流满面。
想当初,他离开北大时,曹老师、张教授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将一包花生和枣子塞在张俊成的怀里,那温暖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为了表达谢意,张俊成隔着屏幕向帮助过他的两位恩人深深鞠躬。
光阴荏苒,21年的执教生涯中,张俊成是用北大教师传递的爱与责任塑造着孩子们的明天。
用他的话说:“我们职业教师任重道远,希望很大,责任重大。所以我希望能用更大的付出点亮孩子们内心那盏希望之灯。”
“人生没有奇迹,只有天道酬勤。”
对于未来,张俊成信心十足,他筹划再创办一所职业大学,接收更多的农村孩子,培养更多的学子成人成才造福社会。
张俊成曾说:“北大给我播下了一颗种子,而我要把这颗种子带给更多的人。”
他的话打动了很多人,而他的行动也一直在创造这样的奇迹……
一路走来,张俊成从昔日的保安到今天的校长,从当初的毛头小子,到如今为人父母,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更多责任与担当,他倍感压力而任重道远。
初心如磐,笃行致远,祝福张俊成的家庭和事业一路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