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Sora震惊世界的时候,中国“AI巨头”早已卖课赚疯了(组图)
在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
最赚钱的个人,竟然是个卖课的?
就在前几天,Open AI发布新产品Sora模型,“引爆”整个科技圈。
差不多同一时间,一个名叫“中美两大AI巨头”的概念也火遍全网:
左边这位大家比较熟悉,作为Open AI的CEO,Samuel Altman被称为美国的AI巨头属于名副其实,他在37岁时发布了举世闻名的ChatGPT,在短短两个月内吸引了1亿个用户,这样的成绩确实厉害。
而右边这位“中国AI巨头”是一位清华博士,名叫李一舟,被众多网友称为“割AI韭菜最猛的人”“AI卖课第一人”。
在他的直播间里,不要899,仅需199,就能获得150种AI工具包,学会至少10种AI工具……
这份售价199元的人工智能课,在一年内卖出几十万份,李一舟的售课收入高达4000万。
面对这样的成绩,许多人并不服气,也很不理解:
难道这就是国内AI教育的应有之义吗?AI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就是“割韭菜”吗?国内的AI精英都去哪了?
2012年,一款名叫《非你莫属》的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引起观众反响,李一舟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他“舌战群儒”,与BOSS团唇枪舌剑不落下风,被众多企业哄抢,被观众称为“最强势求职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李一舟却屡屡创业失败。
直到2021年,他敏锐地抓住抖音直播的风口,打造出创业导师的人设,吸引到超过一百万的粉丝,并且成功实现流量变现,在4个月内拿出了2300多万元的业绩。
2023年,有一定粉丝基础的李一舟捕捉到ChatGPT的泼天流量,推出人工智能课程,并且广告打得天花乱坠,“一家三口必学”“最后只剩6个名额”“199的价格仅限今天下单”,饥饿营销战术和贩卖焦虑齐齐上阵。
从中收益巨大的李一舟在最近几天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原因很简单:Open AI又推出了新产品——Sora模型,李一舟故技重施,马上将新课程加入直播间的“小黄车”。
一众网友上过当的、没上过当的,都对李一舟的卖课行为嗤之以鼻。
购买过人工智能课程的网友们表示,课程内容非常简易,大部分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常识,“就像花199元买了一台冰箱的说明书”。
说到底,“一家三口必学的人工智能课”原来是“一家三口韭菜收割课”?
国内精英赛道怎么会“沦落至此”?
其实,众多华人精英都隐藏在了大众目光看不到的地方“闪闪发光”,只需要把目光投向今年的弄潮儿——Sora模型就能一探究竟了。
北京时间2月16日,Open AI发布新产品Sora模型,成为今年开年的科技圈“顶流”。
仅需输入文本要求就能生成清晰逼真的视频,这无疑是视频领域的颠覆性创造。
当其他AI视频工具还在努力突破几秒时间内的连续性时,Sora已经实现了60秒的一镜到底,无论是视频中的主角还是背景中的次要人物,大家的面孔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镜头的晃动和切换也不会影响到视频主体的稳定性。
这样的技术突破不仅仅是Sora模型对用户文本语言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是其对现实世界把握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人们能够看到,AI越来越能够注重细节的刻画,表达丰富的情感。
不过,当前的Sora模型并不完美,它在模拟复杂场景的物理效果时可能会遇到难题,呈现出让人忍俊不禁的效果,比如老奶奶吹蜡烛,但是蜡烛的烛光没有产生一丝晃动:
或者人在跑步机上反方向跑步:
但是这样的呈现效果就像来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笔下一样,目光所及之处成为魔幻现实主义世界,网友们很乐意在这样的世界里玩“大家一起来找茬”。
总而言之,Sora模型的发布为视频制作者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们有机会能够看到越来越多高质量的视频内容;与之呼应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会难以辨清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不久前,Sora模型背后的制作团队被“扒出”,大家惊讶地发现,Sora模型乃至Open AI背后的华人精英占比都是非常高的,基本占据了大半“江山”。
打开Sora模型的技术报告一看,研发团队居然只有13个人,其中有包括北大校友在内的4位华人研究员。
Yufei Guo、Li Jing、Ricky Wang、Clarence Wing Yin Ng,这四位华人青年在这个团队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仅是Sora模型,整个Open AI背后的核心工作团队里就有占比极高的华人精英,比如文字描述生成图片工具Dall.E的研发论文,15位作者中有9位是华人,占据大半江山;
再比如,通过观察聊天机器人Chat GPT项目的幕后团队名单,我们会发现有超过61位华人精英参与其中。
如此看来,世界顶尖AI技术的背后,华人群体做出了巨大贡献,原来我们并不缺少AI方面的顶级人才,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国外创业者能够高速研发令人瞠目结舌的AI技术,国内创业者却只是恶狼般地盯紧了AI课程的套壳售卖呢?
在美国,手里掌握AI技术的领先公司Open AI会在关键领域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而留下充分的平台给广大开发者共同参与,更加重视吸引创业公司和团队,大家一起进入到想象空间中,集思广益,而非将技术严防死守、把应用一网打尽。
同时,大把VC爽快地投资砸钱,即使失败也不用偿还;在这样的大环境里,科研人员不必担心责任问题,可以放手一搏,尽情发挥,产出科技。
高科技+高效率+低风险,必定会产生迎头而上的佼佼者,他们在不断地实践和尝试中产生新的想法,让AI技术的应用节节高升、遍地开花。
反观国内,技术把控让资源聚焦在头部大厂的手里,这样堪比走独木桥的选择成本让风险和压力成倍增长,光是较强的排他性就容易让技术研发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若是想要创业,那么融资融券后得到的资金投入其实是明股实债,如果创业失败就会面临巨额债务,在这样大的风险面前研发人员难免畏手畏脚。
这让中国AI赛道的创业选手怎么选?
网友们自嘲:“鄙视李一舟,理解李一舟,学习李一舟,成为李一舟。”
面对轻量级创业为王的大环境,开发AI远远不如卖几节AI的课来钱来的实在又稳妥。
然而就在昨天,被称为“国内AI巨头”的李一舟,用于售卖AI课程的小程序“一舟一课”由于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暂停服务。
此外,李一舟的人工智能课,在视频号橱窗显示已经下架。
尽管市场上有这样那样的诱导消费和不良行为,这并不代表国内AI生态环境皆是如此。
依然有很多站在静默处致力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家和教育者,他们的努力不应该被轻易否定。
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我们要保持足够的理智,用一颗真诚求知的心叩开未知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