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儿子口碑逆转,显得汪小菲更可悲了(组图)
此文一出,一定又要有人说我搞拉踩了。额,烦请大家先翻阅下中学语文教材吧,“对比”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正儿八经的论证方式,有对比才有鉴别,才能让真理更清晰地浮现,谁说对比的目的一定得是拉一踩一呢?
当然了,凡有比较之处都会有一个高下之分,被比下来的一方难免会有那么一丢丢尴尬。但没办法,有因才有果,谁叫你“技不如人”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汪小菲连续两次大闹前妻大S住处,并在警察局门口信誓旦旦放狠话却又灰溜溜收场时,伊能静儿子恩利凭一段Q&A视频和一些个街头采访悄咪咪圈了一波粉。
虽然两人相差二十多岁,结婚早的话他都能当他爹了,但作为“名女人的孩子”,他们又非常值得被放到同一条水平线上去讨论:一个是逐渐垮掉的富二代,出场必成全网笑话;一个是星二代当中的例外,从“迟早出问题的怪咖”变成了“我所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曾经的汪小菲,是京城四少之一,是被女明星争抢的青年才俊,是那种正常且优秀的男人;曾经的恩利,着女装,很叛逆,是那种一眼看去极不正常的问题少年。
而如今,他们都各自凭实力实现了自己的口碑逆转。
所以,到底怎样才算“正常”?怎样养育一个男孩才称得上是一位明智的母亲?
他是阴柔,但也好可爱哦
看一段恩利的视频,你可以瞬间确信这小子确实是伊能静女士的亲生儿子。
那一颦一笑、那个讲话的调调,以及话密的程度完全就是对伊能静的完美复刻。
哦对了,正好也是双鱼座。不论对于电影、音乐、阅读还是性别议题、社会议题,他都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是那种内核很饱满、精神世界也很宽广的年轻人。
他的表达里,透着一股很松弛的力量感,而并非如偏见所示的那般徒有其表、虚张声势。
且不论是否有大才,至少他的谈吐体现出了一个22岁男孩子应有的活力与成熟,仿佛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他还能兴致勃勃地再玩好几轮,而扮女装只不过是他所中意的一种游戏方式而已,并非暴露问题的出口。
都说“爱人如养花”,很显然,这是一朵生命力旺盛的花,也是一支赏心悦目的花。花儿长成这样,当然要得益于他从小到大所受到的滋养。
先从穿衣服这件事说起。
很多人羡慕恩利在穿搭上的品味和胆量,但他却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点锻炼起来的。
据他自己说,8到10岁之间,一度痴迷于一些很朋克很emo总之很不乖巧得体的衣服,但他也就这么穿了,穿着上街,穿着去学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style。
这里面暗藏了一个信息点:没人管,没有父母自上而下的强行干预和指导,他早早就拥有了自我探索和瞎折腾的自由。
咱就说哪个东亚小孩儿看了不羡慕吧?不说远的,我妈现在都会对我的穿衣风格指指点点呢……(心疼自己三秒钟。)
很多父母总是有一种无谓的担心:觉得自己不多参与一点,这个孩子准得废。但其实每个生命都自带潜能,你给他充裕的空间和时间,他都不至于长太差的。
反倒是太多的插手会给孩子同世界互动的过程平添很多不必要的挫折。就是,明明他能按自己的方式做到,你非要替他做了,这就阻断了他成为自己的路径。
一个内心充斥着太多挫败感的人自然无法兴致盎然地生活,他只能气鼓鼓地在原地打转,让逃离父母和对父母的恨意成为活着的主要动力。
而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恋,彰显了权威,却也要用漫长的后半生付出相应的代价。(就是张兰母子了,下一趴慢慢说。)
恩利还说,他和妈妈也常常吵架,但不论再怎么吵都不耽误她还是默默支持你的那个人,你们还是会深爱着对方。
首先,允许吵架,也是家庭关系坚持平等与自由的表现,如若不允许冲突而只能“一言堂”,那必然意味着某“权威”要吞噬掉其他所有的声音,这个家是以扼杀其他精神生命成全某个人的个体自恋来维系的,表面和谐,内里吃人,这个结构就很恐怖了。
所以正如恩利所说,能吵架,反而是健康的。
其次,怎么样都吵不散,怎么吵双方都不会碎,吵来吵去不会滋生恨反而能加深理解,又会带来一种很深刻的安全感。
回头看,感到背后总有人在坚定地守护着,他才能更加安心地奔向广袤的未知领域。反之,父母很狰狞或很弱小,他心中要么害怕要么记挂,那么即便走到天涯海角,也很难真正和父母分离,成为独立而强大的自己。
怎么被陷害的总是菲?
汪小菲的状态几乎处于恩利的反面:
恩利讲话逻辑清晰,小菲则不论发微博还是直播,总是情绪为先、逻辑混乱,常常一副刚喝完五斤假酒就上战场的样子。
此外,关于穿衣、考学、艺术,恩利都有自己的主张,并非样样趋于主流,但都是他探索的成果。因为有一个“求解”的过程在,所以他的描述格外坚定和生动。
而小菲呢,动不动北京爷们儿如何爱国如何,感觉他的脑袋完全就是传统男子气概的填充容器,核心的东西仿佛都是被嫁接的,而并非出于他的经验和思考。
最后一点,虽然恩利比汪小菲小二十多岁,但看起来更像一个独当一面的大人,而汪小菲,越是在大事件面前,越是离不开母亲张兰的“鼎力相助”。他都四十多岁了,但母亲在其人生当中的存在感还是满到离谱。
这不,关于小菲大闹S住处及附近警察局又草草收尾的“壮举”,张兰女士再一次特发视频出面圆场了,滔滔不绝五分多钟其实就俩意思:第一,这是一个阴谋;第二,小菲他太单纯才会上套。
还是这熟悉的话术、熟悉的风味,外人永远张牙舞爪,小菲永远单纯无辜。
就这逻辑,分分钟让我想到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打地论”——小孩摔倒了,怪地,打地,谁要他弄疼了宝宝。
这种思维模式最容易培养巨婴了:永远把锅往外甩,企图永远让这个客观的世界来迎合自己,那么第一,他将永远无法认清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运行规律,进而予以适应;第二,他无时无刻都得面对事事不如意的落差。
摔倒了不知道绕道走,下次可不还得摔嘛,可不得在屡屡挫败中捶胸顿足、暴躁崩溃嘛。
虽然“巨婴”现在成了一个骂人的词儿,但真正的巨婴其实挺可怜的,他们一刻不扭转自己的认知模式,就得随时承受这个世界无情的嘲弄。
而且,站在一个40岁成年人的视角,总被人说“单纯”,他真的开心吗?都40岁了,为什么被欺负的总是自己个儿?为啥别人每次下套你都能踩中呢?能不能自己也亮出尖牙利爪欺负别人一回呢?
有过叛逆期的人都知道,被大人说“难搞”,心里反而会有一丝小得意。
攻击性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总被说单纯,无异于被贴上“无能”的标签,总是情绪化地做一些没有实质性推进的事情,他也确实难以获得很正的自信,遂只能用所谓的“男子气概”给自己做一点掩耳盗铃的包装。
从整体来看,汪小菲感性大于理性,规则意识弱,缺乏深层次的自信,这也母亲张兰本身的认知局限有关(她自己解释如何被CVC割韭菜也挺甩锅的),同时也是成长过程中“父职缺乏、母职过度”的“后遗症”。
父职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小孩从母亲的怀抱里拽出来了解世界、迎接挑战的,有过跟世界的深度碰撞与交融,他必然会皮实、理性、有力量感,像恩利那样早早成为一个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男孩子。
如果没有,小朋友就只能陷入一种持久的矛盾中:一边在自我怀疑中依赖母亲,一边又在窒息感的笼罩里想要挣脱。
这不就是对汪小菲的真实写照吗?
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上,他都无法离开张兰这根拐杖独立行走;可另一方面,不论是曾公开表示对母亲直播的反感,还是不由自主寻找强悍女性做伴侣的行为,都表明了他“单飞”的强烈愿望。
这种矛盾也反射到了他的亲密关系中,对于大S这个一起生活了十年的前妻,他一边恨之入骨,一边又恋恋不舍。这就导致在这场离婚纠纷当中,他一会儿黏黏糊糊,一会儿又大爆猛料,不像一个恩断义绝的前夫哥,倒更像一个撒娇的小孩儿,在用反复无常的方式,争取着母亲的转身注视。
张兰呢,只知道骂儿子一句“怂包蛋”,然后兢兢业业地帮他善后,殊不知,儿子的“怂”恰恰源于他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过足够的温暖和自由。
汪小菲那总是遏制不住的怒火,本质上指向的或许并不是“外面的坏人”,而是用强力的臂弯框住了他生命力的母亲。
什么是爱?
类似于张兰汪小菲母子这样的配置,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诸如“妈这么机敏女儿怎么这么呆”“爸爸这么能干怎么生了个傻儿子”。
这并不是出于什么“此消彼长”的天然法则,而只能说明“呆女儿”和“傻儿子”的父母大概率不太会当父母,他们自己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完美无瑕。
正是因为匮乏和自信不足,才会把孩子当成一个人肉容器,去投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和不够好的一面,“问题都在你那儿,别人不就不能挑我什么了么”。
或者说把孩子当成竞争对手,下一代的盛放和出彩会遮盖掉自己本就不富裕的光芒,所以干脆贬低、打压、折断其羽翼,好让他灰头土脸地永远成为衬托自己的工具人。
他们给不了小孩充沛的成长空间,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心理空间本身就狭窄得可怜,没办法去容纳一个真实而独立的生命个体。
不论是亲子、恋爱还是友谊,如若对方看到的不是你本身,而永远是自己那些事儿——威信、面子、个人价值感等等,那么关系里就不存在爱。
爱是流动的,借由爱,理念、教诲、行事作风才能在彼此之间自然传输,父母的优点才会自然地流入孩子体内,如果硬生生被隔离开来,只能说明爱的河流早就干涸殆尽。
她自说自话,他避之不及,他们至亲也至疏,遂只能用家国情怀、皇族血统、企业精神和顽固的敌人拴一道并不结实的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