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得离谱!这样涂防晒霜,不但效果打折,还伤皮肤...(组图)
虽然防晒的重要性我无数次的提醒过大家,
但后来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99%的人,
根本“不会”涂防晒霜!
尤其是那些抱怨涂完某某防晒霜老是“搓泥”的,这篇文章你一定要好好看一看!
因为涂防晒的手法不对,不但效果打折,还可能伤皮肤......
防晒霜,顾名思义,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护”,而不是“吸收”。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希望防晒霜被皮肤吸收的 “越,少,越,好”。因为它不是护肤品,可以说吸收进去的,对皮肤都没什么好处。
如果你使用像涂精华液/面霜那样同样的手法,在脸上来来回回的涂,问问为自己:“你在期待什么”?......
防晒霜和精华液一样,
能更多的被皮肤吸收利用么?......
防晒分化学防晒霜和物理防晒霜:
化学防晒霜使用化学紫外线吸收剂和紫外线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而这些化学紫外线吸收剂,有一部分是很可能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的,很显然,我们希望的是,进入血液的部分越少越好。
而在我们的基础护肤步骤中,
唯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隔”
化学紫外线吸收剂进入血液的,
↓↓↓
就是“面霜”。
面霜当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成膜后能在我们皮肤表面形成一道“屏障”,不但能锁水保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护外界的“有害物质”对皮肤的伤害,这其中也包括化学紫外线吸收剂。
所以,我们在涂防晒霜的时候,
要尽量“避免破坏”这层“保护膜”,
这样才能减少防晒中的有害成分
进入血液的可能性。
但如果你拿着防晒霜在脸上来回来去的涂,面霜的这层“保护膜”很可能就在你涂抹防晒的过程中“千疮百孔”了......
物理防晒霜一般不会被皮肤吸收,它会在皮肤上形成一道“反光板”,把紫外线“反射”回去。而这块反光板,在皮肤上覆盖的越均匀,防护效果就越好。但当你拿着物理防晒霜在脸上来来回回涂的时候,非但不容易涂抹均匀,还容易让下面的“面霜”混入其中(这也是很多人用完物理防晒“搓泥”的主要原因),反而可能影响防物理晒霜本身的防护效果。
所以,无论是化学防晒霜,
还是物理防晒霜,
正确的涂抹方法应该是“这样”!
下面,我拿我自己经常用的Invisible Zinc的物理防晒为例来示范(物理防晒厚重泛白,给大家演示时看的会更清楚一些。)
1. 取适量挤在掌心:
2. 在掌心把防晒霜搓匀:
3.上脸“按压”:
请注意,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按,压”!千万不要在脸上来来回回涂抹!
4. 用手指把细节处按压“均匀”
在面部凹陷处以及眼周这种不平整的地方,可以用几个手指单独按压的方式,让防晒霜在细节处覆盖的更均匀。
最后,检查一下有没有涂抹不均匀的地方,就OK啦!
P.S. 脖子以及身体露在外面的部位,尽量都按照这个方法涂抹。
下面,我总结了一下我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以及粉丝经常会问我的关于防晒的问题,在篇文章里给大家一起做个总结。
化学防晒霜不安全吗?
话题的由来还要从2019年一条听起来骇人听闻的新闻说起:美国FDA在5月6日公布的一项小型研究结果表示:“防晒霜的有效成分渗入血液的含量大幅超标!并指出必须进一步检测防晒乳的使用安全性。”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4个防晒霜中的1个:喷雾1(6人),喷雾2(6人),乳液(6人)和乳膏(6人)。每1平方厘米的皮肤面积使用2毫克防晒剂,施用于75%的体表皮肤,每天使用4次,持续4天,在7天内收集30份血液样品。
实验是这么做的:“每1平方厘米用2mg,涂抹在全身75%的皮肤上”,人体皮肤大概总面积为1.5-2.0平方米,保守估计按1.5平方米来计算,75%的面积就是1.125平方米,也就是11250平方厘米,那么每平方厘米用2mg防晒霜,这就意味着,每次要用掉的防晒霜克数是:11250*2=22500mg,换算成g的话就是22.5g。而一天还要涂4次!这也就是说,最终每位受试者每天使用的防晒霜大约是:22.5*4=90g!大家一般购买的防晒霜每瓶也就是50ml,也就是说:
每个人在4天内干掉8瓶防晒霜!
所以,如果按照我们日常使用量去涂抹,实际进入血液中的,要远低于实验的数值,自然也没有结论中说的那么“恐怖”。
FDA更是明确告诫大家:“不应该因为这个实验而放弃使用防晒霜。”
物理防晒霜更好?
很多人觉得物理防晒就一定比化学防晒更好,其实不然!两种防晒霜各有利弊。简单来说,物理防晒的有效成分是二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就是在你的脸上贴了一个“反光板”,利用微粒子对于紫外线的折射作用来保护皮肤,不会被皮肤吸收,所以物理防晒更适合“敏感肌肤”的人和孕妇使用。而化学防晒是通过化学成分和紫外线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对抗紫外线,这就导致了部分化学成分可能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
物理防晒比较容易泛白,不易清洁;化学防晒,一般不会泛白,不影响妆感,不防水的化学防晒普通洗面奶即可清洁;
所以,物理还是化学,其实要看你的肤质和需求。没有哪个一定比另一个更好一说。
防晒多久补涂?怎么补涂?
防晒霜多久需要补涂由防晒霜的性质以及外界环境共同决定。
1. 如果你使用的是化学防晒霜,在室外有日光直射的情况下,建议每2-4小时补涂一次,因为防晒霜中的化学紫外线吸收剂会被“消耗”掉。如果你已经化了妆,可以用带有防晒指数的气垫BB等产品补涂;或者把底妆简单清洁掉,再补涂防晒霜。如果不化妆的话,补涂就比较方便了,只要用纸巾按压掉面部多于的油脂,然后直接加涂一层即可。
2.而物理防晒霜如果在不出汗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补涂,尤其是一些防水的物理防晒霜,不是大量出汗或者游泳等特殊场合,一般可以坚持一整天没有问题。
冬天/阴天不用涂防晒?
我们来看下皮肤癌基金会是
如何讲述紫外线的防护问题的,
这也应该是最权威的答案了:
↓↓↓
会破坏我们的胶原蛋白,
让我们变黑,长斑,变老的元凶
“UVA”
。。。。。。
一年四季的强度“一模一样”!
而且,不仅是冬天,阴天时空气中的UVA,一点不比晴天时少。所以,一年四季,阴天晴天,只要出门,防晒霜都要涂,就对了。
屋里也要涂防晒?
这么说吧,如果不考虑紫外线的伤害,对于皮肤而言,涂防晒肯定没有不涂好。无论是化学还是物理防晒霜,都会给皮肤造成一些额外的“负担”,所以,涂还是不涂,只是一个“权衡利弊”的结果。
屋里有没有紫外线?答案是:“肯,定,有”!
有日光的地方就有紫外线。玻璃可以过滤几乎全部的UVB,但是对UVA的阻隔能力只有30%-50%左右,有些特殊一些的玻璃可能更强一些,但绝对不可能阻隔掉全部的UVA。
但是 ,屋里首先光线弱,紫外线自然也就少,只要你不常待在窗边的话,我认为权衡利弊,涂抹防晒霜给皮肤造成的“负担”比起那点紫外线的伤害来说可能会更多。
所以,要问我的建议:在家里,不常待在窗边,就不需要涂防晒霜。
眼周要不要涂防晒?
要涂!而且“一定”要涂!
眼周皮肤非常薄,平均厚度差不多只有0.5mm,是面部皮肤厚度的1/3-1/4左右,这就导致了,眼周皮肤其实比面部皮肤更容易收到紫外线的伤害,这也是为什么,眼周特别容易出现细纹,泪沟,眼袋等多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所以,眼周一定要涂防晒霜。但是,每个人眼周皮肤的敏感度不同,有些防晒霜里加的香料或者酒精甚至单纯只是化学紫外线吸收剂,都可能对某些人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涂抹之后会有流泪,眼睛发酸发胀等不良反应。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只能不断尝试,更换产品,直到找到更适合你自己的那一款。
对于那些眼睛特别敏感试遍所有的防晒霜还是不行的,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出门就戴好墨镜吧!
防晒霜要涂多少?
在实验室当中检测时,防晒霜的用量,这个用量是2mg/c㎡,也就是一平方厘米的皮肤上,使用2mg的防晒霜。
“脸”部皮肤面积差不多为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800mg的防晒霜
到,底,有,多,少?
↓↓↓
我想说:这可绝不仅仅是“1个硬币”这么简单好吗......
所以,大部分人其实很难做到防晒霜“用够量”,因为如果真的用够量,肤感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如果我在户外有太阳直射的情况下,除了防晒霜,我也会上硬防晒。比如我会多戴个遮阳帽,作为辅助。
防晒怎么清洁?
以下几个方法,都可以帮你搞定防晒清洁:
↓↓↓
1. 卸妆油+普通洗面奶;2. 荷荷巴油混合普通洗面奶;3. Bayeco卸洁二合一洗面奶;
4. 分馏椰子油+普通洗面奶。
比起卸妆产品里高含量的乳化剂来说,很显然,后三个方法,对于皮肤的伤害,是最小的。
不标注PA值的防晒不防晒黑?
很多人在购买了澳洲的防晒霜之后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澳洲的防晒,根本不标注PA值!于是,很多商家处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在网络上散播“谣言”:说澳洲的防晒霜,只防晒伤,不防晒黑。
不同的国家对于防晒霜防护UVA有着不同的标准,而在澳洲这个紫外线超高的国家,对于防晒霜对UVA防护级别的要求,可谓相当“变态”!
虽然澳洲的包装上都只写着广谱防晒,但是,澳洲对于防晒霜有明文规定:
↓↓↓
具体来说,根据澳洲2012年起颁布的法规,明确要求澳洲防晒霜中的UVAPF(UVA保护因子)必须至少为标记的SPF指数(UVB保护因子)的三分之一。
举个例子:一款标注SPF50+的澳洲防晒霜,它的UVAPF指数必须高于50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6.7。
那么,UVAPF又该如何与PA值换算呢?
↓↓↓
UVAPF=2-4----对应 PA +
UVAPF值=4-8----对应 PA ++
UVAPF值=8-16----对应 PA +++
UVAPF值 >16----对应 PA ++++
所以结论是:在澳洲任意一款标注SPF50+的防晒霜(UVAPF至少为16.7),对应的是PA++++!也就是最高的PA防护值!按照这个方法计算,即便是SPF30的澳洲防晒霜,也具有PA+++的防UVA效果。
打伞戴帽子为什么不能替代防晒霜?
紫外线,是光的一部分,也就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就具有反射和散射和折射的物理特征。而影响硬防晒效果的,主要是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
1. 反射
太阳是从上往下照,没错,我们一般使用的遮阳帽遮阳伞,也仅仅是单向的防护,也就是说,防护的仅仅是从天空直接照向地面的这部分紫外线。
而那些从上面照射到地面上的光,有一部分是会重新向上反射的。
大家熟悉的“雪盲症”是怎么产生的?正是因为雪地对于紫外线的反射率高达94.4%!长时间直视极可能损伤我们的角膜,所以,提醒大家下雪天出门一定要佩戴墨镜,并且注意防晒。
2. 散射
除了反射,紫外线的散射,也是导致硬防晒防护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
当阳光进入大气层时,大气层中充满着各种微小的粒子,光线可能被这些粒子散射。而波长越短的光,散射发生的就越多。在日光之中,波长最短的,就是紫外线。也就是说,紫外线在大气中,散射的程度是最高的,是朝“四面八方”照射的。
所以,只能做“单向”防护的太阳伞和遮阳帽,对于从其他方向“散射”过来的紫外线,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防晒霜比起硬防晒最大的优势是:就是它就好比在我们的皮肤上加了一层保护罩,而这个保护罩是没有“方向局限”的,可以防护任意一个方向射过来的紫外线,包括那些反射和散射的紫外线。
如何避免过度防晒?
我在网络上看到过有些人为了防晒,把自己从头到脚裹成一个“粽子”...还有些长到地面的“防晒衣”一度也很热销。但是,我想提醒大家,过度防晒也绝不是一件好事。首先,人体需要借助日光来合成维生素D,过度防晒很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的缺乏;其次,适当接触日光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提升机体免疫力;第三,接受日晒是调节心情和排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防晒霜优于硬防晒的一点就是:它并不是百分百“阻隔”日光,而仅仅是把伤害“打个对折”。同时,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防晒霜,并不影响人体对维生素D的合成。
不能否认,女人都更爱惜自己的“脸”。所以,我认为最为明智的做法是:把面部的防晒,尽量做好做到位!但是,身体上,留些余地。对我个人而言,夏天阳光强的时候,我可能会穿个防晒衣,但是,下面该穿短裤我还是会穿,而只用在腿上涂抹防晒霜的方式,来适度防晒。脸上的话,我会涂防晒霜加戴遮阳帽,这样的防护可能并非是100%,但我觉得足够了!
产品推荐
关于防晒霜的推荐,至今为止,我自己在用的两款是:Invisible Zinc(物理防晒),和Unichi的ELeven Pearls 十一珠(化学防晒)。这两款都是SPF50+的防晒指数,IZ的有2小时防水,Unichi的不防水。
IZ明显呈现厚厚的一层白,而十一珠特别轻薄易推,在涂抹几下之后,就开始被皮肤吸收,越来越透明......
↓↓↓
再涂抹几下,看最终效果:
↓↓↓
下面的表格给大家做个简单的总结:
我自己平时一般用十一珠,因为它的使用感受真的是我以往用过的所有防晒霜里“最好”的。不泛白,不油腻,不影响后续妆容。IZ的物理防晒,我会在每个月给肌肤“辟谷”(断食)的那几天以及皮肤出现问题比较敏感的时候使用,因为在辟谷期间,尽量减少皮肤接触化学成分的机会,物理防晒,才是更适合的选择。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防晒霜。
身体防晒我给大家推荐过的是澳洲We are feel good的“大橙瓶”防晒霜:
产品是乳霜质地,没有什么厚重感,延展性比较好。吸收速度不算快,尤其如果你之前涂抹的护肤品略偏油的话,可能在涂抹过程中开始会有一点点不均匀的泛白,但是继续涂抹一会就会完全被皮肤吸收。
↓↓↓
完全吸收之后,没有任何“泛白”现象,皮肤表面会有一点点“油光”感,这对于防水型的防晒来说,基本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皮肤不会觉得油腻或者有负担:
↓↓↓
我用纸巾碎屑做了下测试,手背轻轻翻过去,不用使劲摇晃,碎屑就全部掉落了,没有一张粘附在手背,说明涂抹完皮肤表面还是比较干爽的:
↓↓↓
这款防晒霜并非是专门的“身体”防晒霜,所以面部也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因为是防水的化学防晒,在面部的使用感受没有我之前推荐的Unichi的十一珠防晒霜好,在面部使用完需要卸妆或者用我推荐的Bayeco洗面奶来清洁,在身体使用的话,普通沐浴露即可清洁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