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放弃一本的学生,“卷“起了中外合办大学...(组图)
这两天,1342万考生正在奔赴高考考场,因为人数跌破历史记录,202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高考”。
另外一边,我们发现这几年中外合办大学在内地越来越火热,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其中不少人放弃985重本,选择了这个小众赛道。
中外合办大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学生和家长们为什么开始“卷”进这个赛道?中外合办的毕业生们最后都去了哪,就业情况如何?花几十万就读,他们后悔了吗?
带着家长们最关心的一系列疑问,这篇文章我们找来了如今全国最知名的三所中外合办大学的毕业生以及在读学生家长,他们分别来自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宁波诺丁汉。我们向来说教育是选择大于努力,他们的分享非常真挚,希望这篇文章为家长们在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离最真实的中外合办大学更近一步。
女儿放弃了985,梦想是哈佛、耶鲁
大家好,我是Emily妈妈,我们来自于四川成都。
我女儿去年考上了昆山杜克大学,她当时的高考文科成绩在四川省排1500名,这个分数可以上山东大学,另外她还同时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UBC大学录取。
虽然Emily就读的是体制内高中,她高一的时候就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相当于“两条腿走路”。因为没有读国际课程,我们申请的国家为加拿大(加拿大大学拿高考成绩即可申请)。至于美国方向的本科,我们了解到通常要读国际课程,而且美本费用高昂,价格每年还在不断上涨,费用这块我们感觉有些承受不住。
我第一次了解到中外合办大学,是Emily读高一的时候。那时,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她的高考成绩本来是可以念四川大学的,但是她没有去,而是选择了昆山杜克大学,还拿了一半的奖学金,这个孩子就说昆杜非常好,她现在已经在美国读生物学的博士了。
再后来有一次,昆山杜克来成都宣讲,我和另外一个妈妈去了现场,全程听下来的确感觉不错,于是我们就想着那就干脆和加拿大一起申请好了。
可能与北上深不同,中外合办大学在二线城市属于比较小众的选择,很多家长都没有听说过,他们对985、211更感兴趣。我女儿的那一届班级,只有她读了中外合办大学,另外还有一个同学去了加拿大。
其实,除了昆山杜克,Emily还拿到上海纽约大学的A档录取(A档录取指高考分数线过1本线即可录取)。上海NYU也非常不错,不过我们去访校的时候,发现学校宿舍和教学楼不在一块,中午上完课想要午休还要坐大巴回宿舍,女儿觉得不是很方便。另外,我们听说上纽的费用也比昆杜高出一些。
昆杜我们的学费是17万/年,今年考进来的孩子是19万/年,不过Emily之后几年的学费还是按照旧有学费来算。
至于为何放弃加拿大的学校,一是因为天气,蒙特利尔一年可能有4—5个月都是冬天,非常冷;二是,我们录取的是文学院,毕业后担心很难找到工作,昆山杜克是大二才定专业。
图为昆山杜克校园一角,由受访者提供。
Emily被昆杜录取后,很多家长向我“取经”。虽然昆杜是申请制,但中国籍学生一定要参加高考。随着这两年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头部中外合办大学的录取门槛也在变高。现在昆杜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基本在211以上,但也有少数学生刚过一本线,这些学生是“校园日”表现非常优异的学生。
我将女儿的申请流程大致跟大家讲解一下。第一步是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初审,材料包括语言成绩、推荐信、文书、高中三年成绩排名。Emily是在成都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级,成绩在年级排名前10%,雅思她初三就考到了7分,高三考到了7.5分。
初审通过后的申请人会收到学校的复试邀请,这一步被称为“校园日”。届时,孩子们会来到昆山杜克校园参加面试、英文写作测试、模拟课堂等。最后,学校会按照“5-4-1”模式进行综合评分,择优录取。不过,我女儿那一届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去线下参加“校园日”,而是提交视频。
具体来说,5指高考成绩(权重50%)、4指学校自主综合评估成绩(权重40%,包括对Slate入学申请和补充材料的全面评估以及申请者“校园日活动”表现);1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权重10%)。
昆山杜克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是它是一个很国际化的学校,包括生源、师资、教学理念。拿我女儿那一届学生举例,他们年级中国籍孩子有240多个,外国孩子有100多个,后者生源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我走在他们校园感觉随处都是外国人。
到了大三,学生们都会到美国杜克本部交换一学期,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去。我相信了解中外合办大学的家长都或许听说中外合办在申请海外研究生时非常有优势,这是真的。
拿昆杜举例,在申请美国研究生时,美国大学会把它直接当成杜克大学来看,因此,在我女儿的学校流传着一种说法,“申请研究生,杜克大学是大家用来保底的。”
左滑
图为昆杜2023届中国本科生升学录取学校一览
我女儿虽然是大一新生,但她已经想好将来要申请美国研究生,她的梦校是哈佛、耶鲁、斯坦福。
我记得在她还在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年暑假我们给她报名了一个为期28天的夏令营,当时她参观了很多美国名校,回来后,她就立志以后要去国外读书。现在复盘起来,我觉得家长们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带他们看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说不定会在不经意间激发她们的内驱力。
Emily就是这样,有了目标后,她学习上完全不需要我们操心,她都是“自卷”与“自鸡”,在大家都在准备中考时,她初三就在考雅思。
图为昆山杜克校园一角,由受访者提供。
如今Emily的大一生活快要结束了,她非常喜欢自己的学校,也结交了很多朋友。
最后,关于哪些孩子适合读中外合办大学,我想说的是,昆山杜克的选课是比较自由的,因为他们大一是不定专业的。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探索,找到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专业,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我知道,有的孩子在高三就要确定自己一辈子要学的专业,如果到了大学他发现自己不喜欢,这是很痛苦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读什么专业,英语也还不错,以及他想要成为有批判性思维世界公民,中外合办是很不错的选择。
花50万读宁诺,值吗?
大家好,我是伍点零,我来自江西。
我是2013年参加的高考,至今本科毕业已经7年了。我很开心跟Eduknow的读者分享经验,也很乐意为自己的母校——宁波诺丁汉打call。
首先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不同于昆山杜克与上海NYU,中国籍学生进宁波诺丁汉比较直接粗暴,绝大多数同学是参加高考,然后填报高考志愿。我当时的第一志愿写的是宁波诺丁汉,第二志愿填的西交利物浦。因为前者离我的家乡更近,所以我的首选是宁诺。
实话说,在七年前,中外合办大学更是少有人知。我了解到它是因为我妈妈的同学,这个阿姨因为从事教育相关工作,所以掌握的行业知识比较多,这个阿姨当时跟我妈力荐宁诺。阿姨有一个儿子,比我高一届,他原本也想上宁诺,但因为分数不够没有考上。知道这个信息后,我在高考前两个月就把宁诺作为了第一目标。
我高考发挥得还不错,如果读传统大学,成绩可以读例如南昌大学这样的211。我们当时高考进来的分数线都要至少达到一本线以上,这个是基础门槛,因为学校是全英文授课,英语单科成绩要求在115分以上。(除了高考路径,现在宁诺还有“三位一体”招生,但这个政策目前只针对浙江省本省的学生。)
我是上的4+0项目,如果成绩排名在年级前30%,在大三时将会有机会到海外学校交换1-2个学期。这些海外学校,除了英国诺丁汉大学,还有其它一些国家的合作院校可以选择,我当时选的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本部校区。
另外,我们学校还有2+2项目,2+2项目的前两年在宁诺校区,后面两年去海外国家读书。4+0和2+2项目其实主要是专业的区别。有些专业只有4+0,比如我读的是商科,宁诺就只提供4+0,其它一些专业,比如电气工程、数学等,就会以2+2为主。
伍点零参加毕业典礼,图由受访者提供。
回溯起我对宁诺的第一印象,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包容、多元的学校。还记得当时我们不用军训,这一点让我的高中同学都各种羡慕嫉妒恨(哈哈哈)。
至于花费这块,我们13级的学费当时是8万每年,现在学费涨到了10万每年,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四年下来花了差不多50万。
我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了,因为当时已经去英国交换了一学期,所以对继续读硕士没什么很大的热情。我的那些继续申请研究生的同学,英国方向基本去了英国G5,美国以Top50为主,澳洲也有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
如今,他们也毕业几年了。据我的观察,我圈子里认识的大多数校友毕业后基本回到了国内,进入了四大、4A、金融、外贸、互联网等各行各业,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伍点零与校园合照,图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你问我,花50万读宁诺究竟值得吗?
我的答案是很值(但我妈有些后悔)。从我的角度而言,我在宁诺收获了丰富的体验,接触了多元的文化,感受到了超高程度的自由,是它们共同塑造了现在的我,但我妈觉得也是这几年西式的教育,让我拒绝按他们的意愿进入体制内,以及至今我还未婚未育。
在诸多场合,我不吝把宁诺称为我的精神故乡,但不可否认精神故乡并非十全十美。例如,部分工科专业不太接地气。拿我们公司举例(互联网小厂),它可能倾向于招聘宁诺商科或者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生,但是从来没有招收过宁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毕业七年,伍点零回到母校参加校庆。
今年4月,我回到母校参加了学校20周年纪庆典,我们在场很多人都很感动。
“人和人的不同,在于心中的火种。”
这是杨福家校长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深深刻在所有(认真听讲过的)宁诺毕业生们心里的一句话。原话的后一句是,“如果你找到了孩子心里的火种,并把它点燃了,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活得有意义。”我相信如杨老所愿,宁诺这块博雅教育的试验田上,已经培养出一代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追求的个体。
“We All The Best UNNCer”
儿子今年刚从上海纽约大学毕业
大家好,我是动动同学的父亲,我们来自于广州。
就在上个月,我飞到上海参加了儿子的毕业典礼,今年秋季动动同学即将前往欧洲读研究生,这也是很多上纽大本科毕业生的选择。比如,那天在毕业典礼现场,我跟其他家长聊天,发现孩子们的选择都很多元,有的准备去哈佛、斯坦福,有的即将奔赴牛津、剑桥,其中有些是直博录取。
坦白说,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走进上海纽约大学校园,之前是因为几年疫情耽搁了。还记得五年前,也就是动动读高二的时候,我们在犹豫要不要报考上海NYU时,我和动动一起飞到上海,来到了学校的所在地——世纪大道。
因为没有预约好我们不能进去,只能站在学校门口“眺望”。在校园楼下,我们就和接待中心工作的学生聊天,孩子们对他的评价都很不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孩子说,“如果你不介意上纽大没有校园,这个学校就非常好”。因为上纽大不像其他传统大学都会有一个宽阔的大校区,上纽大就坐落于世纪大道一个大楼上,外貌看似一个现代化的办公大楼。
图源:pexels
这里简单介绍下我儿子的背景,动动就读的是广州体制内第一梯队名校,虽然没有读任何国际课程,他高一就在为出国做准备。SAT考了1550分,托福109分,还另外自学考了AP,我知道这对于一个还要同步准备高考的体制内的孩子并不容易。索性,他的勤勉帮他叩开了四所海外大学的大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滑铁卢大学、利物浦大学、贝勒大学。
其实高二的时候,动动原本把也想过报考香港大学,因为离家近,但暑假的时候他去香港参加了一次夏令营,回来后就祛魅了,他说不喜欢那里的环境。于是,我们就迅速调整内地学校的保底院校,这时我在网上搜索,了解到了上海NYU以及昆山杜克大学。
上纽大最吸引我们的地方之一是它的师资与生源占比,拿我儿子那一届(2024届)的学生举例,中国学生有251名,外国学生有250名,在我看来,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学。
上纽大的申请流程和昆山杜克很类似,先是提交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是“校园日”,我儿子那一届因为疫情,改为了网络面试。不过,有一点区别是上纽大分A档录取和B档录取。A档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高考过了一本线就可以被录取,B档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线要求更高,如果这一届申请者大家都很“卷”,分数都很高,可能B档要至少达到985的分数线。
图为上海纽约大学近几年申请人数变化
动动拿的是B档录取,他是理科生,高考分数为663,在广东省理科排名1600左右,这个分数线可以读985。动动去了上纽大后,发现很多同学是放弃985来到这里的,有些孩子的成绩甚至可以上清北复交。动动曾跟我感叹说学校里卧虎藏龙,大家都多才多艺。
那我们为什么放弃加拿大本科呢?原因之一是费用,一年差不多要花30多万,而且学费不固定,每年还在持续涨价。消费降级下,未来有太多不可预测性,我们要保证不能中途断供,
动动那一年的学费还算是比较划算的,平均一年15万,但我听说这两年涨价了,可能跟申请人数越来越多有关。
截图来自上海纽约大学官网。2022级大一大二学费为20万/年,大三大四学费为23万/年,另外还有每年22000-3300万的住宿费,住宿费的具体价格由单人间与双人间决定。
其实,我们原本是打算只在上纽大读一年,然后再转学去利物浦大学,费用两者差不多,但是动动去了上纽大后,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就不想再转学了。
纽约大学在全球一共有三个校区,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上海,还有一个在阿布扎比。上纽大的孩子在大三时,可以任意选择前往其中一个校区交换学习。除此之外,纽约大学有十几个教学点,分布在欧美各个国家,学生们也可以选择去这些教学点进行交换。
大三的时候,动动选择了去阿布扎比校区交换,我们没有选择纽约校区原因之一也是为了节省成本,纽约大学的生活费开销比较大,而且学校不会给你额外生活补贴费,但阿布扎比学校就会给,所以动动去纽约阿布扎比后,我们基本上没有给额外的生活费。
动动在上纽大读的是计算机专业,总而言之,他在上纽大渡过了非常愉快的四年,整个人变得很成熟、沉稳,谈吐也落落大方。我为他感到骄傲。
结语:
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上文家长与毕业生的分享并不能代表全貌,因为就读体验是私人性的感受,在报考中外合办大学前,我们建议家长与学生们多做school research,多与毕业生、在读学生交流,不管是溢美之词还是不满与吐槽,都是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作出更理性的选择与判断。
作为倾听者,我给家长们梳理出几个重点。
1、如果教育预算有限,但想要体验国际化教育,可以考虑中外合办大学。
2、如果孩子不知道读什么专业,中外合办大学会给孩子1-2年的探索时间。3、如果想要申请海外研究生,中外合办大学优势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卷”进头部中外合办大学门槛并不低,高考分数基本都要一本线以上,上海NYU和昆山杜克这两所大学更是要提前好几个月准备申请(以官网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