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起始于孤独,升华于善念,但最终却以恐怖收尾。
62岁独居老人,长期独居,无依无靠,唯一的爱心,便是收养泰国满街的流浪狗为伴,度过余生。
随着老人收养的流浪狗越来越多,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某一天,他终于倒下了,猝死在那个全是流浪狗的房间。
几日过后,流浪狗难忍饥饿,动物疯狂本能完全覆盖”收养恩情“:当年那个收养者,很久才被发现,只剩下一具骨架,白色若隐若现。
近日,有消息称,泰国曼谷警方接到报案,称当地空三华地区Nimit Mai 40巷子内某民宅中发现一名死者,警方遂立即协调救援基金会人员赶往现场查看。
抵达后,警方发现事发地为一处私人住宅,屋内堆满垃圾。进一步检查后,在屋内的床边发现了一名年长男性死者,且尸体早已腐烂。由于该老人独居多年,因此没有朋友和亲戚( ไม่มีญาติพี่น้อง),事发后工作人员无法联系任何认识该老人的人员前来帮忙。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警方及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有10只狗正在围在一起啃食死者尸体,左腿处已仅剩下骨头。然而尽管吃掉了“整个人”,现场所有犬只还是处于极度饥饿的状况:警方初步调查得知,上述10只狗为死者男子生前所养,而当时某知名慈善机构曾前来劝阻并打算将10只狗从家里带走,由于该男子不愿意双方还为此发生矛盾。目前,警方已将该男子遗体(骨架)带走做进一步调查,以查明死亡原因。
这件事,冲上了“中国热搜”,引发中泰网友共鸣及讨论。
关于“孤寡老人”的话题,成为了焦点,又或者,成为了一个平衡。
在当今快节奏和浮躁的社会,网络鼓励“人人必须结婚”和“一生不嫁不娶”,两者,都在上述事件的评论区里,得到了相互矫正。
极端,终究是情绪发泄,看似人人相似的普遍,其实“人人都没可比性”。而力所能及合理安排自己的人生,才是逐渐被重视的关键:并不是我一个人好好的,就是一种“不影响他人”的绝对正确,也不是我违心走向婚姻,就会进入真正的避风港。因为这个看似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还是满地充满着“无常”的陷阱。
所以“成功的经验”,只可参考,但岁月的磨难下,人间的文明,承载着太多无法掌控的遗憾:半点,不由人。
老人并不是只有10多只狗,而是46只狗,甚至,更多。老人越老,心里就越孤独,而收养的狗狗数量,就是人生到了最后那段路,抽象孤独感的具体量化。收容所,救援队,看到如此“收养规模”,自然是害怕的——老人曾把它们抱上皮卡车,四处走动,短距离旅行,形影不离。可是,只要有陌生人靠近老人,老人就会驱赶,声称自己不想再被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再打扰了。几经周折,妥协之下,老人纠结的内心终于答应了一个要求:
让救援队帮助其中20多只狗狗进行绝育,否则数月后犬只再怀孕,那么老人的财力和体力都无法再照顾所有狗狗,并且周围所有收容所也照顾不了...
原本,救援队以为绝育就是最好的保护,狗与老人可以正常相处。
没想到,老人还是老了——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有些狗,忘记喂了,还有些狗,重复喂了,很多次,连基本的饮用水老人都没力摆上。热心的救援队员,隔三岔五都会来老人家里帮帮忙,但每来一次,都会发现死一只狗,死到最后,只剩下10多只狗。但面对警方,老人态度坚决:这些救援队,就是在打扰我生活,就是在私闯民宅。警方也无奈,只能告诉众人,独居老人如果关上门,只要他的狗没有影响其他住户(狗叫或气味),那么其他人员均无法闯入干涉。
老人死后,10多只流浪狗将平均分给救援队和收容所进行照顾。
泰国网络,很快开始大骂:那些忽悠别人不婚不育的自由人士好好看看,你们宁愿养狗也不愿结婚生子的下场,就是这位泰国老人。众人看到,泰国的流浪狗,泰国的老龄化,其实,已在夕阳下完成“孤独汇合”、相互搀扶,悲惨到了极点。
尽管,宠物能带来很大的陪伴,可宠物,终究不是人,遇到突发情况,它们不能像人一样报警,更不知道该如何在第一现场处理。泰国的社会,应当更关注老年人,关注那些,一个人生活了很久很久的老年人: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基本保障,不能因为他们口中的“自由生活”,便放任他们自生自灭。
在布周看来,泰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孤独感,都不止存在于“老龄化”,只“老龄化”在遇到孤独感时,特别无解。
人,在出生、成长、衰老的不同阶段,总会掉进“孤独感的断层漩涡”。会有鸡汤,会把这类“孤独”形容成熬,并声称只要人能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人就大彻大悟,进入了崭新的“人生修行境界”。
可这些现象,不就是拿着专注提升自我的正能量,在忽视“孤独终老”的常态化么?如果电话、聚会、社交能让那些孤独者重燃希望,他们又何须在冰冷的煎熬中修炼“独自一人”?慢慢的,这些人在人间的抱团取暖,被描绘成了“人不聪明才参加社交”、“人不独处,无法成功”,尽管这些鸡汤明天会写《不会聚会,便没有人脉》。由此产生的断层效应,是不得已而孤独的人,以及喝了“毒鸡汤后自学孤独的人”开始自断社交,在一波波认识他们的人群里,不断地“隐姓埋名”。
整个人间,便不再有懂他们的人,他们也十分反感那些热心肠的“私闯民宅”——那些称赞也随之而来,人越孤独,越强大。但评论区恐吓“孤独危险的人”,又何尝不被“婚姻有害论”覆盖。
布周突然觉得,整个泰国的包容和善良“功德体系论”,与那位老人疯狂收养超出能力范围内的“陪伴”类似。
有些事,并不是“多多益善”,有些极端,也不是“独身或者结婚”就应当为个案的出现而承担后果、去教导他人应该如何抉择。这个人间,都应当准备对应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