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活多久,看体重就知道?老人体重增加,越重越长寿?答案来了(组图)
“千金难买老来瘦”
“肥胖不是福,瘦身才是禄”
“老来不瘦,病来如山倒”
大家总是对体重津津乐道,但你知道吗?体重不仅与外形挂钩,它还是一把尺,能衡量健康和寿命。在最新的研究里,已有研究学家找到了老年人的“长寿体重”。
一、60岁后,体重接近这个数,人更长寿
由于身高、性别等不一样,光看体重秤上的数字,很难衡量出自己是胖或瘦。
在中国,体质指数BMI是判断体重最常用的标准。
体重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几个类别,最常见的就是:“正常”、“偏低”、“超重”和“肥胖”。
BMI的计算公式很简单: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指数会受到体重、身高、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一般认为,低于18.5是偏低或营养不良,18.5至24.9是正常范围,25至29.9被认为是超重,30及以上则是肥胖。
关于老年人的最佳BMI范围,早有研究给出答案。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施小明团队在《自然·老化》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历时20年的研究:在中国,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如果BMI指数在24到31.9之间,可能会活得更长。
分析数据后得知,对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不论性别,BMI在24到25.9之间时,死亡风险较低。对于没有患慢性病的老年人,BMI在24到25.9之间同样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联。
一项发表在《流行病学年鉴》的研究同样发现:成年后体重保持微增的人更有可能活得更长。在31岁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BMI介于18.5~23.9)且逐渐增重,但没有达到肥胖程度的人,寿命更长。
总体来看,老年人理想的健康体重,是保持在微胖(体重指数为24~25.9)的状态。
二、极端体重不可取,过胖过瘦都减寿
微胖虽是长寿体重,但一旦超过这个度,发展为肥胖或超重,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张能维表示,超重会增加患脂肪肝等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甚至还会影响性功能,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规律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的前列腺也会受到干扰。
《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的研究指出,超重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T2D)、心血管疾病(CVD)和某些癌症的风险显著相关。
首都医科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团队公布了长达16年的队列研究结果:45岁以下的成年人中,如果BMI(体重指数)长期超过26.2kg/m²,那么大脑相当于提前老化了12年。
此外,“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也非正确。过瘦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骨质疏松、流产风险增加等问题。
偏瘦的朋友还需要留心,发现自己体重的无端下降,或是癌症信号。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没有故意通过改善饮食或增加体育锻炼来减肥的人群中,如果过去两年里体重无缘无故地减少了10%,那么一年内患癌症的风险高了两倍,特别是上消化道的癌症。
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主治医师陈锦绣提醒,如果患有胃癌,肿瘤会和身体争夺营养,癌细胞还会干扰消化系统,影响吸收营养的能力,人们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变瘦,体重显著减少。
三、能保持稳定体重的人,离长寿更近
多项研究告诉我们,能保持稳定体重的人,更先拥有了长寿体质。
2023年8月29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在《老年医学杂志:医学科学》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对于60岁及以上的女性来说,维持稳定的体重与更长的寿命有关。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子刊上的一项研究也有同样观点:老年人维持稳定的体重更为关键。
对于老年男性,如果体重下降5%到10%,他们的全因死亡风险会增加33%;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风险更是飙升至原来的近3倍。
对于老年女性,体重下降5%到10%的情况下,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26%;而体重下降超过10%,风险则增加了114%。
想保持稳定体重并不是难事,做好这几件事,你也能成为长寿之人:
1、饮食要健康
确保饮食多样化,多吃点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体重和整体健康。
2、吃饭要规律
每天按时进食,尽量别长时间不吃或暴饮暴食。建议分成五六小餐,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减少饥饿感。
3、运动要保持
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或太极,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增加肌肉量,防止体重过度下降。
4、监测体重
定期监测体重,注意体重的任何显著变化。如果发现体重异常下降,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总的来说,保持健康的、稳定的体重才是通往长寿的关键,只要管住嘴、迈开腿,拥有“长寿体重”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