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竞争思维成为惯性,在海外留学的我,与自己的内耗和解了.....(组图)
有个笑话说:我们希望朋友过得好,但也别太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把同学、朋友或同龄人当成竞争对手的,经常下意识地拿来比较,并从中获得某种确认感或者成就感。
与此同时,我们还被教育“做人要低调”,直接表达自己在学业或事业方面成功的喜悦是不太合适、不够得体的,凡事最好要“有所保留”。
两年前,我从国内某互联网大厂离职,申请了加拿大渥太华一所公立学院——亚岗昆学院的编程硕士。来渥太华留学之后,我的这种惯性思维被几件小事挑战了。
亚岗昆学院
01
触动一:令我意外的一个“赞”
有一次是因为社交网站上的一个“赞”。
缘由是我最近在自己的领英账户上顺手更新了一下自己实习的公司和岗位。可想而知,会有一些互相关注的好友来我的主页点个赞,表达一下祝福。只是没想到,我竟然收到了一段热情真挚的留言:“真为你高兴,要在新岗位上大放光彩呀!”
看到留言的时候,我有点惊讶,我跟这位留言的朋友并不算多熟络,只是在一次 Hackthon(编程马拉松)比赛上短暂地合作过,而且要真算起来,其实我们还是几乎同届的竞争对手。所以我当下的第一反应就是:咦?!
是的,我的“惯性思维”受到了一次小小的冲击。我突然意识到一点:
我们常常潜意识里将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当成竞争对手,一定要在学业、工作、待遇这些方面跟对方比较来比较去,尤其是当他人取得成绩时就忍不住觉得自己失败,或者暗地里为别人不如自己而庆幸,除此之外,是不是还存在另一种选择——摒弃比较,发自内心地为别人的成就而高兴。
获得编程比赛二等奖的罗蕾
02
触动二:真诚感满满的“高调行为”
另外还有一些小事,也逐渐在冲击我的“惯性思维”。
在最近一次和同学的聚餐上,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新工作或拿到的新offer。
我刚刚找到了一份实习,是渥太华一家不错的互联网公司,我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但当同学问起我时,我仍然秉承了中国人惯有的谦虚和低调,淡淡地说自己的工作还行,能学到东西。
但是,我的加拿大同学却很直接地喊出:“我特别喜欢我的工作!我老板最近也在夸我!”
这种简单直接地表示“我真棒”“我真高兴”的“高调”行为,非但没有让我觉得不适,反而让我感觉,在同学如此的真诚面前,我的谦逊显得有点藏着掖着,不够“真诚”。含蓄委婉、谦虚低调这么多年,突然有一天 发现我其实也能这么“高调”“自满”,感觉特别带劲!
那天加拿大同学激动地宣告了自己的新工作之后,在座的同学都很为他开心,最后大家在互相鼓励、互相祝贺的氛围下开开心心吃喝了一顿。
亚岗昆学院
03
触动三:在煎熬中也不忘记为他人喝彩
最近一个触动,是和我同校的、一个名叫 Robin 的韩国女生的故事。她比我高一级,经历了比我更长时间的找实习工作的折磨,但最终她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职位,只能直接去读四年级然后毕业。
我是在一个圣诞派对认识她的,当时她已经临近毕业,跟我讲了自己找工作的窘况。很多时候,好一点的实习机会只向本地人敞开大门,或者对留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国际留学生实习就业的第一步会很难,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
如果没有走好第一步,直接毕业的话,会面临比之前更为艰难的就业困境。所以国际留学生和本地生找工作,无论在心态上还是实际的境遇上,其实都不在同一个难度。
那次圣诞派对结束后,我在领英上关注了 Robin,偶尔看她更新学习的动态。直到一个多月后的某天,突然看她更新了工作岗位,她终于找到了一份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更巧的是,她的这个岗位是我之前投递过、但没能进面试的岗位。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让我看看你有什么技能是我没有的?
但是当我点进她的近期动态之后,发现她在煎熬地找工作期间,还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技能和证书,不仅如此,她也在活跃地为别人的成绩点赞、祝贺。一瞬间,我突然放下了“让我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的心结,单纯地欣赏起这个仅有一面之缘的女生。
有的人可能生在罗马,一生顺遂,有的人则需要用半辈子的力气才能走到罗马。但比起单纯的顺遂,我更钦佩那些身在风雨路途中,却能坚定自己,又能真诚为他人鼓掌的人。这是我在留学生活中学到的宝贵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