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国管制科技人才设备离境,鸿海传受影响(图)
「金融时报」报导,随著美国和欧洲对中国贸易紧张情势日增,北京正收紧对中国先进科技的控制,试图将关键技术留在国内。消息人士透露,受影响者包含苹果供应商鸿海科技集团。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引述产业消息人士和政府部门公告报导,北京当局过去数月提高部分工程师和设备离境的限制,并提出新出口管制以保留关键电池技术,以及对关键矿物的处理技术加以限制。
▲北京收紧对中国先进科技的控制,致力留住关键技术,导致鸿海难以将富士康的机械和技术主管移往印度。(图/VCG)
在中国保护先进技术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欧洲与中国也就汽车问题发生贸易争端,这些可能引发更多中国本地和外国企业集团将产线迁至其他地方。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官员已使鸿海(富士康)难以把机械设备和中国技术主管移往印度;苹果正积极在印度建立自家供应链。
一名台湾电子公司主管表示,他们将部分设备从中国迁往印度厂房时也遭遇困难,但对东南亚的运输依然正常。
一名印度官员指控,中国利用清关延误,阻碍零组件和设备流入印度,「电子业供应链已接获通知,不要在印度建立制造和组装业务」。
美国科技媒体Rest of World上月报导,鸿海传出停派中国工人赴印度工厂,对印度的关键制造设备运输也延宕。
分析家表示,北京采取的新策略,类似西方的技术转移限制,而北京过去曾大力抨击西方此举不公平。这些非正式控制手段似乎特别针对印度。一些中国企业集团指称,在东南亚和中东的计划未受影响。
但北京对重要技术推出的正式出口管制也愈来愈多,而且适用于全球。例如,中国商务部1月提出管制措施,要限制锂开采及先进电池原料生产相关技术出口;中国在这两个领域都位居领先地位。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高级分析师赫麦迪(Antonia Hmaidi)表示:「中国正在建立强大的出口管制能力,且在选择管控的技术上相当谨慎。基本上,这是为了维持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