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22日 18.8°C-20.6°C
澳元 : 人民币=4.63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1天前 来源: 桌子的生活观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1

刷到一个令人心碎的新闻。

19岁的天才足球少年郭嘉璇,在国外的集训中,头部意外与队友的膝盖相撞。

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脑死亡。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2

可以说,他是这一届青年足球队中最好的苗子,是北京国安青年梯队的明星,还是国内唯一一个获得邀请入选拜仁世界队名单试训的球员。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这场意外戛然而止了。

脑死基本回天乏术,目前没有治疗方案,只能维持现状。

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所有身体机能的丧失,后续还有难以负担的高额医药费。

无独有偶,昨天另一起竞技运动员的意外也上了热搜。

男篮队员郭艾伦在训练中,不慎被队友的手指插入眼睛。

当场血流不止,丧失视力。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3

对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失去视力可能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

郭艾伦几度哽咽:“感觉以后打不了球了。”

“瞎了我也不活了。”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4

目前,郭艾伦已经接受了紧急手术,被诊断为结膜破裂,缝了40多针。

后续恢复如何?能不能重返赛场?后半生的生活怎么办?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同时看完这两个事故,我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感叹于体育行业的风险之高。

一个小的意外,一次不经意的失误,可能会断送一名运动员大半辈子的努力,甚至是整个人生。

另一方面,又觉得此类事件不该被轻巧带过。

就像网友说的:比起事故发生后的惋惜,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并给予他们更多的保障。

17岁猝死在赛场上的国羽小将张志杰,练习时失误导致高位截瘫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太多类似的悲剧。

他们的下半辈子的生活保障怎么办?他们家人的生活保障怎么办?

正因为有太多的悲剧,有太多的隐忧,我才觉得今天要说的这个新闻,是如此振奋人心。

昨天“优秀运动员终身保障”项目落地在网上引起热议,我们国家给予全红婵等130名运动员终身保障体制,年满60岁之后可以按月领取保障金。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5

标准为金牌6000元/月、银牌5000元/月、铜牌4000元/月。

比起嘴上动不动就谈奉献,谈伟大,给予他们与自己的贡献相匹配的收入和保障,比什么都实在。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6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随着这个项目落地,会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得到保障。

羽毛球运动员王昶和梁伟铿说:“这个项目对年轻运动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它不仅能够减轻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还能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体育事业。

因为他们可以看到,即使退役后,社会也会给予他们极大的尊重和保障。”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7

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引发争议的体操运动员吴柳芳。

因为伤病无奈退役,最后只能走上擦边舞蹈之路谋一口饭吃。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8

还有柔道运动员高凤莲,退役后生活艰难,为了生存,在街头卖羊肉维生。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9

更有甚者,只能靠变卖奖牌维持生活。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因为人们往往只知冠军,不知第二名、第三名。

但他们每个人都像冠军一样,付出了同样的青春,流了同样的汗水,磨练了同样的十几年,可站在领奖台上的人只有一个。

大部分运动员,是不被看到的那部分,在身体到达极限之后,只能黯淡退场,退役之后,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将目光从金字塔顶端上的那些人中移开,那些失败的“炮灰”们,难道不同样应该得到我们的善待?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和那些人有着同样值得学习的精神和毅力。

更因为他们才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群体,能让大部分普通人看到逆天改命的希望。

在知乎上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

“你会考虑送你的孩子去练职业体育吗?”

有一个回答让我印象很深。

“家庭条件好的话,不会送孩子去吃这个苦。”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很多家庭送孩子去学体育,是因为太过穷苦到给孩子找不出一条出路。

全红婵成名前,她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滑冰运动员范可新小时候,家里经常靠母亲从垃圾箱里捡东西回来维生。

还有奥运冠军谌利军,家里也是远近闻名的特困户。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10

他们日复一日,一刻不停地刻苦练习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是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们连这些都不能满足,不能给他们起码的尊重和保障。

那普通人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谁还愿意相信坚持的力量?

所以,我无比希望像这样的终身保障制度,应该还来得多一点,覆盖的人群更广一点,这样每一个拿着命去争夺奖牌的人,会更安心,更有保障。

看完北京“天才运动员”脑死亡事件,我终于理解了“全红婵”们的痛楚(组图) - 11

为什么我今天要写这篇文章?

不是为了喊口号,而是想说有些事情,不能喊喊口号、看看热闹就算了。

运动员背后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改进。

最大程度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给予他们更多的保障,而不是每次看到他们落魄生活的新闻才觉得惋惜。

让他们看到,即使没有登上金字塔顶端,即使退役,社会也会给予他们极大的尊重和保障。

这件事无比重要,这也是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体育事业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很多人,羞于谈钱,仿佛只要把那些做出贡献的人和金钱扯上关系,就好像玷污了他们一样。

仿佛只要金钱上的奖励大于精神上的赞扬,就会变得功利了一样。

我们总爱把运动员架上神坛,却在他们饱受伤病之苦,和生活之难的时候不闻不问。

我们热衷渲染运动员的不易与被撞,却对他们要负担的生活的重量视而不见。

空谈道德,不讲规则;

空谈牺牲,不讲回报。

才是对运动员真正的漠视和不尊重。

为什么一些欧美国家的体育很强大?

因为他们的运动员不愁无依无靠。

美国很多运动员退役之后仍有信托基金保障,涉及方方面面。

日本JOC设立运动员再教育基金覆盖35+运动项目。

德国甚至给退役的运动员配备职业规划师。

体育也好,别的职业也罢。

任何一个项目想要发展起来,都不应该“用爱发电”,再伟大的叙事,也遮不住现实骨感的凄凉。

谈钱,就是对奉献最大的尊重。

让那些运动员、奉献者们过得体面点,比什么都实在。

别让冠军、英雄们的归宿,只是感动中国的颁奖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