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9月13日 16.1°C-20.1°C
澳元 : 人民币=4.76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澳洲公立医疗——免费的馅饼不易吃

2013-07-01 来源: 太傻网 评论0条

据澳洲新快网报,日前,新州一些公立医院门诊因轮候名单过长而拒收新病人,导致没有购买私人医疗保险的病人陷入“求医无门”的境地。而新州卫生信息局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一些大型医院并未达到71%的病人在4小时以内离开急诊室的国家急诊室目标。这让坊间再次把焦点放在医疗上。在澳洲看病、检查、手术和住院(公立)都不要钱,这让澳人引以为豪。但也有许多华人认为,在澳洲看小病不方便,看大病等不起,看急诊排长龙,免费医疗这个香喷喷的馅饼并不是那么容易吃到。

病人苦等盼急诊提“速”

一说到看急诊,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个华人家庭均连连摇头,“这里的急诊太难等了!看病虽然不用钱,但是求医太不易。”

家住悉尼北区的黄先生说,其3岁的女儿小黄有一次往鼻子里塞了一颗大珠子,晚上9点睡觉前才被发现,用尽方法都不能将其取出,夫妇两人只好带上女儿到医院看急诊。

这颗大珠有珠孔,小黄并不觉得呼吸困难,但就是说鼻子痛。接诊的护士量了小黄的体温和血压,一切正常,于是便被安排在一旁等待。等了5个多小时,女儿非常困乏,又很紧张,睡一睡,醒一醒,整个人烦躁不堪。后来到了半夜两点多钟,才看到医生把珠子取出来。

张女士的70岁父亲有一次眼睛出血,也是晚上10点多钟去看急诊,也是等了将近5个小时才看上医生。“没有涉及生命危险,一般都没有那么快看得到医生。急诊室永远人满为患。但是小孩或者老人等上那么长的时间,不要说还有病痛,本身体力上就支撑不了,累都累病了。”张女士说,“我们那天凌晨四点多才回到家,我父亲累得不行,身体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

急诊为何变慢诊?

澳洲华人西医组织之专业团体——澳华医学会会长林奇恩博士医生谈到,目前急诊室大受影响,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人手不足造成。医护人员数量并没有增加,但是病人的数量在增加,这让医疗资源更显紧张。由于政府的医疗预算有限,一些公立医院已经停止聘请合约医生或者护士。医疗预算削减还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有的医护人员即便是加班,但是医院并不支付加班费用,或者只是用假期补偿,这让一些医疗前线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难免沮丧,也会选择从公立医院系统转向私立医院系统,从而导致公立医院人员更为不足。

澳华医学会副会长兼澳华医学会社区健康委员会主席李超浩医生还谈到,现在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多,病人的数目不断增加。而许多病人本身各种疾病多,服用的药种类多,医生要考虑的情况更为复杂,诊断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这个问题不单单是澳洲,全球都存在相同的问题。

李超浩医生说,有的国家的医院面对急诊病人的时候,医生会走所谓的“捷径”,直接给病人打一些止痛针,病人感觉痛楚暂时得到缓解便离开,这样的治疗时间当然快,但是并没有治本,并没有最终查出病因,提供治疗方案为病人解决问题。而澳洲医院不会如此,医生对待急诊病人的病情都会花足够的时间去查根究底,相应也就慢一些。因此不能单纯看病人通过急诊部门时间上的快慢,还要看到医疗质量和表现上的比较。

看眼科专科等了近两年

除了急诊之外,还让一些华人对澳洲免费医疗有所诟病的是看专科难,等做手术难。陈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她的年过6旬的妈妈因为眼睛深度弱视,在得到家庭医生(GP)转介之后,足足等了21个月,日前才得以看到免费的专科医生。“这还只是初步地看,具体到要动手术都不知道要多少年后了。”陈女士说。

陈女士的妈妈因为病情不算严重选择了长时间的等待。但刘女士的父亲就选择了离开澳洲回到中国做手术,之前单单一个肠镜预约就等待了半年。“要排上做手术似乎遥遥无期,我父亲只好回国做手术了,他难以忍受病痛。”刘女士说。

回国就诊、动手术成为一些老年移民的选择,特别是患有一些慢性病但是又不造成生命危险的老人的选择。不少移民到澳洲的老人,在原住国都享有着不错的医疗,无论是取药、住院或者进行手术,原工作单位可以报销绝大部分费用,他们退休之后跟随儿女来到澳洲。对于他们来说,语言上和医生沟通也是一个大问题,有的老人如果没有子女陪同,在澳洲根本就不清楚应该如何看病。这种种因素的考虑,让他们在选择究竟是在原住国自掏少部分医疗费用,但是更快地进行手术,与在澳洲完全免费,但是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两者之间,很轻易地就选择了前者。

但是对于老年移民来说,如果子女都已经移民来澳,回国看医生动手术舟车劳顿不说,手术过后的护理也成了一个问题。

福利效率难兼顾

澳洲医疗的基本理念是无论贫富,所有人都应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为澳洲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福利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的“公平”和“免费”,却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者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比如急诊与手术。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效率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如果我患了慢性病,我的手术得等待排期,这也许要等上好几年,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完全免费,所以这个国家的医疗资源要给予更有需要的人,看病有轻重缓急之分,有的人虽然排队比我迟,但是病比我重,比我先看到医生,比我先做手术。虽然这个病痛每天都在折磨我,让我寝食不安,坐卧难宁,但是它根本不会致命,也达不到要去看急诊的地步。我永远都排在最后。那么这免费的午餐是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呢?”一位华人这么问。

一些华人反映,虽说到公立医院都不用钱,但要进得去才行,这医疗制度让平民百姓不会因为得了大病重病而无所医,而倾家荡产。但是也有不少的病人在这种漫长的等待中生活质量遭受到损害。比如关节炎,绝对不致命但是痛起来真要命。

日前媒体报道,在新州纽卡素地区(Newcastle),有1万名病人被列入所谓的“秘密轮候名单”。与此同时,有的公立医院门诊正因轮候名单过长而拒收新病人,因为部分病人的候诊时间已长达2年。

李超浩医生说,无论对那个国家来说,医疗资源永远都是紧缺的,需求永远在增加,医疗的经费永远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那么能够做的只能是针对现有的资源想方设法做到最优化。他认为,虽然现实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不可否认澳洲的医疗系统的先进和完善在世界上仍然是数一数二的。

也正是考虑到效率的问题,澳洲有两套医疗系统,私立与公立医疗。希望拥有更多选择权的病患者可以考虑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澳中医疗体系迥异

不少华人谈及在澳洲看病不易,看小病不方便,看急诊排长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澳中两国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

澳华医学会会长林奇恩医生谈到,在中国大陆,通常是病人自己选择到哪家医院直接看病就医,看普通门诊还是专家门诊也都是自己决定。对家庭医生作用的意识并不强烈。但在澳洲,病人有任何病痛首先要去找GP(generalpractitioner),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家庭(全科)医生,大部份临床问题都能够解决。但是遇到一些严重疾病或者有病情需要专科介入,家庭医生就会把病人转介到专科医生或者医院的专科门诊或急診室。在澳洲国民保健的条例下,任何人必須要得到家庭医生的转介(信),否则专科医生不能接診。家庭医生在澳洲医疗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是医疗系统里的基层前线人员。

就是这个让许多华人移民认为不方便的家庭医生首诊制度,却恰恰体现了澳洲医疗先进和完善之处。林奇恩医生介绍,中国国内的医院按照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患者自负经费。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出现过度服务的问题。因为医院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越多,收取的费用就越高。此外,由于患者本身并非医生,有時候会看错了科而耽误了诊治的时间和机会。但是这种情况在澳洲则较少出现,由于医疗费用由国家支出,病人只能是按需检查。家庭医生必须帮政府把好关,不可滥用政府的钱,否则一旦查出,家庭医生有可能面临罚款,更严重是摘牌的惩罚,而患者本身也要补足应缴的费用。在这一点上,医疗费用透明度高许多。

林奇恩医生举了一个例子,曾有病人要求检查身体的项目高达50多项,但最终家庭医生只批了7项,其余被拒的40来项是医生认为和本身病情无关的检查。澳华医学会副会长兼澳华医学会社区健康委员会主席李超浩医生则谈到,澳洲跟从英国做法,有病先看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对医学方面虽然不专但是了解非常广泛,能够清晰知道患者需要看哪方面的专科。比如病人觉得呼吸困难,这可能是因为心脏方面、肺部、胃酸倒流等等原因造成同样的病征。如果是病人自行到医院挂号,他自己觉得应该看心脏科的医生,但也许他判断错误。这里也许就延误了病情,也浪费了病人的时间和金钱。

削减医疗经费影响病人

澳洲的医疗系统虽然是世界上比较完善的医疗系统,但是这急诊慢、轮候长的的确确影响到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澳华医学会会长林奇恩医生坦言,目前联邦政府和新州政府削减经费,导致一些家庭医生的运营压力增加,成本增大,利润低。一些家庭医生会向就诊者实行收费,不再全额报销,以维持诊所的运营和支出,就诊者需要自行支付一部分看诊费用。

本报记者了解到,普通就诊,有的家庭医生收取50元诊金,病人然后持收据到Medicare报销37元,自掏13元。如果是更长时间的就诊,有的家庭医生则收取85元,病人只能报销70元,还得自付15元。还有的家庭医生虽然仍然实行诊费全额报销,但是会向每位患者每年收取20-30元不等的行政费用,以应付诊所日渐增长的开销。还有的家庭医生虽然全额报销或者不收取病人的行政费用,但是在运营压力下,只看一定数量的病人,不再接受新病患等。这一切,无论是成本还是压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转嫁到了病人身上。

一些医院由于人手紧张或者资源有限,只接收由专科医生转介过来的病人而不再接收直接由家庭医生转介的病人,这让一些病人无奈之下只能去看急诊,想办法拿到急診专科医生的转介信,以期望能够进入医院。

医疗经费遭受削减,澳洲有的医院宣布砍掉一些择期手术,关闭一定数量的病床以及裁员。有的病人的等候手术时间已经超过了临床建议的期限。澳洲一些医学人士表示,一些医疗服务的削减将影响到病人及其家人的健康,因为病人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进行手术或专科护理,这将直接影响到她们的生活质量。

日前,澳洲医学联合会新州主席布莱恩(BrianOwler)敦促新州政府在下个预算案中将医疗拨款提高至少7%来维持现在的医疗看护标准。他说:“这不是削减医疗拨款的时候,这会导致当地的卫生区域减少病床数或者令他们的医院提供服务的水平倒退。”

华人就诊注意事项

对于华人来说,要更好地用好澳洲的医疗资源,首先必须要了解澳洲的医疗系统。

林奇恩医生认为,在澳洲生活的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医生。医生对病人情况的准确了解,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治或者转介给合适的专科医生,以免延误病情。其次不可滥用急诊室。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寻找使用自己母语的医生,沟通更为方便,更好地享有医疗服务,对于许多医疗服务一定要问清楚家庭医生,没有必要人云亦云,每人情况不一样,许多信息可以通过咨询家庭医生得到。

已经成立23年的澳华医学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促进成员的专业水平及促进澳洲华人社区健康。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使用中文的家庭医生,也可致电澳华医学会98736222,得到更多华人家庭医生的信息。

李超浩医生认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在他所接触到的病人当中,有一些华人专业人士,即便是英语在沟通上毫无问题,但是在看病的时候,在述说病征和使用医学名词的时候,仍然还是认为使用母语更为方便。

对于一些华人移民选择回中国治疗,李超浩医生认为病人拥有自己的选择权,但是这些在澳洲以外的地方就医的病人,回澳洲的时候应该带有非常清晰的医疗报告,包括服用何种药物、有何过敏反应、做过何种手术、程序如何,一系列的资料都应该非常齐全,这样将会更为方便在澳洲就医,让澳洲的医生更为了解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方案等等。总而言之,保留好详细的病历非常重要。

原创声明:本文系本站原创采写/编译整理/读者来稿,欢迎转载!转载时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