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9月17日 10.6°C-15.2°C
澳元 : 人民币=4.78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澳洲女同家庭小孩现身说法:想要爸爸≠恐同

2016-11-16 来源: 澳洲网 评论1条

今年在澳洲国会公开反对同性婚姻的Millie Fontana在一对女同性恋的家庭长大。Fontana从小被剥夺拥有父亲的权利,成长中缺少爸爸使她在身份认同上产生困惑。

澳洲女同家庭小孩现身说法:想要爸爸≠恐同 - 1

面对许多外来者抵毁,忘恩负义、不珍惜两个母亲的爱等等漫骂,Fontana表示自己能站在台上分享,早经过两位妈妈及亲生父亲的支持。 Fontana说:“冒着被歧视的风险,我的妈妈们仍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她们爱我,亳无疑问。”Fontana从不否认自己来自一个被爱的家庭,但她想向外界传达的是:爱并非没有差别。

Fontana不只一次重申:“这是小孩的基本权利,不应由少数人改变家庭的结构。”她尊重任何异性恋或同性恋的关系,不过她也坦言婚姻并非为恋爱而设计,是为家庭而生。她说:“如果恋爱就能结婚,我认为说这句话的人无论性倾向为何,都不适合结婚。”

澳洲女同家庭小孩现身说法:想要爸爸≠恐同 - 2

她以自身为例说,她就是藉由第三方(意指捐精或代孕)所生下的小孩。她特别用“订作儿童”的字眼来形容这是一场交易。大人为了平等获得一个可爱宝宝,小孩没有任何选择。但她坦言最不能接受的是一堆刻意扭曲的谎言。

Fontana失望地表示:“我想要一个爸爸,难道这是恐同吗?”她说,的确有不少单亲或同性家庭小孩长大后有出类拔萃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小孩不需要父母。或渴望有父母亲的小孩就被贴上“恐同”的标签。没有爸爸造成她在成长过程中饱受负面情绪困扰,这些感觉并不是想像出来的,为什么LGBT却要她禁声?

澳洲女同家庭小孩现身说法:想要爸爸≠恐同 - 3

事实上,LGBT群族打着同二代可以幸福快乐又稳定来自样本极少、没有经过长时间研究的统计数据。目前为止,品质最好的研究来自1986年美国纵向女同性恋家庭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Lesbian Family Study),针对154位女同性恋母亲及78位青春期的孩子调查,这仍是样本数少并缺乏男同性恋家庭的研究。

Fontana说,LGBT团体也宣传“父母角色可替换”的说法,似乎是推翻过去家庭的研究结果。她认为,LGBT漠视父亲及母亲的互补功能是“去性别化”,是不是也算一种歧视?

澳洲女同家庭小孩现身说法:想要爸爸≠恐同 - 4
(图片来源:澳洲网)

耶鲁医学院Kyle Pruett及全球知名心理学家Brenda Hunter都曾公开表示,父母会提供不同种类的爱。父亲往往会训练孩子独立及冒险,而母亲会给予安定及公平。Pruett博士甚至说,婴儿8周大的时候,就可以辨别父母,各别产生不同的互动模式。青春节尤其更加明显。进入密友期后,小孩会透过父母的相处发展人际关系。

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研究父亲的重要性及母亲的地位时表示,孩童从父亲与母亲相处中学习对待女性的方式;而从母亲身上学习到如何健康看待男性并设立界线,彼此功能及角色无法互换。

关键词: 同性恋恐同家庭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土澳乡民
土澳乡民 2016-11-17 回复
最有力的解释为何反对同性婚姻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