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9月13日 16.1°C-20.1°C
澳元 : 人民币=4.75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黄巢杀尽了士族,也斩断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族的一根中流砥柱

2022-02-1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时间大约是在西方圣人耶稣诞生之后的第900年左右,这个圣人的诞生在当时的确是与中国没有关系的,因为在西汉灭亡的最后几年的时候就是刚好进入到了这个阶段之中,西汉最后一任皇帝和一个叫做王莽的人牵连上了亲戚关系,而王莽也一直将自己看成了是孔子以后五百年出来一次的圣人,这一次的自称圣人活动和称帝虽然失败了,但却让汉帝国和后面的王朝看到了中间的豪强与士家大族在关键的时候是国家的柱石。对于科举的愤恨

黄巢杀尽了士族,也斩断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族的一根中流砥柱 - 1

历史到了9世纪的时候,唐朝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几年时光,这个时候的唐朝也许不知道曾经帮助自己网罗了天下人才的科举制度会成为压倒唐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唐王朝对于科举制度的不重视,使得这个制度之中早就已经被腐蚀的不像样子了,曾经在唐朝初期的时候还算是比较清明,到了盛世和中期的时候,虽然可以靠着一些大人物的举荐走上一条捷径,但晚唐时候这条道路似乎都已经被堵死了。二十年的时间对于中国历史和创世纪以来的长河似乎的不值得一提的,但唐朝正是因为这次科举考试的忽略最后走向了灭亡,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被死神抽走了最后一丝的力气。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失去了曾经的公平,公正,公开,这一次的天下依旧像曾经的车轮一样慢慢的朝着前面行走,这是一个旧帝国的惯性,即使失去力量新生的源动力,但依旧会自动动起来。

黄巢杀尽了士族,也斩断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族的一根中流砥柱 - 2

这个时候有一个来自于山东菏泽县的读书人,他出身在一个商人的家庭,商人家庭之中出生的孩子在之前的汉朝和唐朝中期的时候是不被允许读书识字参加科举的,但到了晚唐的时候,连国家的官位和制度都可以拿来换钱,这个读书考试又有什么重大的呢?这位唐朝曹州的读书人他曾经自命不凡,认为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是绝对可以吸引考官的注意力,从而金榜题名,最后走上了高高的殿堂,掌握无上的权力。可惜的是历史和社会的现实却是狠狠的给了他一耳光,很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成功,让这个年轻的读书人家里也开始衰败,父亲和祖父那一辈积累的钱财在他读书的事业之中被使用的没有多少了,再这样下去那就是真的败家行为了,所以这个人在最后多次失败之后终于决定不读书了,以后不参加科举考试了,写下了一首名叫《不第后赋菊》的古诗,然后挥了挥袖子离开了长安城这个伤心地,他的名字叫做黄巢,唐末的大魔头。造反诗最霸气的黄巢

黄巢杀尽了士族,也斩断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族的一根中流砥柱 - 3

中国历史之中因为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无数人,多如恒河之沙,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失败一直考到五六十岁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但科举考试失败之后写下造反诗最后名动千古的人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唐朝末年的曹州人士黄巢,他的一首菊花诗将长安城染红;另外一个是元朝末年的朱元璋,他也是通过一首菊花诗再次复兴了华夏。浮动之后的袖子让后人记住了全部都是诗词内容,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盛唐诗人写的,因为诗词的风格其实和王朝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很难想象国家末年可以写出来这样霸气绝伦的诗,很多人在后世表达决心的时候依旧是喜欢使用“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回到家乡之后宣布自己响印藩镇将军王仙芝的号召,仅仅使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

黄巢杀尽了士族,也斩断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族的一根中流砥柱 - 4

从小兵做起,一下子统帅到了数十万人的部队,中间裹挟的流动民众甚至高达百万,因为这样人口众多,所以黄巢带着的这些人不能长期在一个地方割据自守,他们需要不断的转移自己的根据地,每一次攻打下来郡县和比较大的城市都会从中掠夺财富,分配女人以及大量的粮食,这样以来裹挟的人口是越来越多,一直到惊动了长安城,京城之中的皇帝甚至都已经动了迁都或者逃亡四川的念头。黄巢使用了6年的时间攻打下来了长安城,彻底的动摇了唐朝皇室的根基,此前的安史之乱和各种藩王军阀之间的混战只是消耗了财富和底层人口,“士家大族”没有伤到根基,损失的财富只需要安定几年,唐朝最为底层的百姓和奴隶辛勤的劳动就会迅速的将这些财富补充并积累上来。但黄巢进入到长安城之后就不同了,也许他是真的要为天下穷苦人出一口气,也许是带着当年科举不中的怨恨,他大开杀戒,屠戮了关中和中原。士族制度给帝国的福利

黄巢杀尽了士族,也斩断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族的一根中流砥柱 - 5

士族制度之中出现了很多人才,这自然是不用列举都可以知道的,在唐朝的时候社会之中出现了几个十分尊贵的姓氏,他们都是从南北朝时代就一直显赫荣耀,就算是皇帝的女儿想要嫁入到这些家族之中也不一定是可以的,这些世家大族在哪个时候被称为“五姓七望”。他们的家族都是从魏晋时代开始流传了三四百年的老家族,即使是本源家族之外的分支,门口两根柱子所形成的门阀也是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望及的高度。很多说清楚这种制度到底是不是一种好制度,但在西汉末年和东汉时代的时候,这些大家族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了很多力量,当时汉朝对匈奴作战之中最为精锐,立功最多的依旧是来自于陇西的秦人世家大族,他们有着优越的经济条件,可以靠着自己家族的财富准备战马和武器,还有家中派遣的专门佣兵为他们牵马服务,这些人被称为汉朝骑兵精锐,在文景帝那个懦弱的时代就可以和匈奴射雕人一较高下,他们被叫做“陇西良家子”。

黄巢杀尽了士族,也斩断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族的一根中流砥柱 - 6

可惜且可悲的是唐朝之后这些士家大族和许多士家大族的分支都消失了,被武力宰杀了,然后很多人到了宋朝的时候就开始说是因为失去了这些固有的世家大族,所以对外作战的时候找不到这些精锐,所以在对外作战的时候找到的都是一群农民子弟兵,这些农民固然人多,但心中没有对国家效力的那种归属感,心中没有超越家族前辈英雄的心态,因为他们的祖上本来就没有,乱世之中作战本就是逃亡和朝廷抓壮丁,只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才可能提供敢战之兵。这样的说话的确是不无道理,所以黄巢在占据了长安和关中以及洛阳中原之后大开杀戒,那凄惨的情况报仇雪恨的目的达到了,但唐朝末年大诗人韦庄感叹:天街踏尽公卿骨,门阀豪门无一半。后半句是化用,但的确是说明了那个时候的惨状,在封建帝国之中没有国家概念,有的只是天下,所以奴隶和普通民众从军之后很难有今天的这种血性和报销国家之情,而世家大族子弟之中的人在那个环境之中成长起来,战场上的英勇也是为了延续自己家族的辉煌,这样的道理是更加说的通和说的下去的。总结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出现之后,就很少有人再替士族叫魂了。因为秦汉的强盛经过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并不是门阀贡献巨大,而是中央集权太给力;唐朝的科技文化和开放包容,难道是五姓七望出的血本?其实是国家策略和政治继承人选对了;两宋之后的各种奸臣和文人门阀从来都不少,而是制造了更多的假象。士族门阀在唐之后消失是一个伪命题,这是历史深入研究的公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国家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有门阀呢?只不过是旧门阀倒塌之后的废墟之上起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门阀罢了。只不过新门阀的风采达不到曾经的那种高度罢了,这种本质从来都没有变过,也从来都不会去变。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