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9月13日 14.6°C-17.4°C
澳元 : 人民币=4.79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火势不大就不需要急于逃生?火灾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线性的

2022-05-14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5月12日,这个日子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充满伤痛的日子,因为在2008年的这一天,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很多同胞在这一天失去了家园、亲人,乃至生命。

也正是因为如此,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从2009年的5月12日开始,这一天就被定为了“全国防灾减灾日”,迄今已经有14个年头了。

在各种灾害之中,火灾无疑是最为常见的一个,仅统计刚刚过去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接报的火灾总数就达到了21.9万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防火意识、学习防火减灾知识,一方面减少火灾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够在火灾发生后作出最正确的反应,以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火势不大,就不用着急?

火灾发生后怎么办?八个字:尽速逃生、及早报警。

而就是这八个字,很多人却没能够做到,为什么呢?因为火灾看起来还不够大。有时候,我们发现火灾的时候,火势看起来的确是可控的,室内只有一些烟尘和少量的着火点,此时,人们很容易产生误区,认为逃生的时间还十分充裕,无需着急。

于是本着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开始收拾贵重物品,殊不知此时情况可能已经十分危急了,因为火灾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火灾从可控变为不可控往往只是一瞬之间的事情。为什么呢?这就要从起火开始说起了。

火灾扑灭明火就好了?

任何一场火灾都是由一个或数个起火点开始的,之后火势会逐渐向周围的物体蔓延。

在室内,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燃物,另一类是非可燃物。凡是能够与氧气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就是可燃物,在家居环境下,大多数的可燃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含有碳元素。

室内环境相对封闭,火灾发生后,室内温度会因为燃烧而快速升高,特别是一些局部区域的温度可能会达到数百度,而高温会导致一种化学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裂解”,也叫“热解”。顾名思义,热解就是物质因高温而发生的分解反应。

室内的可燃物裂解后会形成大量微小的碳颗粒,这些碳颗粒会徘徊于空气之中并与一氧化碳搅合在一起。

一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一部分的一氧化碳是室内的二氧化碳与碳颗粒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可燃物中的碳元素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总之,在密闭的火灾环境下,一氧化碳的浓度提升是很快的。

此时室内已经充斥着潜在的危险,因为空气中的碳颗粒与一氧化碳都是可燃的,而它们只是在等待着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温度”。室内可燃物的燃烧会不断产生热量,室温会迅速升高,当某些局部区域的温度达到650摄氏度时,灾难就来临了。

650摄氏度是一氧化碳的燃点,此时室内浓密的一氧化碳混合着碳颗粒会瞬间被点燃,火势一瞬间就会变得不可收拾,这种现象叫做“轰燃”。

轰燃发生后,火灾现场各个房间中本来没有接触火焰的可燃物都会在一瞬之间被点燃,也就是说火势会瞬间蔓延到全屋。

当然,轰燃发生之前是有一些征兆的,比如门会热得烫人,让人无法打开,这说明木质物的温度已经达到了300度以上,轰燃的发生可能只在一线之间。

一旦室内发生轰燃,再想凭借自己的力量逃生就不太可能了,所以当火灾发生时,如果火势可控,还符合逃生的条件,那么就应该尽速逃生,千万不可留恋财物。

2021年5月20日7时,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鹏新东路的一家川味饭馆就发生了火灾,并出现了轰燃现象。

轰燃现象发生后不仅导致该店铺本身严重受损,火势也迅速波及到了旁边的一家汤包店,此次轰燃事故共造成了两人受伤。

如何避免轰燃?

现实的案例让人们领略到了轰燃的可怕,但也并不是说一旦发生火灾就必然出现轰燃,轰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时间与室内环境密切相关。

轰燃发生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可燃气体的浓度。如果室内通风情况良好,则轰燃不容易发生,反之,如果室内是完全密闭的,又采用了绝热性能好的材料,那么热量积聚的速度就快,轰燃就更容易发生。

对于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而言,是无法准确判断轰燃发生的时间的。

所以因为火势不大就放慢逃生的脚步,甚至选择自行扑救灭火都是错误的做法,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另外一个谣言了,那就是“消防车要钱”。

消防车要钱?假的!

2021年4月11日,晋中市太谷区凤仪街就有一辆运载焦炭的车辆起火,而驾驶员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报警,其原因竟然是担心火警要收费。

这是绝对不存在的事情,我国消防法中明确规定:“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误信谣言而企图自行灭火,将自己陷于危险的境地。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增强自己的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