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惨败匈牙利,源于索斯盖特一次糟糕的滕哈赫模仿秀
欧国联从来不是什么重要的比赛,但从欧国联降级是很丢人的事情。
英格兰正在面对着这种危险。
昨天凌晨进行的欧国联第四轮的比赛上,英格兰在主场0-4不敌匈牙利,爆出了一个惊人的冷门,而且这个结果也意味着在这一届欧国联小组赛上,英格兰2平2负,需要将保级的希望寄托在9月对阵意大利和德国的比赛上。
如果强度较低的欧国联都打成这个样子,11月的世界杯该如何对他们抱以期待?
对阵匈牙利的这场比赛,索斯盖特摆出了433阵型。
凯恩两侧为萨卡和鲍恩,三中场为贝林厄姆、卡尔文-菲利普斯和加拉格尔,四后卫从左至右分别为里斯-詹姆斯、格伊、斯通斯和沃克。
在实际比赛中,名义右后卫基本不参与进攻,右侧拉边任务交给鲍恩或加拉格尔,说明在孜孜不倦的四后卫尝试中,索斯盖特还是知道沃克的真正价值。
毕竟,斯通斯是难堪大任的。
然而即便保有了一些三后卫元素,英格兰在阵型布置上有着明显问题。
首先在位置安排上,右脚的里斯-詹姆斯代打左后卫就很不适合。现阶段他的优势体现在对抗、体能和传中层面,沃克不上,里斯-詹姆斯就需要插上,但他的插上就会很别扭,集中体现于插上后的优势无法展现:
仅就这一点来说,反倒不如让里斯-詹姆斯拖后,沃克参与进攻。
索斯盖特的脑子显然不够灵活。
这一点还体现在对萨卡的使用上。在阿森纳的体系中,萨卡所在的一侧是得到资源照顾的,这是他能打出表现和数据的关键。里斯-詹姆斯不上,萨卡完全可以扮演一位插上幅度较大的翼卫,这就能为他提供发挥空间。
然而在一系列布置之下,看似主攻的左肋进攻就显得非常杂乱、无序:
之所以要如此布置,索斯盖特或许是在模仿滕哈赫。
在具备支点能力的中锋(阿莱/凯恩)身边,左肋布置一名大个中场(赫拉芬贝赫/贝林厄姆),右边布置一名小个边锋(安东尼/鲍恩),尝试同时兼顾横向扯开宽度,纵向形成两人对抗的局面。
这的确是滕哈赫思路的一部分,但索斯盖特的模仿却成为了画虎不成反类犬。
在滕哈赫的阿贾克斯体系中,中锋的活动范围不会很大。
阿莱无需经常性地回撤、拉边,他只需要顶住对手的中卫,而在他的左侧,赫拉芬贝赫会形成左肋位置的支点,辅助左侧打出进攻。
这样一来,当左侧的进攻形成时,阿莱这个强点就可以来到门前,而后点参与进来之后,门前就可以形成包抄的梯次布置:
荷兰杯决赛上赫拉芬贝赫的这粒进球中,后上的克拉森可以看作是中锋:
而英格兰盲目模仿后的悖论出现在,凯恩必须要动起来,这不仅是因为他现在需要回撤、拉边才能形成作用,英格兰也需要他动起来才能打开进攻局面:
还有一点是,贝林厄姆还做不了左肋支点,经常要球的他还没有这个意识:
这样一来,整个进攻态势就会发生变化,就像这次进攻中的位置:
在阿贾克斯的体系内,凯恩不该向左前方移动,而是应该向正前方移动,左侧应该交给贝林厄姆来支撑,所以贝林厄姆的位置过于靠后,与此同时萨卡也不该内收,而是应该站在边线位置,彻底扯开宽度。
做不到这样,那英格兰即便打出了肋部进攻,包抄力量也不够充足和丰富了:
毕竟你要面对的匈牙利可是用五后卫在防守。
由于不同的中锋特点,即便要模仿他人的战术布置,也要对此进行一定的改造和适配。
凯恩不能像阿莱那样在中路活动,这不仅会限制他的发挥,也会削减他在有球时对英格兰中场的价值,但英格兰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比如在第15分钟这次尝试:
当凯恩已经回撤拿球,并且吸引了多人防守时,他已经为进攻端扯出了足够的空间:
贝林厄姆可以不做肋部支点,那就请用冲击利用到这片空间,但他只是在原地随着凯恩转了一圈,完全没有前插的意识:
凯恩已经不是5、6年前的凯恩了,这一点在热刺的配置已经非常清晰。
本赛季的凯恩依然关键,但他之所以还能打出数据,主教练的布置同样不可忽视。孔蒂来到球队之后,小卢卡斯很快就失去了位置,库卢塞夫斯基成为铁打主力,原因并不难找。
相较于小卢卡斯,库卢塞夫斯基可以在一侧提供对抗,而与此同时,孙兴慜依然在提供速度元素和冲击作用,所以作为中锋,热刺的体系分散了凯恩的很多职责,这让他在回撤之后,对手的阵线依然会被压制住,不敢上前,因为库卢塞夫斯基和孙兴慜。
但在这场比赛的英格兰,既无打出球队层面的战术,也没有打出支援凯恩的效果。
第20分钟,鲍恩内切带出左侧的空间时,凯恩身边斜插的人是萨卡,留在中场衔接的人是贝林厄姆:
萨卡的斜插只是分散了匈牙利后卫短暂的注意力,因为后者很清楚,萨卡斜插之后便无威胁,而鲍恩的这脚传球,本来也可以直接传给正在前插的里斯-詹姆斯,完全没必要通过贝林厄姆再传一脚。
类似的职责重叠,在4分钟后再次出现:
凯恩顶住后卫反向打回他带出的空间,然而在那里,萨卡和贝林厄姆跑到了一个空间,外线完全无人。
第31分钟,凯恩这次横移时,贝林厄姆的第一反应也是先要脚下,再去前插:
反倒是在第36分钟这次进攻,贝林厄姆来到了他应该在的位置:
仅仅这个上半场,仅仅这个左半扇,就是战术职责不清的显著体现。
国家队的战术体系,注定无法像常年在一起训练、比赛的俱乐部那么流畅,所以除了核心球员之外,大家都需要首先奉献自己的战术作用。
比如贝林厄姆,要么在肋部对抗,要么向前冲击,现阶段没有要脚下球、调度别人的资格,其他人也都是如此。
下半场回来,英格兰改回纯正的三后卫体系,萨卡回撤成左翼卫,里斯-詹姆斯变成右翼卫,他的传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贝林厄姆的表现也稍有好转,比如知道自己需要冲击了:
换下鲍恩的斯特林也比前者有着更清晰的头脑:
这段时间,英格兰的表现好了很多,但没能改写比分的主要原因在于进攻效率。凯恩回撤、他人前插的进攻模式对他们自己是提升,但距离在匈牙利的五人防线上打出足够的威胁还差得很远。
另外,匈牙利中锋绍洛伊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次次地打断他们的围攻态势:
其实在上半场,绍洛伊就展现了强悍的支点作用。
在斯通斯身前,绍洛伊胜率极高:
这使得斯通斯在这次争顶时,不得不做出额外动作来获得优势,结果染黄,为自己在下半场吃红埋下伏笔:
这一点就不多说了,斯通斯的老毛病。
除此之外,绍洛伊还可以拉边,其在边路的脚下技术也颇为优秀:
他的支点和牵制作用,是匈牙利即便长时间落于下风,但体系始终不崩溃的关键:
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名身高超过190cm的大中锋,而与此同时,再看看加拉格尔:
你也很难想象这是一名身高不足180cm的小中场。
作为弱侧中场,他需要承担比贝林厄姆更沉重的防守职责,但别说帮助菲利普斯,他自身都很难保。
严格来说,匈牙利的前两球都比较偶然。
比如第一球来自定位球进攻:
而这次定位球源自卡尔文-菲利普斯的犯规,而球权转换的起点,就是此前贝林厄姆原地看球的时候:
第二球则是菲利普斯停球过大,直接被对手叨掉:
在非特殊体系下,他能否承担单后腰的职责,这必须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英格兰有很多名不副实的球员,但纸面实力毕竟还是比匈牙利强,所以打成这个样子,进攻端的问题必然首先被问责。
尤其是上半场,重点设计的左半扇完全失败,进攻显得非常混乱和低效,这样一来,再算上绍洛伊对英格兰后场的全面优势,后果就更为严重了。
滕哈赫的东西很好看,但每个环节都是需要配套的,在国家队层面强行套用,尴尬的只会是索斯盖特自己。
不过,如果是想用贝林厄姆来分担凯恩的对抗负担,索斯盖特至少还算是能意识到英格兰的天花板正在逐渐降低的问题,只不过,贝林厄姆还不是二线支点,干不了这个活儿。更何况,他也没有单防能力较强的后腰,以及覆盖面积足够大的矮中卫组合。
0-4,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