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群英》再现二战时期美军B-17轰炸机征战史 机枪手居功至伟
随着《空战群英(Masters Of The Air)》第一集的空战场景广受好评,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的故事又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
“战争地带”对该剧集的初步评论中指出,该剧对细节的关注,尤其是B-17轰炸机飞入高射炮火力范围,或遭到德国空军战斗机攻击的恐怖场景。剧中模拟的高爆炮弹爆炸冲击波、弹片和机枪火力组合非常真实地再现了二战期间白天轰炸行动时的混乱场面。与此同时,B-17机枪手疯狂地保护自己的飞机免遭来自四面八方敌方战斗机的攻击,也成为这部剧集中的一个标志性主题。
本文为美国“The Drive”网站“战争地带(War Zone)”专栏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空战群英》播出之后,立刻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考虑到这一点,值得研究一下这些防御火力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如何随着轰炸机攻势的发展而变化,从而将战争进一步推向纳粹德国和被占领的欧洲大陆。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轰炸机的支持者坚信其巨大的作用,用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Stanley Baldwin)1932年的讲话为例,“轰炸机总会成功。”由于没有真正有效的针对轰炸机的防御措施,轰炸机自身的防御措施也就理所应当地被忽视了。
为了表达“轰炸机总会成功”的口号,B-17的原型机波音Y1B-17只安装了五挺可以由机组操作的.30-06(7.62×63mm)口径机枪。
从广义上讲,正是这种想法导致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在欧洲作战。就英国而言,他们已经通过惨痛的损失认识到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轰炸机的白天空袭行动的脆弱性,并主动改为夜间轰炸。
事实上,美国空军重型轰炸机于1942年夏天开始从英国基地起飞,对欧洲大陆进行空袭。他们依靠的是机群编队战术——主要是“战斗箱(Combat Box)”及其变形——大量B-17轰炸机组成箱形编队,通过机组成员操纵的12.7×99mm口径机枪保护自己。B-17是从英国起飞的第八航空队最重要的轰炸机。
12架B-17组成的中队“战斗箱”编队。注意:1. 长机组,2. 高位机组,3. 低位机组,4. 最低机组。
美国陆军航空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白天执行空袭任务的重型轰炸机,无论采用什么编队,都可能很快变成敌方战斗机的牺牲品,这反映在B-17防御火力稳步增强上。最初,B-17C的防御火力只有4挺12.7mm口径勃朗宁M2机枪和机头的1挺7.62mm机枪,最后的B-17G配备13挺12.7mm口径勃朗宁M2机枪,每挺机枪的理论射速为750发/分钟,有效射程约1000米。
第306轰炸大队的一架B-17G,配备了下颌炮塔,拍摄于1943年11月。原始说明文字为“新的下颌炮塔——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安装在飞机‘下巴’位置,是‘飞行堡垒’防御火力的最新补充。”
在B-17G轰炸机上,这些机枪分别布置在双联下颌炮塔、机身上方双联炮塔、机腹下方双联球形炮塔、机尾双联炮塔,以及机身两侧的单管机枪——机头、机身上部的无线电舱和机身腰部两侧的位置,都布置有机枪。通常情况下,机腹下方的球形炮塔和尾炮塔由专门的炮手操作,其他机枪则由机组人员根据需要操作。
1944年9月拍摄的一张照片中,一名机枪手操纵机枪,通过B-17机身上部无线电舱上方的有机玻璃罩进行瞄准。
顶部炮塔和球形炮塔采用电动液压方式驱动,可以让机枪快速瞄准目标。转动速度约每秒50°,并通过电力供弹。尾炮塔是手动操作的,而其余机枪安装在固定旋转支架上,这意味着机枪手的射界很有限,射击时还需要考虑敌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以及自身飞机的飞行速度。这些机枪最初使用的都是简单的准星和环形对空照门,后来才换成反射瞄准具,让射击更加有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机组人员操作B-17透明机头安装的机枪,这样的机枪有效射界相当有限。
尽管B-17的火力非常强悍,但一架轰炸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仍然处于高度暴露状态,特别是当它接近目标时,需要保持直线和水平飞行状态。
1944年9月,一名射手坐在B-17轰炸机的球形炮塔内。
因此,“战斗箱”编队很快就被采用,编队内的轰炸机处于不同高度,可以提供交错的防御火力让轰炸机相互保护。这给德国空军战斗机带来了严峻的问题,并有助于确保将炸弹准确投放到目标区。考虑到这些空袭行动通常是在高空进行的,轰炸精度尤为重要。然而,如果要想取得成功,这些战术要求轰炸机在遭到战斗机和防空火力的攻击时,都要严格保持队形,这是反直觉的操作。
斯佩里球形炮塔的插图,这种炮塔配备在B-17和B-24轰炸机上。机枪手蜷缩在炮塔内,其供弹系统被认为效果良好。
最终,随着轰炸机编队规模的扩大,“战斗箱”被改进成为“联队箱(Wing Box)”,由三个交错的18架轰炸机组成的“战斗箱”组成,总共54架轰炸机。这对机组人员来说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密集的轰炸机会相互碰撞,而较高位置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可能会击中下方的轰炸机。然而,当“联队箱”编队组成之后,拥有大约700挺自卫机枪,可以用来对抗战斗机。
二战期间壮观的B-17轰炸机群,据称这些轰炸机隶属第3轰炸师第493轰炸大队。
除了投下的炸弹之外,还存在另一种自相残杀的风险,虽然轰炸机的炮塔在设计时设置了自动射界,防止机枪击中自己的机尾,但附近飞行的轰炸机发射出的枪弹可能会击中你的飞机。
随后,美军对“战斗箱”编队进行了一些改变,包括由27架或36架轰炸机组成的松散编队。这是因为德军防空火力一度取代战斗机,成为美军轰炸机的主要威胁。这样加大轰炸机彼此的间距,防止一发高射炮弹爆炸时,可能毁坏不止一架轰炸机。当配备雷达制导设备的前导机群投入战斗之后,这也使轰炸机能够以更大的间距执行任务,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仍然能够相当准确地击中目标。
1943年,第306轰炸机小队的B-17机组站在他们的“神圣地狱猫”轰炸机下,机翼被高射炮弹损坏。
无论采用何种战术,让众多轰炸机进行编队的过程绝非易事。事先需要经过大量培训。对于任务本身而言,机组将轰炸机加入到箱形编队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消耗宝贵的燃料。一些资料称,任务开始时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组成编队。为了简化这一过程,美军还尝试过采用华丽涂装的编队引导机。
德国空军制作的B-17E/F轰炸机模型,用网格表现自卫机枪的射界,帮助Fw.190战斗机飞行员采取正确的截击战术。
与此同时,德国空军也在改进战术,以应对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的美国轰炸机编队。尤其是德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高速“斩击”战术。尽管美国轰炸机最初并没有战斗机护航,但德国轰炸机击落一架B-17、B-24这样的重型轰炸机绝非易事。
德国空军的一份报告指出,从后方发动攻击时,需要命中20发左右的20mm机炮炮弹(比轰炸机自卫机枪的破坏力大得多)才能击落一架美军重型轰炸机。而当时德国空军飞行员对轰炸机的命中率只有2%,也就是说,大概需要发射1000发20mm炮弹才能确保击落一架轰炸机,而一架德国Fw.190战斗机只携带500发炮弹。
1943年,地勤人员正在为一架Fw.190战斗机装上210mmWerfergranaten(WfG.21)火箭弹,用于攻击重型轰炸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增加更多的自卫机枪之外,轰炸机还安装了更多的装甲,这使得德国空军的作战难度进一步增加。
因为B-17轰炸机的前射自卫火力相对薄弱,同时装甲也比较差,德国战斗机飞行员采取从正面攻击战术,拥有更高的成功率。根据德国空军的研究,只要正面命中4、5发20mm炮弹就可以击落一架轰炸机。然而,美军“重型飞机”升级计划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就包括为B-17安装“下颌炮塔”。
1944年1月11日,空袭德国奥舍斯莱本的AGO Flugzeugwerke飞机厂时,德军Fw.190战斗机击落了一架美军B-17G轰炸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美军为轰炸机增加自卫机枪,德军也在增强战斗机的火力,携带更多的弹药,配备口径更大的机炮,后来甚至还为战斗机安装了空对空火箭弹。这些改进都是为了击落美军重型轰炸机而采用的。尽管空对空火箭弹可以在轰炸机自卫火力射程之外发射,只要命中即可摧毁轰炸机,但是,对于第八航空队来说幸运的是,210mm火箭弹尽管威力很大,但命中率并不高。
在实战中,210mm火箭弹几乎无效。航空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普莱斯回忆道:“它直接击落了几架轰炸机,但它经常会对轰炸机造成损伤,迫使它们脱离编队,以便其他的德国战斗机将其击落。”
1943年8月17日,美国空军B-17F编队在德国施韦因富特上空对滚珠轴承生产中心进行轰炸。
1943年10月,第八航空队对德国南部施韦因富特的滚珠轴承生产中心进行了一次突袭。此次行动向美国陆军航空队领导层表明,如果轰炸机想要足够的生存能力,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此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轰炸机群可以使用战斗机护航,但1943年10月14日对施韦因富特的轰炸行动表明,护航战斗机的数量太少、航程太短,无法确保轰炸机群得到充分的保护。
对施韦因富特第二次空袭行动中,共派出291架B-17轰炸机,其中60架被击落,17架受损无法修复,124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令人震惊的是,参与轰炸行动的2900名机组人员有650人丧生,比例高达22%。
1943年10月14日,第八航空队的一架B-17完成对德国施韦因富特的空袭后返航,这次行动后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美国陆军航空队直至1944年2月,被迫暂停了无护航轰炸机对德国纵深地区的空袭。当美军重启空袭行动时,P-51B远程护航战斗机可以为轰炸机提供急需的近距离护航。P-51飞在“战斗箱”前面,最终从德国战斗机部队手中夺取了制空权。战线更广泛地向德国纵深地带扩展,消灭了德国试图削弱盟军轰炸机行动所需的资源,这将有助于轰炸机的空袭行动。
1944年2~6月,多重因素的联合作用之下,让B-17轰炸机成为一种具有生存能力的武器。1944年初的“大礼拜(Big Week)”空袭行动取得成功之后,柏林已经成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目标。1944年3月,美国第八航空队首次对第三帝国的首都进行了空袭。
第361战斗机大队第374战斗机中队由弗农·理查兹中尉驾驶的“Tika IV”P-51D战斗机。
从此时开始,德国空军只能发动象征性的抵抗了。Me.262喷气式战斗机配备重型机炮和火箭弹,是一种强大的轰炸机杀手,但由于装备数量太少,没有实际意义,并且由于飞行员和燃料短缺,造成作战次数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采用火箭动力的Me.163战斗机具有令人惊叹的性能,使其能够毫发无伤地穿过轰炸机群。但是对于德国飞行员来说,这种飞机对他的威胁比第八航空队的还要大。
在第八航空队在欧洲大陆取得优势之前,轰炸机的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轰炸机机组成员拥有的勇气和作战技能。虽然他们得到了B-17轰炸机性能的帮助,为他们抵挡了大量战斗伤害,但他们使用的机枪不仅仅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一张展示B-17腰部机枪手的战时宣传照片原文写道,“希特勒希望这个人回家并忘记战争。一名优秀的美国士官在B-17轰炸机的侧面机枪前,是一个了解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作战的人。”
轰炸机的自卫武器和旨在最好发挥自卫火力的战术,迫使德国空军改变了攻击方式。机枪手取得了显赫的战绩,第八航空队声称轰炸机机枪手击落了6259架敌机,比战斗机飞行员击落的敌机数量还要多。毫无疑问,在激烈的战斗中,确认击落敌机的归属是很棘手的问题。通常,多名机枪手会向同一个目标开火,无法保证观察到敌机残骸,当时也没有机枪照相枪可以确认战果。对于王牌机枪手的有限认定反映了这些现实情况,与此同时,轰炸机机枪手的身份也意味着他们经常被王牌飞行员的官方统计所忽略。
1945年4月13日,第398轰炸大队的B-17轰炸机群飞往德国新明斯特,距离5月8日德国投降还不到一个月。
轰炸机机枪手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他们也处于可以想象的最危险的位置上。1991年4月1日出版的《航空航天》杂志上,布鲁斯·D·卡兰德(Bruce D. Callander)写道,“如果他不开枪就会被敌机击中,机枪手最关心的是如何活下去。”
“任务持续时间长达八个小时,大部分飞行高度都在25000英尺(7620米)以上。轰炸机内的温度只有零下50℃,飞机内没有隔热层,也几乎没有暖气。带有羊毛衬里的飞行夹克不能保暖,而早期电加热飞行服经常会短路烧伤机组人员。腰部机枪手通过敞开的舱口作战,手指被冻住,脚下堆满了弹壳很容易被滑倒。炮塔内的机枪手防护能力稍微强一点,但他们的空间非常有限,无法让酸痛的手脚稍微活动一下。”
事后看来,很明显,拥有足够数量的高性能远程护航战斗机,是将第八航空队轰炸机损失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这些战斗机参战之前,轰炸机机组往往要自己为飞机提供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1944年,第八航空队第91轰炸机大队第401轰炸机中队乔治·H·海利格中尉在“艾克将军”号B-17驾驶舱内,向摄影师挥手致意。
有趣的是,至少在英国有一个学派认为,英国皇家空军最好在二战期间将轰炸机上的自卫武器完全拆除。
1943年,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提议拆掉“兰开斯特”轰炸机上的部分炮塔,以提高90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无武装的“蚊”式轰炸机依靠速度来躲避德国空军战斗机的攻击,这是因为它是一种性能非常先进的飞机,而拆掉所有武器的“兰卡斯特”轰炸机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拥有更高的生存能力。
1943年8月,美国陆军航空队B-17轰炸机的机组。可以看到左侧腰部机枪,以及从机身上部无线电舱伸出的机枪和机腹球形炮塔。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使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的重型轰炸机机组成员使用自卫武器进行反击,他们使用的机枪对于德国空军战斗机而言仍处于劣势。
虽然第八航空队轰炸机机组的战绩永远无法确定,但他们的精神遗产在战后的美国空军中得到了延续。美国空军继续为其战略轰炸机配备了自卫机枪和机炮,最后只为B-52H配备了机尾机炮。至今,B-52H仍在服役,但尾炮已经被拆除。需要说明的是,B-52和其他战略轰炸机都隶属第八航空队——这支部队的机组在二战期间为解放欧洲英勇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