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16.7°C-19.0°C
澳元 : 人民币=4.71
珀斯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别再刷短视频了,真的会越刷越抑郁!

2024-03-10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好好的中学生,刷手机刷出抑郁症?到底发生了什么?

前些天,笔者看到了一篇报道,里面描述了一个普通高中女孩因经常使用手机浏览某社交平台,以至于产生了精神危机。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梦梦一直以为所有的中学生都和自己一样,所有时间都花在作业和试卷里,虽然压力也很大但并不觉得苦。而她下载了小 X 书之后,看到了很多其他城市以及海外留学的高中生的生活 vlog,它们像一个遥不可及的“平行世界”,打破了梦梦原本狭窄的认知。“平行世界”中的同龄人,有着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像社团活动,节日派对等等,即使是枯燥无聊的学习在他们的 vlog 中也是快乐松弛的。

这些,让梦梦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也触发了她对自己生活的苦闷与迷茫。后来,她很快就被确诊为中度焦虑和抑郁。幸好,梦梦自己意识到了问题,积极寻求帮助,在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梦梦调整了心态和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情况慢慢好了起来。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梦梦的问题绝不是个例,很多中学生也有类似的困扰,甚至成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那么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今天咱们就来讨论一下。

什么是上行比较?

中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导致心理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行比较”。

社会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在 1954 年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会为了评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能力和观点等社会特征,而与他人或群体进行比较。社会比较可以根据与自己某方面相比更出色、相似和更差这三个水平,而分为上行比较、平行比较和下行比较。

通常来说,平行比较有助于形成更为真实和客观的自我认知,下行比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尊心和满足感,让人感到相对优越。

而上行比较则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引发自我贬低和挫折感,也可能会促使个体努力提升自己。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算法总能“聪明地”发现人们爱看那些滤镜下的人生切片,并进行大范围的推送,当人们刷到了这些视频,算法又会继续推同类的视频过来,从而为用户构建了促进上行比较的信息茧房。

很多成年人尚且在这样的信息茧房里焦虑不已,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还不能很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同时又缺乏批判性思维,对于那些晒生活的 vlog,很少会考虑到诸如“这些都是真实的吗?”“他们的生活全都是光鲜的一面吗?”等问题。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当上行比较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时,滋生的往往是失望、挫败、不满和焦虑等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迟迟得不到改善,就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

而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当注意孩子的这类情绪及手机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出积极引导。

刷短视频刷出来的焦虑有多严重?

梦梦的案例并非个别,中学生的这类心理健康问题比我们想象得更为普遍。

根据 2022 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全国范围内有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乡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风险的检出率分别为20%和43.6%。教育环境、学业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等问题本就已经给乡村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上行比较更是给他们的焦虑雪上加霜。

国内一项针对 516 名中学生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前三名分别为抖音、B 站和小红书,各类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青少年各类社交媒体使用情况(方诗琪, 2022)

并且,85.9%的中学生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来刷这些社交媒体,其中大量的时间花在看那些大 V 和网红发布的内容上。

图|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交媒体影响者(SMI)接触时长对比图(方诗琪, 2022)

但是,长时间刷视频内容对他们来说却是弊大于利的。研究者发现,青少年上网刷视频的时间越长,上行社会比较的倾向就越强,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他们的物质主义倾向也越强,而自尊却越来越低。

研究者认为,由于现在的媒体平台所涌现的内容往往只会展示积极的一面,形成了一种“鼓励物质占有以获取幸福”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导致用户越来越多地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从而促进了他们的物质主义价值观。

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往往会对网红带有崇拜或羡慕的心理,对他们来说那相当于是自己 “理想的自我和生活状态”,但是当自身难以达到理想化状态,且缺乏正确引导时,就会引发自卑、焦虑和迷茫等负面情绪。为了逃避现实和负面情绪,他们又会更加沉溺于虚拟网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学会走出上行比较的怪圈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像梦梦这样的中学生,要怎样才能走出上行比较的怪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复杂的,既需要社交媒体平台履行社会责任感,也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教育和引导。

对于青少年自身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以一种理性、客观、综合的思考方式来看待周围和网络上的世界。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的去中心化算法,让每个人都能晒出自己的生活切片,也让任何人都可以透过一部手机,而在光鲜亮丽的网络世界和平淡苦闷的现实世界之间随意切换。

但是,这些晒出来的内容终究只是生活的“切片”,而不是全部。如果过分关注这些精心挑选并蒙上滤镜的生活切片,就会产生巨大的认知偏差,误以为那就是人生意义和幸福的唯一解。

同时,主动去寻找能让自己感受到积极和快乐的事情也很重要。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的一段发言曾在春节期间登上热搜,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说:“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都是打工人,我们真的没教如何开心。”

培养自己的快乐的能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而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例如欣赏和喜欢自己的某一部分,珍爱自己所拥有的物件和人际关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当自己感到 emo 时就放松自己或与他人倾诉等。

此外,也必须承认,中学生因为社交等需求,完全不使用智能手机也并不现实,而且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人分享知识,也会有网友间的热情互助,如果能让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惜,对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来说,手机恐怕还是弊大于利。

最后总结一下,对广大中学生朋友来说,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限制自己刷手机的时间,选择看一些更积极有意义的内容,能够降低上行社会比较的倾向,同时也能让自己把注意力的重心更多地放在现实生活中,建立真实而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这样更能减轻自己面对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其实,不光是中学生,成年人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中落入这种上行社会比较的怪圈。不过作为成年人,我们也许更能认清现实,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当然,如果实在很难控制自己,暂时卸载这些令人分心和焦虑的手机软件,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 Suls, J., Martin, R., & Wheeler, L. (2002). Social comparison: Why, with whom, and with what effect?.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1(5), 159-163.

[2] Chan, K., & Prendergast, G. (2007). Materialism and social comparison among adolesc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5(2), 213-228.

[3] 傅小兰,张侃,陈雪峰,陈祉妍.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4]方诗琪.(2022).社交媒体影响者接触对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策划制作

作者丨ACC心理科普

审核丨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