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风歌》有水平吗?
《大风歌》这首诗可以说还是非常有名的,我国古代皇帝众多,而留下诗作的皇帝也有不少,但是像刘邦这样只有一首,而且这唯一的一首也很有名的恐怕就不多了。而且刘邦的《大风歌》还是和一般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里面只有三句话,这种格式在后世也就慢慢不多见了,因此很多人可能觉得还有些对这种格式不是很熟悉。那么,如果要从文学角度来评价刘邦的《大风歌》的话,这首诗究竟有多高的水平呢?这首诗又该如何进行评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大风歌》原文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顾名思义是一首歌谣,严格来讲,属于口头文学。但是由于这首歌谣独特的时代背景,独特的创作者以及这首短歌散发出的雄浑慷慨的英雄气息,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于华夏大地,成为中华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粒明珠。
下面从创作背景和诗歌内容特点两个方面,对《大风歌》做分析。
2.《大风歌》的创作背景;
了解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才能准确理解刘邦想要表达的内容。
汉12年,汉高祖刘邦经历了讨伐韩王信的波折,诛杀了韩信,彭越等等一批和他打天下的功臣,12年又镇压了英布叛乱。打下了江山的刘邦,依旧没有享受到天下太平的日子,内忧外患,纷纷扰扰。从三十几岁开始闯天下,到五六十岁打下江山,刘邦的一生,既波澜壮阔,又多灾多难。扑灭了英布的叛乱之后,汉高祖刘邦顺路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沛县。根据《史记》记载: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这首《大风歌》又叫《过沛诗》《风起歌》,诗里面出现的三个兮字,又做“侯”字,所以这首诗歌还有一个名字,叫《三侯之章》。
有的人想当然的认为这首诗歌是刘邦在向家乡父老炫耀自己帝王的威风,但是你要认真阅读史记就会看到,刘邦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唱歌,伴舞,最后慷慨伤怀,流下了眼泪。
实际上,在刘邦创作《大风歌》半年之后,就与世长辞。
3.《大风歌》的内容分析和历代评论
大风歌总共只有三句,但是却做到了一唱三叹,百转千回。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与其说刘邦歌颂的是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不如说是在回顾自己这一生经历的秦汉风云,正是秦朝末年风云诡谲的时代,给了刘邦这样的农村小干部逐鹿天下的机会。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楚汉争霸,刘邦赢家通吃,坐了天下。当然会有一点志得意满的味道。可是正如前面所说,打天下难,坐天下更难,随后的诛杀异姓王行动和手下的叛乱,让高祖疲惫不堪。故乡的云,载不动高祖心中的许多愁啊。天下打下来困难,丢失会很容易。所以自然而然会有了下面这一句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开工功臣,死掉一批,杀掉一批,老掉一批。江山交付给谁呢?吕后如此强势,王子个个孱弱、匈奴虎视眈眈,刘邦愁都要愁死。 想到未来的刘汉天下,怎么不让风烛残年的刘邦愁肠百结呢。
英雄写的诗歌,只有英雄才真正能懂得;刘邦的大风歌,毛主席就非常的欣赏,说这首诗写的很有气魄。此外毛主席对刘邦的评价很好,他说项羽不是政治家,刘邦才是高明的政治家,并且总结了刘邦打败项羽坐天下的原因:他得天下一因政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能办大事情。下面这张硬笔书法,是毛主席书写的《大风歌》,供各位欣赏。
刘邦《大风歌》,开创了“千古人主第一词”的记录。
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面评价说:《大风》《鸿鹄》,亦天纵之英作也。就连一向给人古板印象的朱熹老夫子也感慨: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壮丽而奇伟者也。呜呼,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