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独生女逆袭成投胎第一志愿,全靠一对“讨好型人格”的父母?
美少女们晚上好~
就在不久前,江浙沪独生女还是打工人眼中的顶流投胎人设——
她们家境优渥、一生顺遂、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种不稀罕一线城市资源,身处经济发达圈自己跟自己玩儿的地区认同感。
父母对她们唯二的要求,就是晚上10点之前回家,以及别找外地男朋友。
然而就在最近,东北独生女的地位突然弯道超车,成了大家做梦投胎的第一志愿。
如果说江浙沪独生女是有丰盈物质条件托底的小公主,那么,东北独生女就是被爸妈直给的情绪价值拉满的老闺女。
在家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出了门也被给予绝对的自由。对于东北独生女来说,飞得高不高、飞得累不累,爸妈全都关心。
东北独生女的人生,易如反掌
在东北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东北父母说出去接姑娘回家,那么这个姑娘的年龄范围跨度之广,几乎涵盖了学龄前到绝经前。
每逢过年过节寒暑假,你就能看到车站或机场的接站口站满了翘首以盼的老父亲。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甭管女儿多大,只要是回家,都得亲自去车站鞍前马后地接驾。
接过行李的第一句话也是惊人的统一:“你妈在家给你做饭呢。”
要是遇到行李多的情况,没有事儿,东北老爸能把家里的壮丁全都招呼到位,必然让咱亲闺女轻轻松松到家、快快乐乐放假。
在东北,甭管上下有没有哥哥弟弟,只要是家里唯一的女儿,那就是独生女的顶级待遇。
如果你恰巧还是姥姥这边最大的外孙女,是爷爷这边唯一的孩子,那地位只能说是盖了帽了,没人比你更大。
东北独生女:要啥给啥。
东北老儿子:要啥像啥。
东北独生女回到家,一觉睡到大中午也没人叨叨,厨房里炒菜的铲子都快磨出火星子了也跟她们没关系。
一问今天吃啥饭?那当然是闺女昨天点名要吃的烧排骨。
这时候要是儿子表示不想吃排骨想吃汉堡,那就会得到爸妈亲切的问候:“吃啥汉堡?我看你像汉堡。”
评论区里的“扶姐魔”现身说法:这么说吧,我现在想回家能吃上炖大鹅,必须得问我姐啥时候回家。
东北独生女晒幸福都是带着年龄晒的。
“我姑去给我买炸串,给老板说选点小孩能吃的,老板问几岁了,我姑说24。”
“我姥不让我搬桌子,怕我累,让我姥爷搬,我26,我姥爷85。”
大冬天的想吃雪糕,东北父亲套上棉服就下楼买。
超市阿姨问了,你家孩子多大啊还得开着视频选雪糕,爸爸回答29了。震惊了整个小卖店。
38岁了,妈妈张口闭口还是叫着“大宝”,还问她坐不坐广场上15块钱10分钟的儿童玩具车。
对于宠孩子不论大小这一点,药店老板最有发言权。
在东北,只要有人说来给小孩买药,必须得问清楚孩子到底多大了,因为很有可能是个30多岁的“小孩”。
在人人都爱喝二两的东北,唯一有可能逃避酒局的理由,就是“姑娘放学了,我得去接。”
如果实在逃不过,那东北老爸喝完酒是要“负荆请罪”的。
喝得都站不稳了,被一群叔叔们搀扶着进门,第一件事还是找到心爱的老闺女,然后拉开外套拉链掏出一板娃哈哈。
这毫无理由的偏爱,不加节制的宠溺,让很多从小并没有得到关注的女孩羡慕不已。
而对于被宠坏的东北独生女来说,她们真的可以有底气说出那句:人生,易如反掌。
投胎第一志愿:东北独生女
你可以说别的地方偏爱女孩是个例,但东北人稀罕闺女是有数据支撑的。
相信有不少姐妹还记得202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只有吉林和辽宁两个省的性别比例在100一下,而黑龙江的性别比也是非常接近的100.35。
翻译一下就是:吉林和辽宁女多男少,黑龙江的男女比例很接近。
于是,作为全国男女比例“最均衡”的东三省,也理所当然被大家认为是“重男轻女”思想最弱的地区。
家里的独生女多了,集万千宠爱、被寄予最高期望和待遇的女孩子也就多了。
东北女性的地位有多高?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连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男性家暴庇护就是在沈阳落地的。
不过也别担心,有记者在5年之后走访了这个男性家暴庇护所,落成这些年来没有一个电话咨询、更没人入住寻求保护。
只能说,咱们东北女孩虽然豪爽奔放,但也是讲理懂法的。
和江浙沪独生女不太一样的是,东北独生女或许没有豪华精致的生日宴、也没有在18岁时接过爸妈递来的写着自己名字的房产钥匙,但她们从小就被告知一件事:做人要闯荡。
这个闯荡,不只是要出门闯荡的意思,也是要大大方方、有主见、有自己的思想。
如果你用心观察娱乐圈里的东北女明星,或许也能瞥见东北女孩的性格特点。
她们或许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生女,但是身上都带着东北独生女统一的那份洒脱、自由。
比如深夜喝多了就会在微博表白各种女艺人的宋佳;
比如真人秀里的小太阳,永远微笑着温暖着身边人的秦岚;
比如内娱大姐大,以“最烦装x的人”走红全网的那英…
她们的自由洒脱,也让她们成为了内娱罕见的“活人”,但你要是随机提问一个东北路人,她们会告诉你:这就是俺们东北女人啊,彪!
有了这种东北特供的性格加持,东三省甚至成了离婚率最高的地方。
不要小看离婚率提高背后的含义,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
一段婚姻破裂时,往往提出离婚的一方会是女性,而离婚率的提高也是在侧面证实,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提高了。
有了底气,才有离开的勇气,而属于这些东北女性的底气,正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支持。
身为东北独生女,大富大贵可能谈不上,但是从小听到爸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想干啥我们都支持”。
在家里时,父母就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女儿的衣食住行统统包办;
等到女儿要出去闯荡社会了,也绝不做不肯撒手的封建家长,坚决鼓励她勇敢逐梦。
实在混不下去了也没事,反正有爸妈兜底。
这种坚定不移的爱与支持,也成了东北独生女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中最大的底气,甚至逐渐变成了她们的面相——自信、大方。
来自原生家庭的安全感,让她们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能够坚定地选择和自己站在一起。
不是有钱的家庭,而是有爱的家庭
在江浙沪独生女被大家广泛讨论的时候,看着出入豪宅、养尊处优的她们,网友们更多是抱着看戏的心情:这哪是什么江浙沪独生女,这就是有钱人家女儿的标配。
而当东北独生女的生活成为顶级人设之后,大家才终于找到了某种久违的代入感。
不管家庭是否大富大贵,只要是爱孩子的父母,都能给予她们力所能及的呵护。
而在这种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也不会太过在意其他人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她们的心底里有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当然,即便是有数据和实例支撑,也并不代表在某个地域长大的独生女都有同样的待遇。
大家羡慕的并不真正是这个地域标签,而是这个名词背后,就算家境不够殷实,但情绪价值、精神支持拉满的有爱家庭。
尤其是在现在很崇尚金钱至上的观念下,东北独生女的现象是告诉大家,底气也可以无关物质,父母给的爱就是最大的底气。
这种底气,不是用金钱去衡量的物质享受,而是融入生活细枝末节的关爱:二话不说下厨做你想吃的排骨、天寒地冻打着视频电话给你买冰淇淋、在心底里永远把你当成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进能展翅飞翔,退能安稳着陆,当一个女孩成长在这种环境中,她可能真的会强得可怕。
没错,当我们讨论某种人设标签的时候,无非也是在投射某种期待。
当我们在追捧“东北独身女”的时候,我们也是在为所有的女孩寻找一种成长的可能。
没有人不希望出生在家境殷实的环境中,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人生彩票无法选择,原生家庭在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无法改变了。
但如果没能拥有物质充裕的家庭,也没什么可抱怨的,那么就请多爱我一点吧。
如果连很多爱都不能给我,那么就给我自由吧,因为这对于一个女儿来说更为重要。
可能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易如反掌的人生,但是父母给足的爱和安全感,会化为你无所畏惧的底气,才有了那一份“人生,也可以易如反掌”的自信。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