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 福克·沃尔夫Fw.190原型机首次试飞 二战最强战斗机竞争者
85年前,即1939年6月1日,福克·沃尔夫Fw.190战斗机的第一架原型机试飞。
第一架Fw.190原型机试飞。
随后,这种战斗机生产量超过了20000架,成为继梅塞施密特Bf.109(总产量33000架)之后的纳粹德国第二大战斗机。该机旨在取代Bf.109,但从未实现这个目标。几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Fw.190才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并大量装备纳粹德国空军。
福克·沃尔夫工厂总装车间内的Fw.190 V-1原型机,照片顶部是Fw.189侦察机。
历史学家仍在争论:Bf.109和Fw.190究竟哪个更好一些。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每款战斗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们本可以相互补充。Bf.109机身重量更轻,飞行动作更加灵活,在空战中优于同时代的对手;Fw.190机身更大、武器更强大、装甲更完善,用途更广泛。
试飞期间Fw.190 V-1原型机的涂装。
由于Fw.190同样拥有出色的机动性,因此可以携带大量弹药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此外,由于它可以配备火力强大的固定武器,作为截击机使用时,完全可以有效攻击美英盟军的重型轰炸机。
Fw.190 V-1原型机桨榖中央是冷却空气入口。
1939年夏,纳粹德国开始测试这种原型机,并对其设计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一年半之后才完成试飞项目。Fw.190 V-1原型机采用了不同寻常的机头设计,巨大的桨榖中心是发动机冷却空气入口,与当时的飞机截然不同。
没有进行涂装的Fw.190 V-1原型机。
这种特殊的设计拥有更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从而提高了最大飞行速度,但无法保证发动机的降温需要。飞行过程中,Fw.190的发动机总是过热,造成驾驶舱内酷热难耐,飞行员腿部区域的温度升至55℃,试飞员汉斯·桑德形容在飞行时,他的脚就像被卡在燃烧的壁炉中(吐槽一下,汉斯们真是没一点忍耐力,前几天印度德里地区最高气温52.9℃,三哥全身都在壁炉里也没说啥)。
Fw.190 V-1原型机的正式涂装。
由于无法克服发动机散热问题,原型机只能通过更换普通的螺旋桨桨榖的方式进行重新设计。这导致最大飞行速度略有下降,但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还没有降到理想状态。最终将原型机的BMW-139发动机更换为BMW-801,并在螺旋桨轴上配备高速风扇才最终让发动机温度恢复正常。
Fw.190 V-1原型机在更换桨榖和发动机罩之后,将机身编号从D-OPZE改为FO-LY,发动机仍然是BMW-139,没有安装武器。
除了温度问题之外,Fw.190的设计非常成功:飞行速度相当快(更换发动机后,在试飞中达到了594千米/小时的速度纪录)、机动性好、结构简单且易于操纵。试飞员特别欣赏大轮距的主起落架,这使得战斗机在起降时更加稳定。续航里程和滞空时间均优于Bf.109,尤其是Fw.190可以在野战机场起降,让它拥有更灵活的部署方式。
“指挥官”实物(左)和结构示意图(右)。
第五架原型机Fw.190 V-5不仅换装了新型发动机,还配备了所谓的“指挥官”。这是一种自动控制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机械式模拟计算机,通过自动调整发动机的燃油比例,从而让发动机始终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
1940年,军方测试的小批量生产型FW-190 A-0。
当然,在战斗中对发动机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会分散飞行员的注意力,因此飞机制造厂通常将计算机设置成某种“通用模式”,这样导致发动机无法发挥最强性能。从这种意义上说,完全可以为它增加一个调节手柄,让Fw.190拥有更好的表现。
Fw.190首席设计师库尔特·谭克坐在他的得意作品的驾驶舱内(左),Fw.190 A-0驾驶舱(右)。
由于重量增加,1940年夏开始试飞的第五架原型机略微增加了翼展和机翼面积,以维持机翼负载,保持飞机理想的机动性和飞行性能。
等待出厂的Fw.190 A-0。
同时,这架原型机第一次安装武器系统——四挺7.92×57mm机枪,两挺位于发动机上方,两挺位于机翼根部。小批量生产的12架Fw.190 A-0采用这种武器配置。后续生产的Fw.190火力得到大幅提升,30mm机炮(准确地说是自动榴弹发射器)都是基本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