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每个华人来澳的奋斗史 七成离澳后选择回国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地区与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越来越广泛,跨国人口迁移亦越来越频繁,进而形成了一股从“南”到“北”的国际人才迁移潮流。据联合国移民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球移民人口已达2.32亿,其中59%居住在发达国家。与国际移民潮相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移民人口逐年走高,大量拥有高等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及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海外,给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近十余年来,华人新移民跨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动向,越来越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选择回流中国,使得华人跨国人口流动越来越复杂,这不仅直接改变了华人传统跨国人口迁移模式,更将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乃至双边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对于这一华人跨国人口迁移新现象,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甚少,有关国别或地区华人移民回流现象的研究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亟待弥补的空白。 而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俱乐部的重要成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洲实行“面向亚洲”的地缘政治,中澳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中澳跨国人口迁移活动日趋频繁,特别是新千年以来澳洲华人新移民回流持续走高,逐渐形成了一股方兴未艾的回流潮,这在世界各国回流华人中极具代表性。因而,研究澳洲华人新移民回流历史、发展现状与趋势,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
一、华人移民回流历史
从19世纪中叶起,澳洲便已成为华人移民的重要目的地。1847年,为满足澳洲畜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一批来自中国厦门的劳工登陆悉尼,就职于牧场。1851年,墨尔本发现金矿,大批华人淘金者涌入澳洲。到1859年,华人人口已增至4.5万人,而其时澳洲总人口亦不过521072人,其中华人所占人口比例高达8.6%。然而,淘金业的激烈竞争,催生了绵延一个世纪的澳洲排华历史。1854年,由本迭戈金矿排华事件掀起第一次排华浪潮,促使维多利亚州、南澳洲州及新南威尔士州先后出台排华法案,令华人生存境况趋于艰难,迫使许多华人不得不回国。至1861年,澳洲华人数已锐减至38,258人,1871年再降至28,351人。之后,华人人口虽然有所上升,到1888年达5万人左右,但1884年开始的第三次排华浪潮,引发了全澳各殖民地联合排华立法,导致大量华人不得不再次回流中国,至1901年,澳洲仅余29,907人。
1901年,澳洲联邦成立,并在单一民族主义思潮鼓吹下,执行“白澳政策”,严格限制华人入境及在澳活动,令华人生存状态每况愈下,导致越来越多的华人不得不回流中国。1911年澳洲华人仅余20,775人;1921年下滑至15,224人;至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坚守澳洲的华人仅余6404人。彼时澳洲总人口约为758万人,华人所占比例几乎不值一提。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因意识形态及政治制度有别,加之澳洲移民政策承载着浓厚的种族主义传统,中澳之间跨国人口流动规模很小,中国大陆每年对澳移民仅数百人,而由澳洲回流者则几乎难得一见。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澳移民政策逐渐褪掉种族主义色彩,转而强调多元文化主义,这为华人移民澳洲打开了一扇大门,移民数量迅速增长。1977—1978年度,中国大陆对澳移民突破千人,达1164人;1984—1985年度,更突破3000人。随着对澳移民人口不断增加,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政治和社会面貌逐渐发生改变,出现了一小部分华人移民零星回流中国的情况,如1981—1982年度回流了11人,为80年代回流人口最多的年份。因回流人数太少,使得20世纪80年代华人回流更多地是一种政治象征意义,几乎不具有实际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由于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开启了中国经济与社会改革的第二春。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进入中国,促使一部分有胆识的澳洲华人选择回流中国创业、打拼,因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洲华人回流人口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中,年回流量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仅约数人、十数人,迅速增至数百人,及至1999—2000年度,回流人口已达950人的历史最高水平。尽管与每年数千对澳移民人口相比,20世纪90年代回流人口数量仍然较小,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意义却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海外华人对中国多年改革开放及经济与社会建设成果的认知度及认同感越来越高。
(图片来源:网络)
纵观一百多年来澳洲华人回流的历史,以20世纪70年代澳洲移民政策强调多元文化主义及中国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殖民地时代直至二战后的华人老移民回流历史。这段时间的华人移民回流史,本质上是一部种族主义排华时代的屈辱性回流史。这一时期的华人回流,绝大多数属于被迫回流。二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华人新移民回流历史。与前者不同,华人新移民回流主要是自主选择,而非政治干预的结果,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对人们个体迁移权利的尊重。而新千年以来逐渐形成的澳洲华人新移民回流潮,更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诠释与注解。
二、新千年以来的华人新移民回流潮
瑞士学者安托万•佩库在谈到跨国人口迁移问题时曾说,“发展并没有替代,反而加强了移民:它引起了原籍国的经济重构和城乡人口流动,激发了一种移民精神。”这段评论极为恰当地诠释了新千年以来中国大陆华人移民澳洲的浪潮。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华人对澳移民人口始终不过3000~4000人之间,1998—1999年度 亦不过6533人。然而,新千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与发展,华人对澳移民数量快速增长,至2010—2011年度移民人口已近3万。伴随着日渐汹涌的华人对澳移民潮,每年从澳洲回流中国的华人新移民数量也持续上升,且逐渐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回流潮。
根据澳移民部统计数据,1999—2000年度中国大陆回流人口尚仅950人,次年度即已破千,达1253人;2005—2006年度,回流人口已增至2405人;2008—2009年度,再破三千大关,达3180人;2011—2012年度,破四千大关,达4277人;及至2012—2013年度,已达4496人的历史最高点。2000年以来,华人回流人口已增长3.7倍。可见,新千年以来,无论年度回流人口总量还是年度回流人口增速,澳洲华人回流都已蔚然成风。
(一)移民回流比例持续增长,已达历史最高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回流人口比例 增长迅速,1990—1991年度,华人移民回流比例仅为1.1%;至1997—1998年度,已增至13.4%。不到十年,华人移民回流比例增长了十余倍。进入新千年,华人移民回流比例增速放缓,并时有小幅波动。2000—2001年度,移民回流比例增至14.8%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几年,移民回流比例有小幅下挫,直至2008—2009年度才回复至14%以上。尽管如此,就新千年以来华人移民回流整体情况来说,移民回流比例仍基本呈继续上升趋势。实际上,从2007—2008年度以来,回流比例始终稳定在13%以上,且2011—2012年度以来华人移民回流比例皆达16%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移民回流比例不断提高,意味着澳洲华人回流意愿在持续加强。
(图片来源:网络)
(二)永久离境澳洲华人回流比例增速依旧明显
中国人移民澳洲后,有一些人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永久离境澳洲。这些离境澳洲他往者,有两个选择:回流中国,或再度移民第三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永久离境澳洲的华人新移民,绝大多数不会考虑回流,而是再度移民第三国,主要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直到1992—1993年度,永久离境澳洲的华人新移民中,选择回流中国者亦不过24.5%。之后几年,永久离澳华人回流比例增长迅速,1996—1997年度,已有超过一半永久离澳华人选择回流。此后数年,永久离澳华人回流比例 始终在50%上下徘徊(仅1997—1998年度情况有所例外),直至2001—2002年度再次稳步上升,且2005—2006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0%以上。2010—2011年度,永久离澳华人回流比已高达68%,超过当年度澳洲各族裔平均60.4%的永久离澳移民回流水平。特别是2011—2012年度以来,永久离澳华人回流比例已达70%以上。换言之,目前只要华人永久离开澳洲,则大多数人会选择回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