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限额新规,4月1日起执行!新规如何影响你的支付行为?
用支付宝、微信等应用扫码付款,将正式迎来额度限制。央行官网日前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配套印发相关技术规范,从额度、风险防范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管理。
新规对各类条码(二维码)支付的风险进行了分级,并指明了交易限额,
央行最新发布通知,扫码付款将根据风险等级设置不同限额,其中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条码支付新规明确支付机构提供条码支付服务,必须持牌经营,此外还将对条码支付额度进行分级管理,新规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按风险划分四级,采取限额管理
据国内媒体报道,新规的重点之一是强调业务资质要求。明确支付机构向客户提供基于条码的付款服务时,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支付机构为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提供条码支付收单服务的,应当分别取得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和网络支付业务许可。
新规指出,银行、支付机构应根据《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银办发〔2017〕242号)关于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
具体来看: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B级,即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
风险防范能力达到C级,即采用不足两类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而风险防范能力达到D级,即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认为,《规范》是条码支付的“驾驶证”。央行新规让条码支付从此告别“无证驾驶”与“危险驾驶”。
消息曝光后,瞬间刷了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支付宝、微信扫码付款,与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看到报道中限额500元的消息,开始抱怨不够用,还有人大呼要用回钱包了。
释疑
1 限额对消费者有影响吗?
消费者在街头商贩扫静态条码小额支付不受影响。
如果仔细看央行的新规,会发现限额500元仅针对静态条码,即商家贴在摊位的二维码,也就是大家经常使用的“扫码支付”。有专家表示,500元的限额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用户需求。
而如果是购买超过500元的物品,商家用扫码仪扫用户的动态条码,即“付款码”的方式,不受此限制。
动态条码分为三类,包括A、B、C级。如果风险防范能力达到A级,即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对交易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
对于静态条码的付款额度的限制,主要是基于安全的考虑,比如之前就出现过不法分子将静态条码调换,将钱盗走的案例。
所以,使用条码支付时,尽量不要拿手机扫别人的静态条码,而是让别人扫你的手机。
那么超过500元的消费,应该怎么进行扫码支付呢?
很简单,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这样其实更安全。
专家认为,各项单日累计交易额度能满足大部分人使用条码支付付款的需求。
2 新规对机构有何影响?
腾讯和支付宝方面均表示,正在学习央行通知,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
小贴士
欺诈手段多扫码小心这些雷
梳理公开材料可以发现,此前有不少案例利用的就是当下扫码的一些缺陷和漏洞。
1、静态条码被“调包”
2017年3月,江某误扫了共享单车上被掉包的二维码,将99元押金转入不法分子账户,无法追回。目前,部分特约商户(小微商户)用静态条码作为收款码,但静态条码容易被调换,如果扫描不法分子调换的条码支付,资金将付给不法分子,导致商户无法收到钱款。
2、利用收款码伪造交通罚单等
2017年3月,南京的邹先生在车上发现一张违停罚单,并附有二维码“扫码可缴费”。扫描二维码后显示“违章处理,转账200元,点击确认”。核实发现是假罚单。
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图省事的心理和有时存在粗心大意的情况,基于日常生活消费、公共事业缴费(水、电、燃气费等)、交通违章发单缴费等应用场景,编造虚假的缴费信息通知或提示,同时放置或印制伪造的条码,误导客户扫描伪码,实施欺诈。
3、嵌入木马,扫码被盗刷或窃取信息
不法分子将木马病毒程序嵌入到其生成的条码当中,一旦误扫了此类条码,手机就可能中毒或被他人控制,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个人敏感信息泄露等风险问题发生。近期“清理僵尸粉”骗局也属于这种类型。
4、诱骗消费者发送付款码后盗刷
不法分子以金钱或物质奖励、优惠等诱导消费者向其发送付款码,之后迅速实施盗刷。2016年8月,参加了“集赞送礼品”活动的云南杨小姐联系商家换取奖品,商家不断要求杨小姐发送付款码,最终成功盗取了其账户资金。
5、虚假网店发收款条码实施欺诈
在网购过程中,存在不法商户在消费者支付环节骗取其使用购物平台监控外的扫码方式进行付款。南京的沈小姐在网购选好衣物后,通过店家发来的二维码进行手机付款,但之后被对方拉黑,损失约2000元。
6、利用小礼品等奖励诱导扫码注册
不法分子采用赠送小礼品的方式,诱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并在注册页面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随后将个人身份信息转卖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