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多久没有性生活了?欲望还在吗?(组图)
最近,佛系的年轻人们又遭一击。一则国内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42%的90后,基本没有性生活。
随便搜索一下“第一批90后”,就可以看到现实的“残忍”——继90后们纷纷没钱、变秃、身体垮掉后,这则性生活调查让90后群体又一次刷新大家的认知。
但实际上,“无性”很可能是如今全世界年轻人的普遍生活现状。
全世界的90后都没有性生活?
我们的确生活在人类历史上对亲密关系最解放的时期之一。过去40年来,既有避孕药、Tinder之类的各种约会软件等新技术带来的新可能性,又有整体社会环境的开放和宽容,我们对离婚、婚前性行为、LGBT群体等越来越理解和接受。
尽管如此,各国的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许多国家的年轻人,性生活普遍越来越少。
对国内年轻人的一项调查
从2000到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持续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中国人的性”的大调查。调查对象为13亿中国人,每5年一次,依据严格的科学程序随机抽样、制作调查问卷,问题涉及23个方面,终于真正对中国人的性生活状况有了一些整体了解,最后汇总成书《2000-2015年中国人的“全性”(Sexuality)》。
书中的调查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18岁到29岁已婚或同居的年轻人里,男性每月性生活少于一次的比例从7.6%上升到10.2%,女性则从3.1%上涨到14.3%。男性中没有“性趣”的比例从4.8%上升到12.1%,女性则从12.8%上涨到27.3%。
对于大家印象中比较开放的大学生,这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中国最保守的群体之一。在2015年,中国男大学生中有性经验的比例为27.5%,而女生比例仅为22.6%,而这个数据跟很多国家相比竟然还不算高。
此前还有一篇名为《中国90后已经没有性生活了》的文章显示,接受调查的18-34岁的年轻人中,有43%从未有过性生活。未满30岁的更有50%的人从未试过约会。而在那些曾经有过性生活的人中,也有约48%的人性生活的频率低于每月1次。他们中还有72%的人对性生活不满,没有性生活且单身5年以上的比例高达30%,单身10年以上的有12%。
日本的年轻人更是直接发明了“无性症候群”这个词。在2015年的统计中,18到34岁的日本青年有43%没有过性经验。而十年以前,这个比例只占33%。同时上升的,还有不婚族的比例。在18-34岁的日本年轻人中,有64%表示自己没有伴侣或男女朋友。80%的年轻人仍然与父母住在一起。
在BBC的对这些年轻人的采访中,一名26岁的男性受访者说:“我没有自信,我从来都不受女孩子的欢迎。我曾经约过一个女孩出去,但被拒绝了。这件事情给我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损伤。有很多男性跟我一样,认为女性很可怕。我们害怕被拒绝,所以我们把时间花在其他的爱好上,比如说看动漫。我讨厌这样的自己,但我对此无能为力。”
BBC New - Sexless in Japan
日本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机。不管日本政府怎么鼓励生育,提高福利和保障,就像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描绘的那样,日本年轻人不仅远离性生活,而且远离恋爱,甚至上升到远离一切消费主义。
BBC New - Sexless in Japan
新一代的美国年轻人,欲望也正在衰退。
首先是他们开始性行为的年龄在推迟。据统计,从 1991 - 2017 年,美国高中生有性行为的比例从 54% 降到了 40%。其次,和前两代年轻人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性伴侣数量明显减少。出生在 1960 - 1980 年代的“X 世代 (Generation X)”,他们当年20多岁时,比如今的20多岁小年轻们性行为频次高得多。
此外,在美国,大约60%的35岁以下的成年人现在没有配偶或伴侣。20多岁的年轻人中,有15%的人表示自成年以来没有性行为。
很多其他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也差不多。来自英国全国性态度与生活方式调查报告(Natsal)的全英性行为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2012年,16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只有约30%的人声称自己是性活跃者。2013年,它们又发布了一项调查,16-44岁的英国人每月性生活不到5次。这与2000年发布的上一次调查相比有所下降,该调查显示,男性每月发生6.2次性行为,女性发生6.3次。2014年,澳大利亚全国性活动调查显示,异性恋关系中的人平均每周发生性行为1.4次,低于10年前的1.8次。
这一切都让人费解。当下全世界范围内,社会对性的讨论早就不算是禁忌。但日本高度发达的色情制品产业,却唤不起年轻人的兴趣。美国的约会文化早已盛行几十年,如今流行的勾搭文化(hookup culture),让Grindr和Tinder等社交约会软件十分火爆,而他们的年轻人,性生活频率也在下降。
到底为什么“无性症候群”越来越多?
色情产业太发达?
第一个结论是,技术的进步要承担部分责任。这包括两类技术:色情产业和社交媒体。
就像我们之前讲过的世界最大色情网站Pornhub,在2018年,网站访问量达到335亿次,比2017年增加了50亿次。这相当于平均每天9200万的访问量。而截至该网站的结算当天,日均访问量已超过1亿。
随着在线色情内容的产量不断增长,有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它们让人成瘾的潜力,一些人试图将“网络性成瘾”标记为官方精神疾病。作为一种瘾,有人认为色情片可以取代现实生活中的性别,限制我们在卧室、或者更多私人生活场景下的性欲。
而且色情影像的一个更大的影响在于,它们会被观看者带到现实,使年轻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性体验和影片里的一样,最后对性体验形成一种实际上“高不可攀”的标准。回到现实生活的年轻人,受挫的可能性被放大:他们会对自己的身材和技术不自信,因为不是人人都有porn中那种完美的形体。他们也会嫌弃对方的身材或技术,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落差会产生诸如“性厌食症”或“色情诱发的性功能障碍”等症状。2011年,一项针对意大利28,000名色情观众的调查发现,许多人对色情网站进行“过度”消费。研究人员Carlo Foresta认为,对色情影像的过度消费,让这些人习惯于性体验中出现“甚至是最暴力”的形象。
不仅是色情影像,社交媒体也受到指责。许多研究者认为,各种社交APP让人注意力分散,让人们都成为“低头族”,性生活逐渐减少。
根据Pornhub发布的2018年全球搜索报告,对加拿大人来说,“女同性恋”和threesome在搜索类别中排前五名,动漫的搜索量增长了91%。对美国人而言,在2018年,女同性恋”依然排到搜索第一位,trans(跨性)的搜索量增加了46%,动漫的搜索量增加了28%。而对普通人来说,这些场景大部分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发生。
日本的社会现象也是很好的参照。近些年,日本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系列划分性生活减少人群的名词。比如,忙于工作的“食草男(soushoku danshi) ”,还在和父母一同居住的“单身寄生虫(parasaito shinguru)”,还有沉迷动漫的“御宅族 (otaku)”。与此同时,日本的色情片和成人玩具拥有很高的制作和消费量。
虽然也有研究证明观看色情制品可以增强性活动,但一盘而言,色情影像大多被年轻人用来舒压和娱乐。而且不可否认,它确实可以消解一部分欲望和需求。
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可以说,性行为是人类最亲密的互动和联结。它最终还是和稳定的感情关系联系在一起。但是,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擅长谈恋爱这件事了。
此前,根据百度CBG联合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关于国内90后的家庭观、爱情观、友情观、消费观、就业观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当今90后的爱情观还是相当保守。75%的被访者有处女(处男)情结,86%的人希望一生只谈一次恋爱。
而理想中爱情,又可遇不可求。于是年轻人们本着宁缺毋滥的心理,就一路单到了现在。更何况,现在所有的90后群体都已经成年,年龄最大的已经29岁,早就过了“恋爱大过天”的时光。
在没有充足经济条件来满足两个人的生活、娱乐各方面需求的情况下,年轻人更不愿意谈“烧钱”的恋爱了。毕竟约会吃饭要花钱,买房彩礼要钱,生儿育女要钱,赡养双方父母也要钱。
于是,懒得花费大量时间去经营一段感情,成为90后迈入“无性症候群”又一导火索。大家纷纷佛系地表示“人间不值得”。
对美国年轻人来说,原因不同,结果相同。根据 Add Health 的一项研究产生的数据,1995 年,美国 17 岁的少年有 66% 的男性和 74% 的女性在一年半之内有过“特殊浪漫关系”。到了 2014 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46%。与此同时,一些被视为“成年礼”的活动频率在新一代青少年中也下降了,比如喝酒、打工、单独旅行、考驾照。
父母压力、工作压力
青少年性行为的减少,和来自父母的压力直接相关。根据《大西洋月刊》的一篇专题文章,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经济前景”的焦虑情绪逐年增加。家长们不断多花时间敦促他们的孩子专注于在高中和大学里考到好成绩,拿到各种奖项,而不是花时间建立一些浪漫的恋爱关系。他们也更密切地监督他们的孩子,让他们难以腾出空闲时间做其他“分心”的事。
父母的压力让青少年们拥有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的日程都被安排填满。一个毕业很多年的年轻人的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读高中的时候,“想要有性生活太难了。每天早上 6:30 棒球队训练,8:15 开始上课,下午 4:15 戏剧社排练,6 点吃饭,然后还要改剧本”。
等毕业了就好了吗?当然不是。父母的压力卸下来后,工作压力很快接棒。目前各国年轻人都普遍被工作侵蚀个人生活。加班、通勤时间长、各类消费高,“亚历山大,累觉不爱”估计是全世界90后的普遍状态。而且,做不好的工作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可能比没有工作要更糟糕。这也延伸到了年轻人的性生活领域。特别是压力越来越被视为性活动和性快感下降的核心指标。
约会软件造成的假象
对年轻人来说,Grindr和Tinder等社交约会软件的出现,似乎本来是为了增加恋爱、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结果却并没有那么有效。等到年轻人自己“断网”,来到现实生活,却发现想遇到一个soulmate简直更加困难。
而且仅仅是连线约会,Tinder的效率也不高。一般用户上传照片之后,可以看到一些备选对象的照片,可以选择“感兴趣”(点赞)或“不感兴趣”(划过)。双方都对对方点赞,才可以“配对成功”,开始聊天。根据Tinder 发布的数据, 软件每天产生 16 亿次划动,但只有 2600 万配对成功。根据《大西洋月刊》的记者了解,一般普通用户要滑动60次以上,才能配对一个潜在的约会对象。而且,即使“配对”成功,许多用户也不会再继续聊天。
更要命的是,“配对”的概率也不可能是均等的。因为主要的标准就是照片,自然颜值高、上镜的人会收获更多配对对象。32 岁用户Simon就说:“除非你长得特别出众,否则线上交友约会其实就是浪费时间”。他说自己“又矮又秃,要是再没有趣就完蛋了”。在他的经历里,就算配对成功,差不多每发出 10 条信息,才能收到一条回复。
而且使用这些约会软件的用户,很多动机并不严肃。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打发一个人的无聊时间,或者希望自己的长相收到赞美、肯定。所以即使没事连连线,完成“配对”后“变现”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也很难。此外还有对骚扰的担忧,这也让部分用户因为怕“越界”而不愿向对方发邀请。
巨大的焦虑导致欲望衰退
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和焦虑,也非常影响性行为,它们会导致明显的欲望减退。
而年轻一代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正在上升,这也可能是性生活减少的原因之一。抗抑郁药也会破坏性欲。其中一个主要的焦率是对身体形象的焦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社交网络和媒体产品的使用是和这种焦虑直接相关的:例如色情片演员的身材就成为了人们焦虑和自卑的来源之一。更不用说各种消费品营销带来的影响,比如内衣品牌维密的超模们多年来都是魔鬼身材。
日常生活也会影响年轻人的性生活。比如睡眠质量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额外睡眠时间的人被证明有更高几率的性行为。工作和学业的压力也是重要因素。而如今的年轻人普遍睡眠时间少,熬夜和失眠的不在少数。这也是为什么有网友调侃道,“你自己能睡觉就很不容易了,别想着睡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