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民进党在台湾最大的敌人?(组图)
如果中国大陆是民进党极力形塑、渲染的“外患”,那谁是民进党在台湾最大的“内忧”?
台北市林森北路“钱柜KTV”于当地时间4月26日发生大火,酿成五人死亡。当时人在屏东跑行程的台北市长柯文哲虽紧急赶回台北视察,下令整栋失火建筑歇业,并宣布全面清查全市KTV、电影院的公共安全,但仍引起不少外界批评声浪。
有些人质疑,台北市政府的消防安检制度是否出现疏漏,让不肖业者有漏洞可钻,才造成如此重大的人为灾害。但有更多声音将重点放在柯文哲的个人行程上,认为他4月25日不配合苏贞昌视察台北防疫医院,反而前往高雄参加民众党培训,隔天(4月26日)又跑去屏东访视产业,导致五小时后才赶到火灾现场,“根本是无心台北市政”。
当发生造成民众伤亡的重大公安事件时,不论起因是业者疏忽或刻意为之,政府部门肯定会面临事前监督不周的质疑,民意代表也必然会在此时“善尽责职”,对所有酿成悲剧的可能因素严格检视。柯文哲身为台湾的地方首长,除了要对事发原因与事后补救方法做出说明外,应该负的政治责任与观感问题,同样避无可避。
柯文哲在此次ktv大火的事件受到不少来自绿营的批判。(台北市政府提供)
至于灾害发生的当下,地方首长是否要及时现场,历来都有许多争论。2010年凡那比台风侵台时,高雄多处传出淹水灾情,时任高雄市长陈菊也因返回官邸补眠、未亲临指挥现场而惨遭抨击。2014年高雄气爆时,陈菊同样时隔三小时后才抵达现场,尽管事后高雄市澄清陈菊是先前往灾害应变中心,却仍难以消解外界质疑声浪。
地方首长于灾害现场坐镇,或许能起到一定安抚与观感作用,但灾害会在何时发生,却是谁都无法预料,要正处台湾南部参访的柯文哲能及时回抵灾害现场,显然并不现实。且桃园市长郑文灿也常因民进党的党务与造势活动请假,被统计出2018年上任满一周年时,在台湾六都市长中上班时间垫底,却仍不影响其地方上的高支持度。更何况柯文哲是利用假日前往其他县市参加活动,若要以此认定其“无心市政”,似乎也过于牵强。
有趣的是,上述对柯文哲的批判,大多来自绿营及其侧翼团体。蓝营除了台北市议员在议会上炮火猛烈外,在网络社群上的相关团体反而并不热衷于讨论此事。除此之外,向来被戏称为“国民党支持者最爱”的中时电子报所做的民调,都有高达61%的民众认为此次火灾是业者违失,与柯文哲无关。台湾网络舆论呈现出“绿白支持者对打,但国民党支持者并不热衷”的态势。
当然,民进党与柯文哲之间的对抗并非首见。自称为“墨绿”的柯文哲,早在2018年决意连任台北市长时,便与民进党刻下难以抹灭的裂痕。但之后韩国瑜火速窜起且有意挑战总统大位,民进党转而将炮火集中在韩国瑜身上,暂且将柯文哲放下。双方虽偶有酸言酸语、针锋相对,但整个2019年,大抵上仍是民进党与韩国瑜之间的战争。
民进党藉由操作反中议题成功赢得总统大选。(洪嘉徽/多维新闻)
而在蔡英文于总统选举大胜过后,绿营侧翼虽仍持续推动罢免韩国瑜,并不时对国民党各种“花式嘲讽”,但实质上已将更多精力放回柯文哲身上,俨然将之视为未来最大假想敌,双方也在不同层面上展开激烈了交锋。
这交锋当然不只在政治人物间的斗嘴,如何利用社群平台及传播媒体引领风向、占据优势,对于两个支持者组成都相对年轻的政党而言,显然是重中之重。自2020年台湾总统大选结束后,绿营侧翼便在脸书(Facebook)上不断对柯文哲与民众党发动攻势,亲近柯文哲的粉丝专页同样毫不客气的回击,双方针对各类议题隔空呛声,甚至一度扬言要告上法院,其相互攻防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而以往认为柯文哲所吸纳的大多是浅绿支持者,2019年的总统民调中也显示,支持柯文哲的群众有六成五来自绿营。但现时对柯文哲批判最重的,同样也是民进党的支持者。而绿营支持者对柯文哲“反目”的理由虽有百百种,但最真实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因为柯文哲亲中、白皮红骨”,比国民党更加狡诈危险。
面对此种“抹红”,柯粉们当然不以为然,反倒认为绿营操弄意识形态、“嘴炮抗中”的方式对台湾毫无帮助。双方就此形成分流,以往“支持柯文哲、也支持民进党”的情况,在台湾政坛恐已不复存在。
当然,在传统的政党优势及“抗中保台”的情绪渲染下,不论是网络或是现实风向,柯粉的声势都还差民进党不只一截。但台湾民间并非没有对特定媒体与绿营侧翼“过度造神”感到厌烦的声音,也有人对于现在几近“一言堂”的状况提出反思。
例如反中立场明确、选前大力支持蔡英文的知名台湾网红,在近期直播中也曾大骂“要不是有中国,民进党早就下台了”。他并对民进党支持者动辄提及柯文哲感到不满,厉声反驳道:“柯文哲是总统吗?民众党是立法院多数?”此些都是台湾社会舆论值得注意的转变。
相较于蓝绿两党,民众党似乎仍略显稚嫩。(谭英瑛/多维新闻)
此外,台湾资深媒体人赵少康曾在大选过后提及,国民党不用排除2024年跟柯文哲合作选总统的可能。两者台面上的合作未必真能胜选,但若国民党始终无法振作,做不到令人眼睛一亮的改革,支持者在心灰意冷之下,确实有可能转而支持“相较能接受、且能抗衡民进党”的柯文哲,毕竟从现在的局面看来,绿营支持者们显然比蓝营更加痛恨柯文哲。
另一方面,民进党如果在操作网络舆情过程中过了头,引起部分民众的反感。此些族群很大机会是流向形象较为中立的柯文哲,而非积弱不振的国民党。柯文哲是否能借此在下次大选崛起,取决于这两类人的数量多寡。
民意如海啸,政治风向总是不断在突发事件中变动,若非“两制台湾方案”与“香港反修例风波”的加持,民进党显然也难以如此迅速从2018年的挫败中迅速补血又爬起。但从此次台北KTV火灾发生后,前柯文哲随行秘书、现任台北市副发言人却发了一篇以品酒作为破题的“文青式勘灾纪录”,意图替柯文哲洗白却反遭大举批评的“公关灾难”,便能看出柯文哲与民众党在各层面显然仍有所不足,缺乏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
但不论如何,只要国民党持续萎靡不正,便终究只是台湾民众闲暇时拿来消遣的“小菜”。看在民进党及其支持者眼里柯文哲与民众党,才是日后可能造成威胁而需要专心应付的对象。柯文哲能否抓住风向,在壮大声势的同时拉抬民众党?或是因其政治历练不足而屡屡失误,终至提前出局?或许是这把火在台湾政坛烧出的下一个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