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哭了!研发疫苗半年,头发由黑变白上热搜,网友心疼(视频/组图)
#陈薇 研发疫苗半年头发由黑变白#
话题位居热搜前列,
引发网友一片心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陈薇院士立刻率领团队奔赴武汉攻克疫苗研发,
在临时帐篷式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工作。
研发疫苗的短短半年时间,头发已经由黑变白。
“我们承担了更多的困难,我们承担了更多的危险,人民会受到更少病魔的折磨,更多的过上健康生活。”
陈薇被授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母亲看电视,发现女儿头发白了。
与此同时,
陈薇接受采访时落泪的画面,
也在网上刷屏。
网友评论:
向英雄致敬!
感谢有你们负重前行!
延展阅读:
陈薇院士: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在逐步深入 仍有未知需要探索
昨天(9月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举行学习“钟南山、张伯礼、陈薇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作为抗疫战场上的女科学家,“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一现身,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陈薇说,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识尚在逐步深入过程中,还有很多未知需要去探索,同时要尽快补上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把后续工作过好。
昨天(9月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举行学习“钟南山、张伯礼、陈薇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阻击非典、埃博拉病毒的女科学家
1991年,陈薇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便特招入伍,投身军事科学研究事业将近三十年。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17年前,非典疫情肆虐,陈薇带头进入负压实验室研究预防非典的药物。她和团队成员研制出中国军队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塞拉利昂大规模暴发。此前,陈薇和团队已经对埃博拉病毒开展了多年的前瞻性研究。他们只用了短短4个月,就将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
为研发重组埃博拉疫苗,陈薇先后4次带领团队赴塞拉利昂开展临床试验。在非洲开展临床试验困难重重,要面临与埃博拉患者零距离接触的危险,但是团队里没有一个人退缩。最终,团队研发的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
“和病毒赛跑,妈妈多了很多白发”
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这位女科学家再次来到没有硝烟的“战场”,不分昼夜投入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的工作中。
1月26日,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赶赴武汉。“疫情在哪里,我们的实验室就在哪里。”陈薇回忆说,疫情初期武汉核酸检测能力不足,他们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就启动了帐篷式负压实验室,开始了核酸的检测,很快达到了每天1000多人份的检测量,对当时武汉疫情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
“母亲抵达武汉后,她和专家组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我听说她在武汉日均休息不到4小时,时常忙到凌晨四五点,长期超负荷工作让她多了许多白发,人也整整瘦了一圈。”陈薇的儿子麻恩浩说。
疫苗是备受公众期待的抗疫“武器”。2月26日,陈薇团队研究的重组新冠疫苗第一批疫苗在生产线上下线了。“我们有了正式的疫苗,那一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我的上级,院长、政委都给我发来了生日祝福,我当时回答就八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科技管理、团队衔接等可以做得更好
“‘人民英雄’的称号特别沉甸甸,它不是属于我个人的。今天主席给我授奖章前说了一句话,你为军队争了光,我觉得这是我作为军人分内的事情,也是尽了工程院院士的本分。”
在座谈中,陈薇说,虽然国内疫情已经防控得非常好了,但国际上每天还有很多感染病例,抗疫还是任重道远。“这次在抗疫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短板和不足,也使我们有更深的危机感和更重的责任感。”
陈薇说,我们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识尚在逐步深入过程中,还有很多未知需要去探索,同时要尽快补上此次疫情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把后续工作过好,包括科技管理、团队衔接、重大决策的轻重缓急、国内国际交流、平战结合等,都可以做得更好。“这是两条平行的思路,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中国的科技实力打造得更强,服务于民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