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错了!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它,难怪血压降不下来(组图)
饮食不规律、吸烟、喝酒、作息混乱……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高血压年轻化趋势日渐严峻。
今天,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根据最新的中国高血压年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45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
很多人都以为导致高血压的"元凶"是盐,其实并非如此!下面就来好好说说。
高血压为什么是“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它的主要作用器官是心脏和血管。
在早期,这些器官可能没有明显病理改变。然而,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心脏左心室肥厚和扩大,也会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导致一些重要的器官,如心、脑、肾等组织缺血和变性,形成微动脉瘤。
血管一旦破裂,极有可能形成血栓,造成梗死,因此被称为“无形的杀手”。
高血压的病人大多数都没有明显的症状,仅仅在测量血压或者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会被发现。
所以,高血压这一疾病的诊断大多数被延迟,现在没有发现症状也不代表血压就是正常的。
导致高血压的“元凶”是什么?
诱发高血压的不是食盐,而是食盐中的钠元素。
当摄入食物中的钠之后,大多数人能够将多余的钠通过尿液排出。然而,当钠元素摄入过多,体内就会滞留钠离子。
而钠离子主要参与细胞外渗透压的调节,当人体内钠离子含量过高,会造成血液的渗透压增高,组织间的水分可能会透过血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液容量的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不仅要控盐,更要控钠!
如何判断自己是高血压?
人群中血压是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即在每天的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值是波动的。
其实,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并无明确的划分界限,其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规定。因此,血压高也不一定就患有高血压。
2020年5月6日,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了全球范围内适用的《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新《指南》建议隔1-4周进行2-3次诊室测量来诊断高血压,已排除其他因素干扰血压的临时提高。
目前,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正常的人如何防住高血压?
1、控制体重,尽量将BMI控制在24kg/㎡以内;
2、营养均衡,平衡膳食,每日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少吃钠盐,争取每天食盐摄取量小于6g;
4、少喝酒,不吸烟;
5、增加体育锻炼,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水平,提高心血管调节适应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6、保持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避免压力过大。
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除了上面对于生活方式的干预之外,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原则还包括降压药物的使用,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以及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
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应该遵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和个体化四个原则。
高血压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每个病人在得到有效治疗方案控制血压之后,仍需要坚持治疗,不应随意停止治疗或者频繁改变治疗方案。大多数病人都在停降压药半年后恢复到发病时的血压水平。
目前一般血压控制目标值小于140/90mmHg。但是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应该小于130/80mmHg。
对于老年收缩期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需要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可以下降到140mmHg。
并非越快将血压降低到目标值越好,年轻的、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较快达标;但是老年人、病程较长的或者具有多器官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适宜缓慢。
所以,降压治疗虽然可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其他危险因素也会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还需要兼顾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