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状的不要,粥状的才好”!在所有爱吃屎的动物里,它是吃得最撑的一个(组图)
考拉,又名树袋熊。它们跟袋鼠一样,腹部也有个育儿袋用来装宝宝。
只是游客很少见到探出脑袋的小考拉,只因袋子十分隐蔽,开口朝下,靠近屁眼附近,母亲运用强大的括约肌时刻将孩子收紧。
这其中又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小秘密。
澳洲某动物园,经过了长达半年的哺育,小考拉终于可以钻出母体供观众欣赏。来自各地的游客怀着憧憬,静候观赏考拉宝宝的可爱面貌。终于,小考拉笨拙地钻了出来。然而它做的第一件事,是舔舐老妈的屁眼。
如同怀胎三年诞下的哪吒只是一坨肉球,考拉宝宝问世的第一印象无法让人感到纯真。
更要命的是,经过舔舐的刺激,考拉妈开始排泄,考拉宝接着咀嚼。这惊世骇俗的一幕不仅震颤了当地游客,也令全球网友集体反胃。
小考拉吃得有滋有味,考拉妈周身通泰进入了睡眠。温馨是它们的,恶心留给我们自己。这违背伦理的场面比看到自家狗子美美吃呕更难理解,不禁让人困惑,是什么样的母爱,造就了这样变态的亲子关系。
这得先从考拉的育儿袋说起。
有袋类动物,孩子通常装在母亲体表,脑袋也跟母亲一个朝向,比如袋鼠,又如挂在胸前的人类幼崽。起码是对生命基本的尊重。
然而考拉,这种一天要睡20个小时的废柴,把孩子暴露在外无异于断子绝孙。
物竞天择。于是老天赏赐它们一个位于底座的育儿袋。既方便自己抱树,强劲的括约肌又能把崽儿包裹得严丝合缝。
即便睡晕后从树上跌落,孩子也能第一时间缩进肚子,安全舒适,就像它一直处在娘胎里,从未生出来过。
考拉生娃不容易。并非群居动物的它们不懂社交,每天的互动时间加起来也才一刻钟。
长到三四岁,需要人类辅助或观音送子,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才能怀上一个孩子。这可娇贵得不行。刚出生的考拉宝宝只有5克,相当于一颗未剥的花生,吹弹可破,必须在育儿袋中成长。而这却是懒惰的家长对孩子唯一的呵护。
与大多数同类动物不同,考拉吃了睡睡了吃,根本没能力清洁她的育儿袋。并且跟别的哺乳动物相比,考拉产奶量趋于倒数。
孩儿在混沌的小空间里喝奶长大,时而伸出脑袋眺望世界,营养跟不上也经不起事,成长十分缓慢,出关基本在半年之后。而在彻底独立之前,它需要接受一个多月的新食物的锤炼,那就是母亲的便便。考拉以桉树叶维生,这种植物具有毒素。
除了能量不够之外,有毒化合物需要考拉在体内充分消化才能分解。这也是它们整日昏睡的原因,可以理解为辟谷和练蛊。
考拉幼崽并非一断奶就五毒不侵,何况牙还没长齐啃不动硬物,它们需要进食相似的流食,即母亲消化到一定程度的屎来培养可以解毒的菌群。
这便是瘾君子的养成第一步。
别看考拉这么蠢,在喂屎方面,它们足够有天赋。
考拉有着绝无仅有的200厘米超长盲肠,里面富含大量的微生物与消化酶,自有一套后肠发酵系统,可以选择保留哪些食物更长时间的发酵,以及让哪些不必要的早点排出。简单理解为考拉妈可以随意控制哪些屎单纯是屎,哪些屎可以用来吃。也是煞费苦心。
不少时候,考拉妈睡着也能拉。更有甚者,上面吃下面拉,拉出来的孩儿吃,自成一套生态闭环,不给环保添乱。
不过专业的动物学家指出,考拉给幼崽喂的不能叫做屎,应该称作流食(pap)。
它的成分也大不相同,是一种具有高浓度细菌的盲肠内容物。尽管它们都是从泄殖腔排出,颜色也差不太多,只是干湿之差。虽然人类看不懂,但考拉崽子们知道区分,条状的不要,粥状的才好。
这不能吃
这可以吃
一个多月的吃屎经历很有必要,考拉宝宝由此练就强壮的体质,足以让它们走出口袋,学着自己觅食。正是如此的用心良苦,幼崽难舍对老妈的养育之恩。在一岁之前,考拉也不会离开太远,常常黏在母亲身边,挂着老妈的背,如同环抱着一棵大树。
这便是考拉的育儿故事。尽管看上去不太体面,但母亲给孩子的总是最好的。
“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喂大”,唯有考拉妈能担得起这句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