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2岁孩子打点滴后身亡,孩子生病了,别急着输液,小心害了他(组图)
最近天气比较寒冷,周围亲戚朋友已经好几个病号,咳嗽流涕不止,家里小孩也跟着中招。
本来是个小病,好好休养,遵医嘱吃点药,也就没事了。
没想到,亲戚群里炸开锅了:
“输液好得快,少遭罪!”
“刚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开了药,我也觉得输液好得快,可医生不同意……”
“小孩子不能随便打吊针的,你们还是长点心吧。”
看来看去,还是最后发言的这位比较靠谱。
前不久,我写过不能随便打退烧针,今天,我们有必要把“不能随便输液”也变成一个常识。
01
随意输液,容易造成不良反应
输液,即由静脉滴注,将大剂量注射液输入体内,也就是俗称的“打吊针”、“吊水”。
我们90后一代,小时候没少输过液,那时父母普遍认为输液是让孩子更快痊愈的方式。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大家才认识到,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输液不如口服药物效果好,反而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1
引发过敏
输液时,药物跳过了人体自身屏障系统,药物中某些杂质直接进入血液,大量过敏原会迅速引发反应,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
2
诱发水肿
宝宝的身体就那么小小的,想想看,短时间不断往内输入液体,当然会受不了啦!
简言之,容易造成心脏负担过重,诱发肺水肿,甚至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3
血管栓塞
输液看起来操作简单快捷,实际上,稍有不慎,血块、气泡或固体物质都可能进入血管,引起局部血液供应不足,损害身体。
4
容易感染
如果针刺部位消毒不彻底,细菌会进入血液,造成感染,严重还将导致败血病。
小朋友的免疫体系发育尚不成熟,还不能很好地抵御这些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最好遵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能囗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输液。
02
这些常见病,不需要输液
其实,许多儿科常见病都属于自限性疾病,不必忧心忡忡。
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会自动停止,逐渐恢复健康,人体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就是感冒了,这类疾病,并不需要或没有特殊药物治疗,只需对症下药护理。
03
这些情况,需要输液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弊,关键看谁去用,如何用。
滥用输液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同时,正确使用也能成为救命的治疗方式,造福人类。
1
需要快速补充体液时
当孩子出现重度脱水、持续呕吐、无法进食时,需要静脉输入电解质液体,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
刚做完胃肠道手术的孩子、吸吮和吞咽能力不足的早产儿或新生儿,也需要及时通过静脉注射补充营养液。
2
重症患儿
在疾重情况下,静脉注射可起到快速打开静脉通道,输送药物的作用。
3
严重感染时
如果孩子出现了严重的细菌感染,医生通常会采取输液治疗。
比如化脓性扁桃腺炎、下呼吸道感染等,若查证是细菌性感染,则需要口服抗生素或针对性输液。
-写在后面-
很多小诊所甚至一些医院喜欢给孩子输液,家长尤其老人,更是有一点症状就想马上看医生。
希望大家心态都能放松一点,别自己吓唬自己,能吃药或肌肉注射就尽量不要让孩子输液。
宝宝生病了,家长既不要急于一时,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输液。
不同疾病,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我们需要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也欢迎一键转发,或者点个“在看”和“赞”,给我一份鼓励,也给带娃路上的自己鼓劲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