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香港投诉狂”,曾把饭店告倒闭,40年后孤苦无依(组图)
最近流行“考古”。
王心凌翻红、周杰伦线上演唱会刷屏、罗大佑一首《童年》把我们带回了曾经的青葱岁月。
TVB的一档节目也在这时候悄然上线。《寻人记》第二季,继续寻找那些几十年前曾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普通人,看看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01
安仔是谁?
TVB的老观众都认识他。
香港被称为“投诉之都”,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投诉,而安仔,则是40年前的投诉狂人。
1982年,安仔看了报纸广告去求职,可是招聘单位要求他交200元培训费。
他觉得自己被骗了,一怒之下曝光到电视台,上了当时的节目《新闻透视》。
堪称最早的硬核打工人。
过了几年之后,靠揭发用人单位黑幕成名的安仔,又成了另一档新闻栏目的主角。
四处投诉的他,已经成了很多官员最头疼的人物。
他出现时,永远系着一根领带,穿着笔挺的西裤和衬衣,仿佛时刻准备着在节目中曝光某人。
安仔是极度节俭的人,他买肥皂一次买几十件,冲水喝的橙子粉一次买12瓶。
他的家里有一杆秤,不管买了什么都会用它来称一称,看有没有缺斤少两。
就算是接受电视台的采访,他也要求节目组支付打灯用的电费。
“做人赚十元最多花八元。当于有时思无时,勿到无时思有时。”
这是安仔的处世哲学。
斤斤计较、事事投诉的安仔,在40年后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这一次,是安仔主动找到了节目组,还留下了四个电话号码,要求节目组联系他。
电话一接通,安仔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最近变了,不一样。”
联系好了采访时间,这一次安仔表示,不收节目组的电费。
终于见到了40年后的安仔,他依然系着领带,穿着整洁有型。
节目组跟着他来到了他现在租住的村屋,这才发现,精打细算的他,竟然是个囤积狂魔。
囤货囤了30年,家中几乎没有落脚之处。
上百台录音机、10台冰箱、鱼翅、海参、还有许许多多的补品,都藏在安仔家里的角角落落。
当年的弹簧秤换成了电子秤,但是安仔“斤斤计较”的性格却丝毫未改。
买了什么,用了多少,一切都被他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可是,没有工作,安仔采购这些东西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02
这些年来,安仔以独居伤残老人的身份生活,每月可以领到7000的抚恤金,除此以外,还会有一些“意外补偿”。
他有小儿麻痹,步入老年之后身体不如从前,经常无故跌倒,所以偶尔也会受到这些受伤补偿,一年之内已经有四起交通意外。
但是安仔发誓,这些都是意外,绝不是自己有意碰瓷。
投诉了一辈子的安仔,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锱铢必较,时不时就会打通政府热线,以至于现在都有专人对接安仔的诉求。
小巴超载、汽车违停、违规燃放烟花爆竹、随地乱扔垃圾……这些都是安仔的投诉范围。
他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投诉的名单。
当然,安仔也有自己的私心。
他始终记得自己的“得意之作”,就是把一家“缺斤少两”的烧腊店告到关门。
从那以后,市场里的很多店家也会半卖半送地多给安仔一些。
而他又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呢?
30年前,安仔住在拥挤的公屋里,和妈妈相依为命,领取的伤残津贴也足够母子二人生活。
但是安仔始终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种拥挤的环境下生活,想要逃离这里。
他想要回到乡村,过喂鸡养猪的农村生活。
2000年,安仔如愿搬到了哥哥名下的村屋中,相依为命的母亲在不久后离世,他便一个人继续生活。
节目组曾经联系到安仔的一位哥哥,讲了他不为人知的过去。
曾经,安仔也是个聪明帅气的年轻人,随便一首唐诗,他都能很快背下来。
而这位最熟悉安仔的哥哥,也离开了人世。
现在安仔最亲的人只剩下四哥,四哥偶尔会叫安仔出来喝茶,也会帮他去家里“找东西”。
四哥说,这个弟弟“又可怜又可恨”。
除了亲人,基督徒安仔还有一个牧师好友,是他的多年知己。
在早年间的节目中,这位牧师也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
他告诉节目组,安仔小时候发烧,影响了脑部发育,所以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表现。
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让安仔小时候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歧视,也让他变成了一个无法信任别人的人。
曾经有女同学经过他的时候,趁他不注意敲他的头。
还有班里的同学因为讨厌他就故意刁难,老师来惩罚他,他也只能默默承受。
以至于长大以后,只要是别人不同意他的诉求,安仔就觉得被歧视了。这样的心态让安仔的行为也变得扭曲。
报复,成了他长大之后对抗歧视的工具。
03
十几岁时,安仔被送进了精神科,这段经历也成了他的“护身符”。
每当他与人争执被警察盘问的时候,他都会搬出这个理由为自己化解危机。
30年多后,节目组找到了这位牧师,并且安排安仔和他视频通话。
没想到,视频连通后的第一句话,安仔还是在投诉:你当年结婚都不邀请我。
作为安仔唯一的朋友,这位牧师也在后来移民澳洲,安仔身边的人都一个个离开了他。
但他依然渴望交流,渴望朋友。哪怕节目组为他约了一位精神科医生上门,他都高兴地要和对方击肘。
安仔要的不多,可能只是被周围的人当成一个健全人来对待,而仅仅是如此小的期待,他也没能等来。
一个人生活,让他有了一些独特的生活经历。
物品太杂乱,他就把遥控器拴在墙上,这样就再也丢不掉了;
开关被杂物挡住,他就准备了一根长长的棍子;
别人用钱包,安仔用“铁皮钱箱”,这样就算掉在地上也会马上注意到。
大家给安仔送东西,也不全是因为害怕被投诉。
有一次,市场里的一个下水道堵塞了,很多白色的泡沫从里面涌出来,小商贩们给很多个部门打了电话,都没有得到解决。
直到有一天他们找到安仔求助,没多久下水道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他尝试着融入这个社会,但是又因为儿时遭遇的阴影被一次次地被推离人群。
他尝尽了歧视的苦,从心底里憎恶那些说他“傻”的人。
所以哪怕是30多年后和牧师老友联络,还是要告诉对方:“哥,很多人说我是傻瓜,我不是全傻的,我傻一半而已。”
他求助于牧师,希望耶稣能帮他走出这些痛苦,他一遍又一遍地默念“别人打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也伸过去让他打”、“要善待那些恨你的人”。
圣经倒背如流,还是没能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人情温暖。
他只能靠囤积一件件物品,来给自己一些安全感,哪怕那些东西多到只能“下一世再用”。
和安仔短暂交流后,精神科医生判断他的状态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人类似。
才会导致他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
他的心底最不愿意的就是被人歧视。
但是他能采取的方式只有报复——也就是投诉,他要赢别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不傻。
最后,医生建议安仔,试着不要去投诉,不要只是恶毒地骂人。
试着相信更多的人并不是真的歧视他,而只是发表了和他不同的意见而已。
而作为我们大家,面对安仔这样的人,即便无法和他成为朋友,也应该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镜,试着听他说话,试着理解他。
最起码不要说出一句:“你是白痴,傻子。”
04
去年,《寻人记》第一季上线的时候,曾因“36年前校草现状”上过热搜。
节目组找到了一位36年前接受采访的3位中学生,一位叫伟约瑟的校草和他的两位好友。
而如今的伟约瑟已经是位50多岁的优雅大叔,但是当年他身边的二位好友已经不在人世了。
还有另外一期节目,《炒风再起时》,讲了一位从小炒卖邮票的小朋友张源源。
当时11岁的他,凌晨五点和同伴排队买邮票,再转卖出去来赚上一笔。
30年后,邮票市场不再,张源源也改名为张浩源。
从邮票的教训中,他学到投资的知识,进入证券公司成为了一名投资分析师。
第一季播出之后,香港掀起了一轮“寻人”热潮,很多人联系到节目组,想要找到昔日旧友、小学同学、事件主角……
比起光芒万丈的明星,普通人的人生虽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却能让人感觉到岁月流逝的真实。
就像安仔一样,我们也可能在某个时刻陷入自己的执念,转而走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境遇。
这也是网友们在豆瓣上打出9.7分的原因。
这些小人物的变化,也是整个大时代轨迹的缩影。
时代的浪潮滚滚而去,曾经偶然得到关注的小人物,在目光褪去之后,又会过着怎样的人生?
有唏嘘、有感伤,也有甘之如饴。
就像这个节目的开场白一样:
人生就是寻寻觅觅,往往找不到,中间寻到宝。
愿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宝藏,也能和过去的伤痛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