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末,房叔看到这样一个热搜:
中科院老科学家,蜗居在中关村一带的13平老破小。
画面中头发花白的老人,挤在塞得满满当当的狭小房间里,连转身都费劲。
就在这样的13平小屋里,老科学和爱人竟然要两个人共同生活在这里。
并且楼道里墙体破损发霉严重,还需要与人共用厨房和厕所,居住环境只能用恶劣形容。
刚看到时,房叔和大多数网友一样,同情之中又难掩愤懑。
为什么明星日赚208万,国足住着大豪宅,做出贡献的老科学家反而过得如此不堪?
并且,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这样的老破小为什么一直没拆迁或改造?
进一步说,一个天文学家即便不大富大贵,待遇真的会差到这种地步?
在大伙儿为老科学家报不公时,房叔扒了扒这个小区,发现事件背后可能并非如大家所想。
还原真实的科源小区
视频里的居住地,正是位于中关村附近的科源小区。
看起来要比北京绝大多数老破小,更破败不堪。
除了楼道内墙体破损发霉,更是三天两头停水停电。
因为水管已经严重生锈,简单的维修已经处理不了。
据居民反馈,夏天空调也不敢常开,因为管子里藏着不少蟑螂等害虫。
一到下雨天,小区里还出现严重积水。
而科源建成于1958年,但要说能在五几年就住进楼房的人,不用想,都知道绝对不一般。
您再看看现在14.5万的均价,即便放到现在,也绝非一般的老破小。
西临北京大学、北靠清华大学,中关村二小就在小区里。
不仅地段优秀,更是妥妥的学区房,所以房价也一直高居不下。
小区里的13、14、15号楼更是被称为“特楼”,户型以四室一厅为主。
卫生间干湿分离,还有贴着白瓷砖的浴缸,倒退半个多世纪,那就是豪宅配置。
而特楼里住着的人,就更是大有来头了。
比如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就都曾经住在这里。
除了13、14、15号楼,其他数十栋楼是中科院的职工宿舍,作为科研人员的起居之用。
实际上,这里头也只有这三栋特楼作为文物保护,经历过修缮。
那么60多年多去,现在这里还住着哪些人?
房叔也找到了今年北京卫视一档抗疫节目中,正好有提到科源小区。
科源小区常住人口5400人,有3200是外来流动人口。
也就说是,小区里的租户已经占到了60%以上。
所以,我们可以从人口结构上看出,这样寸土寸金的老破小,已经逐渐成为中关村一带打工人的落脚处。
而老一代的科研人员,早已渐渐搬离了这里。
老科学家为什么还没都搬走?
既然大部分科研学者都已经搬走,那为什么现在会以一种“老科学家被迫害的”现状把居住环境曝光于大众视野?
这些没搬走的老学者,又是处于何种原因?
从视频里老科学家住的14平米面积来看,大概就是一个宿舍的面积。
建于1958年的科源小区,大多数楼正是中科院的职工宿舍。
而这些房子属于80年代落实房改政策前的单位分房,产权属于中科院。
落实房改期间,中科院按照职称分房。
这些科研人员,大概率已经获得过购房补贴,根据职称级别,面积不足部分以货币补贴方式补足。
比如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像在中关村一带90年代黄庄小区、中关村小区等等,中科院开发的房子不在少数。
此新闻一出,立马也有不少中科院子弟站出来,于是又有了另一番说辞。
说白了,可能事实并非中科院苛待这些老科学家,而是此前已经进行过房改分房。
而现在的科源小区,可能基于当时分的面积不够的情况拿来“补差价”,中科院职工依然享有使用权。
所以大多数科研人员已经不住在这里,把房子直接租了出去,来获取收益。
而我们再看最初曝光的视频里,也并未听记者问到:
这个老房子的产权是谁?老先生是否有其他新住房?是否落实到了房改政策?
小区拆迁,为何迟迟没推进?
在一些片面的采访信息露出后,房叔猜测,这些老科研人员大概率想要中科院原地回迁。
而房子这两年也从一开始拆迁的消息变成了改造。
对于还住在这里的人来说,地段好又是学区房,当然是不想走。
但实际上,为什么说科源小区拆迁是难上加难,迟迟推进不了?
首先就是,这个小区的产权问题太复杂了。
目前科源社区一共有五千多户,产权形式涉及央产公房、房改房、商品房。
对于私有产权的房改房和商品房,需要与老住户协商出各方面都满意的拆迁补偿方案。
而项目资金短缺,就成了第一个坎儿。
而更复杂的是央产公房中,还涉及中科院、公交集团、北京大学、卫星制造厂等十多家产权单位。
如果要拆改,这些原属产权单位就得出资负责。
原拆原建的高额费用,十几家产权单位如何承担就成了问题。
而如果拆改,公租房承租人要不要承担费用,改造之后公租价格是否也该上涨?
种种矛盾之下,也难怪拆改迟迟不能推进。
不过据房叔所知,北京的公有住房改造也有成功案例。
比如苏州街站一体化棚改项目。
这个地块涉及两个国企产权的原职工宿舍,分别是北京电子控股子公司北京飞达电子和北京三建公司。
地块离中关村一步之遥,还属于八一学校学区,位置杠杠的,区域均价也在11万/平米以上。
因此当年拆迁也是扯皮了很久。
居民当然不愿意搬离这么好的位置,所以想要原地拆迁;但产权单位又拿不出原拆原建的资金。
最后怎么解决呢?
是在海淀区政府的撮合之下,引入了第三方资本,北京城投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关键契机就在于,这个区域涉及到北京地铁16号线和10号线换乘站的建设。
而就因为这片棚户区,这个换乘站一直被卡着脖子。
可以说海淀区大力促进这个项目,建换乘站才是主要目的,改建棚户区属于附带。
此外,开发企业的高收益也摆在那。
项目配有1.1万平地下商业,可以通过招商获取稳定收益;
还配有1万多平商品房,属于名校八一学校划片内学区房,可实现回款不低于10亿元。
所以很明显,如果不是地铁和利润的作用,怎么可能会有开发商介入。
因为从根本上说,原产权单位很难承担如此高昂的成本。
但如果借着舆论的力量,推动海淀区zf关注和介入,官方出资或者撮合第三方资本,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截至发文前,房叔发现最初曝出视频的媒体,北京日报旗下的北京民声,已经删除相关微博。
显然,这一出未经核实的视频发布,有博取眼球之意。
房叔十分赞同要提高中国科学家的福利待遇,而不是让德不配位的流量明星日赚208万。
但了解完本事件的实际情况后,看着媒体强行利用此事与科学家的崇高关联,去激怒民愤赚取流量。
房叔觉得,现在的大众恐怕也不是这么好愚弄的。
对于这件事,您还有哪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