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牡蛎壮阳助性?牡蛎真正优点在低脂、低胆固醇及铁含量高(图)
本文转载自元气周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牡蛎在两广地区称「蚝」,江浙名为「蛎黄」,北方叫「蛎子或海蛎子」,福建及台湾称其为「蚵仔」。
牠们栖息于海水或鹹淡水的交界处,以蜉游生物为食物,著名的品种有法国铜蚝、澳洲石蚝、太平洋蚝等。牡蛎也可产出珍珠。
牡蛎吃法千变万化,姜丝蚵仔汤是最简便的料理,还能做成蚵仔煎、蚵仔面线、蚵嗲、荫豉蚵、炸蚵仔等令人垂涎三尺的小吃。
除了上述常见吃法,蚵仔可以加工为蚵乾或蚝油,带壳的大型牡蛎还有人生食,却也有人对它软嫩、滑溜,以及带有生腥味的口感不敢恭维。由于蚵仔营养价值高,有人称为「海洋的牛奶」,日本人则誉为「海洋之糙米」。》看更多牡蛎营养成分
鲜蚵、牡蛎、生蚝原来是同一种生物?
根据行政院农委会资料,台湾沿岸所采集的野生及养殖牡蛎主要分为2属,分别为巨牡蛎属(Crassostrea) 及囊牡蛎属(Saccostrea)。经过DNA序列比对,台湾养殖牡蛎均为葡萄牙牡蛎(C. angulata)。
除了地域所造成的称呼有别之外,一般12公分以下者,称为蚵或牡蛎,13公分以上才会称为蚝。
牡蛎壳入药 治多汗、盗汗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中医师廖丽兰:
牡蛎味甘、性温,就营养学角度来看,它含有丰富蛋白质,但中医用的不是牡蛎,而是它的壳,磨成粉后入药,即使是今日,依旧广泛使用,但须搭配其他药材,不会单用牡蛎。
牡蛎的壳味鹹、涩,属性微寒。中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多汗、虚汗及盗汗,但必须搭配其他药材一起使用,比如四肢冰冷、脸色苍白的气虚型多汗者,可以合併黄耆使用,治疗阴虚型多汗者,常见的组合就是牡蛎加上百合、生地。
牡蛎治白带过多 能中和胃酸
牡蛎还能用来治疗白带过多。脾虚型患者,可以少许牡蛎,搭配莲子、芡实,健脾胃及利湿。
另外,治疗胃酸过多、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时,中医也常用到牡蛎。牡蛎壳里的碳酸钙,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甲状腺肿瘤、慢性淋巴腺肿大患者,也可以牡蛎搭配其他药物治疗。
牡蛎壳属性微寒 体虚者节制
不过,因牡蛎壳属性微寒,躁热体质的人较适合使用,体质虚寒、胃寒者不宜长期使用,或须搭配其他药物。像胃寒型的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须搭配理中汤或安中散一起使用,暖肠胃、补气。
吃牡蛎壮阳 含锌很有限
署立八里疗养院营养师叶香兰:
很多人怕吃海产,担心胆固醇过高,吃蚵仔时不必有此顾虑。一份重量65公克的牡蛎(约八颗),胆固醇只有33毫克,算是低胆固醇海产。它还是「低脂肉类」,一份蚵仔的脂肪含量只有1公克,热量则是50大卡。
坊间相信吃蚵仔能壮阳,因为它富含微量矿物质「锌」,能助「性」。但事实上,去除水分后的蚵仔乾锌含量较高,每100公克有31.1毫克外,新鲜蚵仔的锌含量并不如想像中高,甚至不及红蟳、牛腱等,也比不上洋菜。
牡蛎铁含量不少 贝类佼佼者
国人对锌的迷思,可能源自「缺锌,睪丸会发育不良」之说,其实只要饮食均衡,就可摄取足量的锌。蚵仔的锌不如想像高,但令人意外的是,别看它白白灰灰的,铁含量反而高,每100公克含6.6毫克铁,虽不及红肉、内脏、米血糕等高铁食物,但在贝类里,名列前茅。
当心寄生虫 还是少生食牡蛎
虽然蚵仔的营养价值高,但从饮食卫生观点来看,不建议民众生食,除了避免寄生虫下肚,一旦保存稍有不慎,还会吃进其他病菌。
本文转载自元气周报,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