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虎妈鸡娃20年,女儿优秀却想自杀?她后悔了…(组图)
最近经常刷到热搜“暑假太可怕了”,起源是许多UP主扮成老师现身说法:
“一年级暑假太可怕,如果不努力就要被碾压”;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年级暑假最可怕,开学差距就拉开了”……
图自网络
作为家长,看到这样的话未免焦虑。即使明知对方是为了卖课或卖资料,也忍不住暗自心惊:不会真的耽误孩子吧?
全民内卷时代,“鸡娃”是每个家庭逃不开的话题。但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深入思考:
“鸡娃”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极端压力下长大,他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那些以牺牲童年快乐换来的分数,真的值得吗?
最近在看一本书,名叫《妈!这是我的人生》。
作者王食欲是“北京第一代鸡娃”,她写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曾刷爆朋友圈,后来受邀出版了这本书。
书是她和母亲永爱合著的,通过回顾长达20年的“鸡娃”经历,我们看到了一对母女的挣扎和反思。
图自豆瓣
01
没上过早教的“熊孩子”,
小学同时报9门冲刺课
王食欲是个95后,出生于北京。她的妈妈永爱是山西晋中小城女孩儿,后来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嫁到燕山不算十分富裕的家庭。妈妈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一心想让女儿走得更高更远。
不过,他们是双职工家庭,女儿刚出生时都没空照顾。妈妈那时还在市区租房,先是请了保姆帮忙,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就将女儿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王食欲说自己算是“空巢儿童”,6岁前都是在化工厂环绕的郊区长大的。
如此环境下,王食欲的童年相当轻松。她没上过早教课、思维课之类的,辗转上了几家幼儿园,不过都是断断续续。散养的结果是她学前教育缺失,回到市区后非常不适应。
图自纪录片《高三》
王食欲5岁多时,妈妈在朝阳区买了一套二居室。有次带女儿玩时,她突然发现女儿数数只能数到9,连10都不知道!
她瞬间感到恐慌,急急将女儿接回,送到了楼下幼儿园。但老师不断反馈:“你女儿不守纪律,会抢玩具、推其他小朋友,没有规则意识、团队意识、谦让意识!”
女儿成了别人口中的“熊孩子”,妈妈也成了会被人“批评”的母亲。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女儿上课经常有小动作、说话、抖腿,而且成绩不好。由于没提前学过拼音、加减乘除,孩子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数学都是80多分,而班上有很多双百分。
后来,老师把妈妈叫到了学校,说孩子可能有多动症,需要尽早纠正。妈妈很崩溃,和丈夫商量后,将女儿送到了一家行为治疗中心。
图自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王食欲至今认为这个“行为治疗”,是一场骗局。她在那里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挑小棍儿”:面前堆着乱七八糟的塑料小棍儿,而她需要用一根小棍儿把其他小棍儿挑开,再整齐地摆放到桌子上。据说这样可以练习专注力。
除了昂贵的“行为治疗”,王食欲还陆续报有绘画班、科技班、古筝班和芭蕾班。之所以报这些,是因为可能在未来的升学中加分。妈妈为此支付了昂贵的费用,王食欲的古筝学到了9级,后来培训费涨到每小时1500元才停下!
王食欲很喜欢画画和科技课。不过在妈妈看来,这些都是副业,为了学业是可以停掉的。小学四年级时,妈妈开始筹划“小升初”,课外班只保留了古筝,取而代之的是数学、英语等学科培训班。
图自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熬夜写作业成了常态,王食欲的课余时间都被填满了。她有3个目标学校,每个学校报3个冲刺班,共报了9门课!她的周末特别忙,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上课,同时还要完成学校及9个冲刺班的全部作业。
她的视力急剧下降,小学5年级时,近视度数高达500度。
但努力并没有换来回报。小升初时,她的目标学校都拒绝了她,虽然她的成绩已经很好,但她不是“三好生”,而北京优秀的学生太多了。
后来,她进入了一个民办外国语学校。
02
中学后开始“自鸡”,
以"双第1”成绩考上北影
或许是小升初受挫,或许是之前被“鸡”得养成了习惯,王食欲中学时特别自律,她将时间规划得非常好:早上6点起床,在车里吃早餐,然后背语文和英语;下午放学的公交或地铁上,她会写完当天作业;回家后再自己找各种习题来做。
妈妈很高兴,因为女儿开始“自鸡”了。妈妈也没闲着,除了做饭、开车外,还会帮女儿分析试卷和考点,也帮着抄错题本。当然,他们还报有各种辅导班,女儿已经非常习惯了。
王食欲初中成绩非常好,多次拿到班级前三、年级前五名。与此同时,她还热衷于竞选三好生、班长、团干部。或许,她觉得这些有助于以后上重点高中吧。
但是,初二时,王食欲成绩下滑了。妈妈发现女儿在偷偷写小说,至少写了十几万字。她之前给杂志投过稿,有篇文章发表后还收到了稿费。女儿觉得自己热爱写作,甚至提出想休学,专心写作。
妈妈自然是拒绝的,认为女儿应该先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想走写作这条路,至少要到大学毕业以后。
从那之后,王食欲的精神状态不太好,还经常头疼。妈妈带她去看了心理咨询师,却没有什么用,孩子只觉得绝望。
后来,在妈妈和老师的劝说下,王食欲还是积极准备中考。她拿到了“市三好”,拿着优异的成绩单,向北京最好的重点高中之一“北京四中”投递了简历。
她真的被录取了。不过并不是因为成绩和“市三好”,而是因为她发表的那篇文章。
图自北京四中官网
王食欲高中读的是“道元班”,那是一个“实验班”,班上只有18个孩子,完完全全地实行素质教育。
那里的日常教学脱离了高考,语文注重文学和美学熏陶,数学注重理论和数学史,物理、化学、生物以实验为重……班上老师非常尊重学生个性,有人在高一骑行全国,也有人去南极科考。
王食欲在那里过得非常快乐,高一高二时,她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刷题,而是在写论文和实验报告。她还喜欢上了电影,向学校请了短假,拿着相机走了5个省,拍出一个25分钟的纪录片。
但这个时期的妈妈非常焦虑和痛苦,明明差一步女儿就能上清北了,怎么突然偏离轨道了呢?为了补救,她让女儿去美国做交换生。
高三的时候,王食欲终于回到了原轨道,开始以文科生身份参加高考。不过,她不喜欢清北,一心想走艺考,想上北京电影学院。
第一次模拟考试时,王食欲只有200多分。不过短短半年后,她在高考中拿到了628分,是学科成绩的第一名。与此同时,她的艺考成绩也是第一名。
她顺利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
03
留学期间患上躁郁症,
她多次想跳泰晤士河
大二结束后,王食欲开始创业,和人合伙注册了工作室,拍广告宣传片、做视频平台的内容供应商。她一边干活一边上课,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
她真的非常优秀,除了读书和创业,她还担任学校的英文同声传译人员,去比利时和美国做留学交换生,还去非洲做过公益。
大四时,她接了一个广告制作项目,要在3个月内完成近百条高质量的广告视频。每天一起床,她就要面对几百条客户微信,反复沟通和工作……可这样的生活距离她的梦想太远了,她幻想着拍国产科幻大片,现实却是要赚钱。
她觉得很累,于是决定关了工作室,去英国留学。这次创业,让她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也接受了自己的普通。那是2018年。
图自北京电影学院官网
王食欲在英国的生活很舒适,学业压力不大,但她突然崩溃了,经常彻夜失眠。有一次,她半夜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不想活了,活着实在没意思!”妈妈忙安慰女儿。
那一次,王食欲原本想要登船跳海,不过因为天气不好,船封住了甲板,她无法出去,所以放弃了。但轻生的念头还是徘徊在她心头,她无数次走在泰晤士河岸边,都有往下跳的冲动。
她去看了心理医生,确诊是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她想起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教授说:“你们这代孩子啊,从小到大活得太用力太辛苦了,就像一根根绷紧了的弦,绷的时间长了,会断的。”
她坐在咖啡馆里嚎啕大哭,清楚地感知自己这根弦算是断了。
在她最无助和绝望的时候,妈妈建议她写作。
她听了,那是她一直喜欢做的事,不需要坚持就能一直做下去的事情。她写了2本小说,开始能睡着了。于她而言,写作是一种救赎,也是精神药物。
04
“鸡”出优秀又自律的女儿,
妈妈却后悔了
王食欲非常优秀且自律,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玩耍。在美国做交流生期间,和同龄人玩捉迷藏她也是紧绷的。大学时,她逼过自己学习“玩耍”,但总会看一眼手机屏幕上的时间,防止游戏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规划。
她交过两个男朋友,不过都很快分手。她会在餐厅等位时背单词,看一场电影要打3次工作电话。她约会都是掐着表的,唯恐浪费时间……对方提出分手后,她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她终于可以回家看书、背单词、处理工作。
她已经养成了习惯,这些才是正经事。只有学习和工作,能让她心情舒畅。这是“鸡娃”教育的后遗症。
她的心理咨询师告诉她:“我们要学会允许,允许自己休息,允许自己懒惰,允许自己享有充足的睡眠。”
妈妈后悔了,非常后悔。她觉得女儿不幸福,都是自己当年“鸡娃”造成的。如果当年支持孩子画画、写作会怎样?孩子会快乐,成绩也未必会差。但她那些年一直在摧毁孩子的幸福。
如果可以重来,她想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带她去游乐园、去旅行,让她和朋友尽情玩游戏;她想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锻炼好身体;她想无条件支持孩子感兴趣的事,让孩子去找寻快乐……
王食欲回国后全职写作,目前已有2本小说售出影视版权。她依然会熬夜写作,也明白这样的睡眠习惯实在不好,她甚至憎恨从小到大每一次的挑灯夜读。
关于鸡娃,她最想对家长们说的是:“只要‘鸡娃’不是你唯一能提供的教育方式,那我认为你就不该‘鸡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