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爆火的“新中式穿搭”,中国人自己的“老钱风”?(组图)
这个春节,“新中式”在地位堪比时尚常青藤的南法风情面前,都不甘示弱。一边是明星的新中式穿搭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引发热议,一边是宋锦马甲、香云纱外套、刺绣马面裙等新中式单品,帮淘宝商家赚的盆满钵满。越来越多年轻换下oversize的卫衣牛仔裤,穿上了包含盘扣、斜门襟、立领等中式元素的设计。
图源微博@我是娜扎
在新中式崛起之前,似乎“中式”风格还停留在与“赌王阔太”挂钩的1.0时期,主打一个传统和隆重。事实上,能被“赌王阔太”看上,它的底层逻辑是“贵”。作家程乃珊就感慨过,说到老上海体面先生的标准着装,还是中国传统的长衫、马褂唱主角。特别是一众银行界、洋行界的高层,都是留过洋的,反而因此更是对自身民族抱以反思及尊重。他们甚至对长衫的颜色都有讲究,一般只限蓝、灰、古铜色,而蓝长衫配黑色马褂,更是如西方的燕尾服一样,相当于中国男士的礼服。
对于讲究身份排面的人,比如杜月笙和黄金荣都会在长衫内衬一领雪白的纺绸小褂,领口及袖口仅在长衫内隐约露出一二分,潜台词就是“考究”两个字。试想一下,穿这种雪白贴身的纺绸小白褂,比得勤洗澡、勤更换才能保证隐约露出的雪白,这背后是一堆幕后人士的工作量。与之相配的黑缎面鞋子,一般只穿一个礼拜就换新的,毕竟,鞋底边一圈上光的白漆很容易开裂,一开裂就不好看了。更何况,缎面易打皱,最光鲜时也只有一个礼拜。这般难伺候的行头,可不就显出身价来了么。
《大上海》剧照
正因如此,当新中式焕发生机时,它还有一个绰号是“中式老钱风”,只不过演绎这一风格的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其穿搭关键词包括却不限于:水墨写意、梅兰竹菊织锦,只要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甚至只点缀了一小点,都可以算新中式。跟全套汉服的固定穿法不同,所谓新中式就新在对传统设计的改良,以及搭配方式的不设限上。
以最具代表性的单品马面裙为例。在传统汉服中,马面裙是极具有辨识度的存在,它的形制类似于古代城墙四四方方的塔楼式建筑结构——平面剪裁两片式,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腰部的系带围合后,两侧贯通裙长的竖向褶裥有飞流直下之感,使穿着者站立时端庄挺拔,落座时不易压皱。
《无心法师》剧照
时尚考古派会发现,同样是马面裙也有“代际”分别。明代马面裙使用矩形绸缎折叠,往往装饰有裙斓,两侧的褶大且疏。清代马面裙显得繁复隆重,更注重刺绣和镶边,两侧的褶小且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纹必有意,意必吉祥”。裙底通常绣一幅生机盎然的花鸟图卷,裙摆则不乏用红、绿、草绿、蓝等彩色丝线绣出一派绚丽。如此传统的单品随便搭配一件白衬衫,就成功从汉服的语境,跨入新中式的范畴了。
类似的风格表达公式还可以用唐装配上牛仔裙装,上半身挺阔有型,下半身松散随意。有业内人士总结:流行趋势一定是满足了穿着者的需求变化,穿得更舒服是近五年的大需求之一。新中式着重消解了传统设计的隆重感,更流于日常。比如,传统的中式服装面料多为真丝、棉麻等天然材质,不易打理。新中式使用醋酸等再生纤维面料进行替代,保证质感的同时,也降低日常穿着的门槛。就裁剪而言,新中式也多采用宽松版型。即便是旗袍这样以修身为主的单品,也被改成廓形和无肩线设计,增加对身材的包容性。
《很想很想你》剧照
不少新中式外套最喜欢借鉴的形制是直扣装饰的立领对襟开衫。立领对襟是中国传统服饰中贯用的元素。商周时期,不闭合开襟是当时流行的罩衫形式,大多采用轻薄的质地,增加层次感和仪式感。从明清开始,立领对襟将商周时期的开襟罩衫,改变为更为舒适随身的样式。相比于立领对襟,新中式的V领对襟兼顾典雅的对称姿态同时,也能起到延展脖颈线条的效果。
不仅如此,新中式还释放了很多传统规制的限制。传统中,仪式着装没有那么多扣子,外套基本都是一粒扣子,或者是暗门襟,现在流行的盘扣更多是用在休闲装上。如今,盘扣不仅可以嫁接到任何单品上,甚至还能与流苏结合,也不必保持单数的局限了。再比如唐装,传统的袖口向上翻出四五寸,漏出的是雪白的衬里,现在的新中式露出的则是五彩斑斓。
《司藤》剧照
在设计师们看来,创新是一次次对于传统事物的更迭、叠加、深挖、再重构,对于“新中式”这个概念也是如此。传统服装的制作里充满了智慧,比如旗袍是平面剪裁的,完全通过归拔和整烫达到效果。穿在身上不是紧紧包住来塑形的,是柔和地勾勒出身体地曲线。那些淳朴淡雅的颜色,则是使用了草木染色技艺的结果。作为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草木染色技艺利用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皮、根提取色素作为染料,所呈现的儒雅色系,也被注入了云淡风轻的气质。
很多新中式在与传统结合时,在神不在形。独立设计师品牌 Samuel GuÌ Yang 的Chang Dress,摄取了旗袍的立领和门襟设计,具有现代感的面料通过更多的褶皱制造服装和身体的空隙感,不被包裹亦有被雕琢的线条。中国设计师品牌TUYUE的织花盘扣战驳领棉服,看似是西装的轮廓,细节之处缓缓渗透着东方韵致,有种宽衣博带的感觉。
图@徐娇微博
对比之下,西方设计师的东方灵感则刚好完全相反。Yves Saint Laurent 1977发布的“Les Chinoises”系列中,圣洛朗先生大胆地将他所理解的中国风格融于丝绸面料、刺绣等设计之中,那时他还没有来过中国,火焰红色与金色是他从电影、图书与图像中抓取的特点。被誉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式审美巅峰的DIOR 1997秋冬高定系列,在好莱坞引发过一波旗袍狂潮,随后,花鸟图、寒梅图、竹影图等常常被用在面料压纹上。
DIOR 1997秋冬高定系列
就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服装艺术部策展人Andrew Bolton曾在“中国:镜花水月”特展时表示,“通过时尚的万花筒,设计师们将中国审美与文化传统中形色元素创意联结了起来。”而这种创意的连接多为幻想式的,通常是高度符号化的堆砌。但若没有文化挪用就没有了丰富的图像,没有了对比与参照,没有了拥抱幻想、好奇与不同解读的自由。
《老友记》剧照
正如这波海纳百川的新中式,也是一波对传统再造的“解读的自由”,并且它还是全民共创的。解读的自由永远能赋予旧的形制以新的面貌。当像马面裙这样的旧物重返生活,没有场景限制和理解障碍,有人看到的是文化复兴,有人看到的是审美融合,还有人仅仅在享受“穿得高兴”也是一种正当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