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式英语太酸爽!留学党假装做笔记,其实在搜上课听不懂怎么办(组图)
考试、paper、GPA...光看这几个词,各位留学党又回想起了自己狂掉头发的那些日日夜夜。
要说起留学生活中印象最深的回忆,刚出国时对陌生语言环境的不习惯绝对能排 top3,无论是上课听课,还是日常交流,必然要用到外语。
但有时候,自认为语言能力还不错的留学ers,到国外一秒就被打回原形...
上课听不懂
即使是在雅思考官面前一顿暴说口语 7 分的留学生,出国后上课还是听得一脸懵。
有些人课上看起来在认认真真做笔记,其实背地里却在搜索“留学生上课听不懂怎么办”。
兄弟萌把 #心疼# 打在公屏上!
有一说一,这组图片太真实了。
上课时听到老师和周围同学热火朝天地在讨论话题却插不上话,甚至有时连讨论的是什么都听不懂。
最害怕的是听到一半还被教授提问,连串的专业词汇真的无解,又累又无力。
于是“自学成才”便成了各位留学生在考试周练就的独家技能。
@晨翼梢:太真实了,我都是图书馆刷课件,哈哈哈
@汉白的珍珠:基本都是考试周不要命的自学
所谓形而上学,不行退学(不是)。
除了尽力去听懂外,有部分同学还会用录音笔把课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录下来,回去再好好研究。
@我有一颗豆几:我朋友在法国上课时候全程录音。然后回来让她男朋友帮忙解释一下听不懂的地方。
但其实“录音”这个方式并不是解决上课听不懂的最优解,因为你录完回去反复听,听不懂的还是听不懂,只会是事倍功半。
做好课前预习、上课针对性记笔记和课后复盘才是关键。
也不必过于慌张,尽可能地去听懂,多听几次就会习惯了。
@加盐哦齁齁:随缘听,听得到啥听点啥,慢慢都会好的
令人上头的口音
当教授有着不知所云的口音和加快的语速,让本就又急又气的留学党雪上加霜。
他们满心以为出国后就能遇到有内味儿的正宗英语,没想到当地除了 native speaker 外,更多的是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人民,全球各地的口音大杂烩,又岂是上头两个字就能形容?
@敬白禹:有一说一,有两门课买网课自学的,印度老师的口音很上头。
@Moriarty不是Carl:印度何止口音上头,他的板书根本看不懂,然而比印度更强的是俄罗斯老师用英语上课
虽然早在国内的雅思考场就感受过了咖喱味口语的迷之魅力,但天天上课听还是顶不住啊!!
Wa dim = what time;
I d lig do change de gala = I'd like to change the color;
I am dirty 其实是 I am thirty???
印度英语也就算了,让留学生最难受的是,来自英语本土国家的老师同学们的口音,有时候不禁让人怀疑:我真的是考过了语言来上学的吗?
就拿英国来说,事实上,在英国真正讲 RP(Received Pronunciation)的人群占比很小,英国共有 56 种被官方承认的口音。
例如性感的苏格兰口音 Scottish,独特的音调总是让人不明所以。
“当时公投就有一句话:以苏格兰口音的难听程度,他们独立成一个星球都没问题。”
而利物浦口音的英文则是 Scouse(本义指当地食物“杂烩汤”),足以看出这个地区的语言有多复杂和与众不同,整体发音会较为短促。
如果你要说:“我和女友去超市买点东西”,不是说“me and my girlfriend are gonna go to supermarket”,而要说“Going down the Tesco with me bird for some scran.”。
这里的 bird 指代 girlfriend。
还有伦敦腔(Cockney),很多人认为它是标准的普通话,其实不是,这也很好理解,毕竟咱们的北京话也只是属于方言的一种。
伦敦腔是指伦敦东区口音,比起 RP 更接地气,特点是说话比较重、声音较大,而且很爱吞音。
至于澳式英语,那酸爽的口音更不必哥多言,就连《非正式会谈》里的澳籍嘉宾小贝都在吐槽。
毕竟澳洲人说英语始终贯彻一个原则:能少说就少说,能缩写就缩写。
土澳,不愧是你!
所以听不懂英语真不怪留学生,是歪果仁各种奇奇怪怪的口音太难顶了。
老外们的“阴阳怪气”
即使你一词一句都听懂了老外们在讲什么,但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较大,他们语句中的潜台词我们往往无法 get 到。
如果你认为中国人普遍含蓄,说话拐弯抹角,歪果仁才喜欢直来直往,那你就错了。
很多时候,他们虽然嘴上说着褒奖的话,但实际正好相反,尤其是英国人。
下图是之前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张表,分别列出了一些语句中“英国人的字面意思”、“英国人的实际意思”和“其他人所理解的意思”。
当傲娇的英国人觉得这件事不错时只会说“That's not bad”,感觉这个人很无聊时却会说“Very interesting”,不赞同对方提出的建议时会慢慢道一句“That's a very brave proposal”。
一开口就是“老阴阳家”了,毕竟“绅士”的标签对腐国人民来说已经刻烟入肺,他们生动演绎了什么叫“脸上笑嘻嘻,心里却万马奔腾”。
留学生心里委屈:一个个单词都听得明明白白,就是 get 不到点,老外套路太深,感觉自己就像个憨憨。
其实,绝大多数的出国党一开始到陌生语言环境里都会有所不习惯,在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同龄人压力下,这样的“不习惯”会让我们倍加焦虑。
给自己时间习去适应异国环境,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自身的语言适用性,达到顺畅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国内到国外的过渡。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对于“刚出国不习惯语言环境”还有什么想说的?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让你记忆犹新的事情?社死经历、温情故事、心态变化等等...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亲身经历,哥 is watching you !